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格桑花”开得更加灿烂——第五届杂多学生赴京参加“三热爱”活动在我省基层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续五年开展的杂多师生赴京参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在全省各地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三热爱”活动让杂多孩子走出草原,走出玉树,看到了祖国首都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景观,也看到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进步、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孩子们在活动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放飞了梦想,时刻感受着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的温暖。经过这次历练,孩子们将“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念深深铭刻在心中,也更加坚定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文化以及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海东市平安区平安镇干部王英说,让偏远牧区的孩子走出大山,见识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受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念,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根植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理念,可以说,“三热爱”教育实践活动是一次民族团结之旅、一次精神滋养之旅。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保安镇干部完么加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孩子们成长成才的道路上,这样的实践活动必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希望这一活动继续延续下去,让更多的孩子拥有这样的机会,走出去看世界。”
一次次实践、一次次学习、一次次了解,让杂多学生在充满欢快的气氛下,增长了知识,感受到了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的温暖,这无疑是最有效,也是最让这些学生们有深刻感悟的教育实践活动,这一经历或许将成为孩子们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麻严排说:“三热爱”教育访京活动是党和政府对藏区教育事业的深切关怀、大力支持和对民族地区的深情厚谊,对于鼓舞民族地区青少年刻苦学习,奋发成才,引导民族地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身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开辟了一条重要教育途径。
西宁市教育局办公室干部毛琳莹说:“为发挥省会城市教育的引领辐射作用,西宁市积极选派200名优秀党员教师和骨干教师赴玉树、果洛、黄南等地区开展支教,让少数民族学生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次看到杂多县的孩子们去首都参观学习,也证明了对于教育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都不能少’,也希望更多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为把家乡建设得更加和谐美丽而努力奋斗。”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教育局局长张万沛深有感触地说,“三热爱”活动,让杂多孩子们在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铭记历史,展望未来,锻炼了孩子们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这正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扶志”“扶智”的重要表现。
物资援助只能解决眼前问题,而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全面提高文化素质才是脱贫的根本。扶贫首先要扶教育,近年来,求是杂志社在认真总结扶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把帮扶重点放在了帮助发展基础教育上。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援青干部、达日县副县长吴晓飞说:“三热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影响深远,是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部署的创新举措。教育是扶贫的根本,是逐步探索出的符合高寒牧区深度贫困县教育扶贫的新路子,只有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孩子们在筑梦路上才会越走越好。”
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共青团团委书记格来卓玛说:“从2015年三热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一批批杂多的孩子走出了大山,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树立了为改变家乡面貌而努力读书的决心与信心。如今,活动的综合效应日益显现,社会影响越来越广泛,已成为青海精准扶贫、文化扶贫的重要品牌。”
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主任苏兴汉激动地说,这不仅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更是教育扶贫的生动体现,是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生动课堂,是精准扶贫的具体举措,脱贫攻坚最重要的是转变思想观念,让广大的学生认识到,教育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学生是祖国花朵,而教育就是阳光雨露,教育扶贫,乃是扶智,是丰富大脑,开阔眼界,促进学生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和形成健康“三观”的重要载体。
(张浩张多钧栾雨嘉陆广涛王湘琳吴雪尹耀增苏烽公保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