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校园里种地是什么体验?学生说他们对地里的虫子爱不释手

原标题:校园里种地是什么体验?学生说他们对地里的虫子爱不释手

新京报讯(记者田杰雄)鞋底沾满泥土,手上遍布菜青虫,在一两个月前过去的那个学期,这是浙江大学植物保护相关专业大二学生的日常,为了最终能够让自己种下的作物结出果实,在整整三十六个学时以及除此以外每一个艳阳高照或是雨水交加的日子,这群在大学校园里种地的学生都操着一颗“农民伯伯”的心。在浙大开设在农业试验场之上的农艺实践课程的课堂上,学生们与虫害做过斗争,也面临过是否使用农药的踌躇,尽管老师只希望通过课程让学生体会劳动带来的乐趣,可在这些将满二十岁的学生的眼中,除了乐趣,他们也看到这小小的地块能够反映出的现代农业面临的窘境。

校园里种地是什么体验?学生说他们对地里的虫子爱不释手

真正下地前,浙大2017级植物保护相关专业在试验场门口合影。受访者供图

亲手种下一季蔬菜浙大也有“开心农场”

约在两个多月前,浙江大学大西区食堂外分外热闹,包括黄瓜、玉米、甜瓜、萝卜在内的二十来种新鲜应季的瓜果蔬菜摆满了课桌,桌前贴着的“爱心果蔬”四个字显得有些打眼,参与义卖的学生说,通过卖出这些蔬菜所获得的收入最终将跟随暑期支教团队,捐献至云南临沧大寨中学。而这些果蔬的来源,也并非来自于传统农贸,它们生于浙大,长在浙大,在精心照料、参与种植的学生看来,果蔬不只包含爱心,也凝聚着两三个月来种植小组的操心和几次被虫害击垮又不得不重新补种的耐心。

校园里种地是什么体验?学生说他们对地里的虫子爱不释手

植保专业的学生在为小番茄、丝瓜等作物搭架子。张洁净摄

浙大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徐海君告诉新京报记者,本次义卖的瓜果蔬菜全部是2017级植物保护专业学生《农艺实践》课程的劳动成果。相比于大学内开设的传统课程,农艺实践课直接突破了楼宇内围墙的限制,直接把“教室”搬到了位于浙大紫金港校区大西区的农业试验场。

作为这门课的授课教师,徐海君说,《农艺实践》作为植物保护相关专业的必修课,虽然课程设置的是32个学时,上课时间定在了每周五下午,但对于学生们来说,要想拿到学分,付出的往往不止这32个学时的努力。据悉,课程中每四五名学生将组成一个小组,抽签决定需要种植的两三种作物。

徐海君说,实际上除了开课后教师花费了几个课时去讲解课程安排流程外,这门课程的上课时间并不固定。“‘上课时间’更多的在于学生们‘抽空’。试验场与真正的教学区还有一条马路之隔,学生们需要来回奔走,比如赶上日照强烈,要抽空去浇水,抽空去施肥,抽空去查看作物的生长状况。”在几乎一个学期里,大西区的农业试验场也就成为了学生们的开心农场,“每四五个学生组成的小组都有一块专属于自己的田地,这也成为了他们一整个学期的牵挂。”

轮流捉虫学生称对虫子爱不释手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份牵挂虽然也在后来带来瓜熟蒂落的甜蜜,但在种植期间也让每个人都操碎了心。

植保专业的大二学生杨雨田所在小组种植的果蔬种类包括青菜、卷心菜、甜瓜、萝卜等4种之多,小组面临的苦恼似乎也比其他组更多些,首当其冲的便是这些果蔬的发芽率很低。“一垄萝卜或是青菜只有两端发芽,卷心菜基本就没有长出来,后期虽然有补种,可过了一段时间又会发现这些蔬菜特别容易招虫子,许多新长出来的叶子都会被菜青虫迅速吃掉。最终只能跟负责指导种植的农场师傅求助,通过喷打农药‘缓解病情’。”

校园里种地是什么体验?学生说他们对地里的虫子爱不释手

杨雨田与余婷所在的小组忙活在试验场里。受访者供图

不只是在城镇长大的学生,和杨雨田一组的余婷家在农村,小时候也曾跟在爷爷的身后目睹茭白、甘蔗的种植,在农田里捉过蝌蚪。但她坦言虽然目睹了这些,可还是觉得农业种植距离自己的生活很远。所以一开始意识到,上了大学,竟然真的要去地里干农活,“这感觉还挺新奇的”。

