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两届人大代表接力履职百年老楼焕发新生
焕然一新的冯山人巷6号。
“咚”的一声,汤松林从井里打上来一桶水,再用这清水洗了把脸。
繁华的市中心,车水马龙、高楼林立,在上城区马市街皮市巷里,藏着一幢两层小楼。这幢不起眼的小楼就是冯山人巷6号,始建于19世纪70年代,到现在已经有140年的历史了,属于杭州市历史保护建筑,目前里面住了15户人家。
汤松林就住在这儿,也有30多个年头了。“冯山人巷6号有三宝,一是我们这幢房子,二是门口那棵百年大樟树,三是这口百年老井。”汤松林坐在井边,一边摇着扇子一边乘凉。“前两年可不能这么乘凉——到处都堆了杂物,蚊子苍蝇乱窜,雨水污水横流,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前段时间,汤松林、黄三珠和邻居们一起,向上城区人大小营街道工委和马市街人大代表联络站送去了一封感谢信,“你们的付出,让我们的小院焕然一新;你们的支持,让我们的生活更有品质。最美小营,最美代表,再次感谢你们对基层民生实事的关注,你们的支持让我们心里充满了感激和温暖……”
如信所述,正是人大代表们的不懈努力,让这幢百年老楼焕发了新生,也让汤松林和邻居们,在这里过上了更幸福、更美好的生活。
危房修缮:合力助推落实了140万经费
74岁的黄三珠是在40多年前,风风光光地嫁进冯山人巷6号的。“当时这可是二层小洋楼,檐廊青瓦,在周遭平房面前格外醒目。后来周边都建起了楼房,眼看着人家越盖越高,我们早就被比下去了。”
比下去的不只是高度,还有居住条件——木板凹陷、墙体脱落、管道堵塞,最让黄三珠感到不便的是房间没有洗手间。“白天去马市街上公厕,到了晚上在家用痰盂。洗澡也是一件闹心事,只能烧水用脸盆擦洗。”黄三珠说,一位二楼邻居实在逼得没办法,硬是在家里房间隔出了浴室,但还是因管道年久失修,导致楼上一洗澡,楼下就“下雨”。
刘桂秋是冯山人巷6号的楼道小组长。她一早摇着蒲扇过来逛逛,“黄三珠说的可是实情。以前这里违法搭建可严重呢,私拉电线、门口的通道乱堆杂物、走廊里搭板烧饭。台风来了,这里扛不牢的,大家都要转移。”
那年,市人大代表孟敏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在市人代会上提交了《关于冯山人巷6号危旧房改建问题的建议》。市住建局作为主办单位予以回复,明确由上城区危旧房改善办公室作为实施单位,尽快制订修缮方案。在上城区人大常委会和属地街道的合力助推下,2016年底,这座古宅列入危房修缮工程,140余万元修缮经费也落实到位。
“二次整治”:汇聚民意助推环境整体改善
资金刚到位,人大则迎来了换届。2017年,刚刚履职的上城区人大代表杨程,接手了冯山人巷6号整治的后续工作。
“做好接力工作,让冯山人巷6号的老百姓早点过上安居的生活是头等大事。”杨程说,冯山人巷6号是杭州市历史保护建筑,整治工作要保护建筑的特色风貌及原始构建,在不扩面、不改变使用性质、不改变高度的“三不”原则下合理布局。
原则是确定下了,但改造后房屋面积怎么算?整治时间需多久?什么时候可以回来住?面对诸多困惑,杨程和辖区代表联络站的全体代表决定挨家挨户上门沟通,并通过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就整治后房屋面积等核心问题作出解答。最终,在代表们的监督推动下,冯山人巷6号整治工程圆满收官。
白色的墙壁,朱红色的门窗。汤松林走进冯山人巷6号院子门时,愣了好几分钟才欢欢喜喜进来。
“不过说实话,这么漂亮的房子,还是有处遗憾——院子里的小环境匹配不上。比如说,院子北边就有一个30多平方米的角落,搭着违法建筑,里面堆满了杂物。”杨程看在眼里,并将问题向人大小营街道工委进行了反映。而人大小营街道工委则又向区人大常委会申请使用了闭会期间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7万元,对冯山人巷6号的庭院环境进行“二次整治”。
违建拆掉了,变成了一个花园。里面有石凳石椅,还种满了鲜花。今年6月,冯山人巷6号“二次整治”完工了。
90岁的黄阿达说,“门口的路宽了,还在门口种了一丛竹子,天天看到好开心呢。”
汤松林说,“我们院子角角落落都好看,每一块地砖都平平整整。”
黄三珠说,“现在都被人羡慕我们住上了‘新’房子,我们住着开心呢。”
推动历史建筑保护与民生改善相结合
千年古都杭州城,几经繁荣。在满目钢筋水泥的城市中,那些隐匿在角落里的老房子,如同一颗颗散落的珍珠,给这座城市留下了大量彰显不同时代特色和地域文化的历史建筑,它们是城市的“根”与“魂”,也是杭州的“DNA”和“独特韵味”。
然而,随着时光流逝,历史建筑日渐陈旧,迫切需要进行保护修缮;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历史建筑内的环境、设施难以满足街区内居民的居住需求,甚至影响了他们的居住品质。
杭州是全国首批十个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之一,在历史建筑的保护上,杭州一直不遗余力,紧紧围绕“保护、利用、传承”三大主题,按照“应保尽保、活化利用、文化引领、传承创新、公众参与”五项原则,强优势、补短板、攻难题,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走在全国前列的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杭州经验”。
“我们推动历史建筑保护与民生改善、遗产保护等有机结合,稳步推进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各项工作,真正实现社会效益和民生效益最大化。”上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袁建祥说,在冯山人巷6号改造中,就探索出了综合保护与有机更新的新路子,在历史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和民生改善之间找到了一个最佳平衡点和“最大公约数”。(本站编辑洪晓霞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