校园里种地是什么体验?学生说他们对地里的虫子爱不释手

手上遍布菜青虫,植保专业的同学说对于虫子他们是真的“爱不释手”。杨雨田摄

余婷说,当时一个学期都要往返于田间和宿舍,日子长了也有一些浅显的小经验。“比如叶子出现了皱缩,就知道是生病了;周围长杂草,就需要我们去松土除草;有些作物颜色表现得并不正常,我们会猜测是不是缺少了某种元素,就会考虑去施肥。看到有了虫子,有时候会直接下手去抓。”这些植保专业的姑娘们都说,因为之前学习过昆虫学,所以再面对这些作物上的虫子,“一点都不带怕的。我们都对虫子爱不释手。”

打不打农药?小地块也是农业窘境的缩影

可尽管如此,当面临徒手轮流抓虫也解决不了的虫害时,是否使用农药,也会令一些学生踌躇犹豫。

杨雨田和余婷所在的小组使用农药的时间最为靠前——青菜和卷心菜最受叶甲类虫子和菜青虫的欢迎,为了使他们正常出芽,农场的师傅建议小组通过喷洒农药的方式“护送”这些青菜长大。“当时没想过真的种出点什么,可后来渐渐觉得要以先种出菜来为目的,这农药也就打了起来。”

校园里种地是什么体验?学生说他们对地里的虫子爱不释手

开春种下的萝卜躲过虫子的“围堵”终于丰收。杨雨田摄

同专业学生张洁净所在的小组也经历了一番犹豫和思想斗争。可看到组里种植的丝瓜长势瘦小,又受到叶甲类虫子的啃食,张洁净说“自己的小组是必须要打农药的,要不然作物的叶子就会被吃光。可是我也知道农药其实并不好,会造成农药污染。”

张洁净说,这也是自己和同学们通过农艺实践课看到的问题,“打了农药会造成农药污染,不打的话,作物就会被虫吃掉。我们面临的问题,会让真正以农业为生的农民更加头痛。这小小的一块地都能反映出现代农业面临的窘境。”

校园里种地是什么体验?学生说他们对地里的虫子爱不释手

五六月份,同学们所种植的蔬菜相继丰收。张洁净摄

“所以对我们植物保护专业的同学来说,其实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做。虽然我们知道生物防治的效果比较慢,但今后也会更关注生物农药这种环保的措施。就像老师说的,这个课程里呈现出的问题,实际上是给我们学生的一个挑战,是希望我们能在未来通过学习和研究去解决的。”

棘手虫害愁坏学生教师:困难还不够

尽管田地里各种各样的问题虫害愁坏了学生,但作为任课教师,徐海君老师则是盼望着自己的学生们能在课程里与所有潜在的问题困难相遇,“希望田地里的病虫害能更多一点,让孩子们与这些病虫害充分地‘打交道’,这才是我们的目标。”徐海君说,因此前期教师们所选的二十多个作物品种,也都倾向于大众类、较为常见的瓜果蔬菜,它们除了容易种植,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较为普遍。

徐海君提到,其实在开课最初,老师们都是希望学生能够尽量用相对绿色环保的方法去种植蔬菜的,但这次虫子出现的数量之多,让老师们也没有想到,“最初的时候想到了会有虫子,但会觉得让青菜让虫子吃一点,问题也不大。但是没成想发育期的虫子就很多了。当时只能用药物去控制。”在徐海君看来,这样的“突发情况”更为真实,“学生们也会思考,农民在用药的时候,其实不完全是为了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有时也可能是为了作物成活不得已而为之。”

徐海君介绍,《农艺实践》这门课之所以开设在大学二年级,就是为了能让学生在正式进入大三大四专业课的学习之前,对植物保护这个专业有个“预修”,同时培养学生对于感性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希望学生能有所心得,通过种植过程,获得对于自己专业的认识。”

新京报记者田杰雄编辑唐峥

校对陆爱英

相关阅读:
丁彦雨航预计11月底复出,主动寻求回归山东男篮 《看不见的女人》代表巴西冲奥,曾获戛纳一种关注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