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给社区减负,让居民少跑腿

原标题:给社区减负,让居民少跑腿

社区是条腿,但不是啥事都下放到社区办,社区减负,才能更好地为居民解决急事难事。记者从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了解到,近日,香坊区在全市率先推出一个“清单”:第一批下放街道事项标准化清单。这个“清单”有啥好处呢?就是把49项公共服务事项集中到街道办理,给社区减负,让居民少跑腿。

行政审批下放,“强区放权”改革就是要让各区的居民办事更方便,不用再省里市里地跑。改革在具体操作中,其实没有这么简单,一般情况下,很多审批事务的受理和审核都在社区,然后报街道办事处,再到区里审批。这三个层次的流程,往往让居民跑好几次。

姜原媛是香坊区民生街道办事处文景社区居民,2013年她开始申办低保,那时候她先跑社区递交了申请材料,然后要到各部门开证明:房产证明、收入证明、婚姻证明等等,这一跑就是三四趟。有一次忘带U盘拷贝材料,又多去了一趟。这些证明她跑下来了,社区干部要到她家里入户调查核实。社区审核后,再把材料报到街道办事处,办事处工作人员负责网上核实、入户调查、送到区里审批。最后,需要姜原媛去街道办事处取证。

不久前,姜原媛户口上新增人口,这低保又得重新申办一次。没想到,她再到社区时,社区干部告诉她,材料送到街道办事处就可以了,再就只需要等通知取证了。为啥现在这么省事了?因为审批改革简化了环节。

在民生街道办事处审批受理中心,办事处徐东颖主任说,包括低保办理、公租房申请等原来设在社区的所有受理和审核事项,现在都由街道办来审批受理。香坊区从开始在10个街道试点,到现在20个街道办事处全面铺开,整个审批层级由一个区级加上20个街道办事处构成,审批环节少了,居民怎么能不方便呢!

都哪些大事不用去社区办了呢?徐东颖介绍,主要包括五大类49项,五大类是城建类(如公租房申请)、民政类(如低保审批、大病救助)、残联类(如残疾症发放)、人社类(如社保、医保)、卫生类(如独生子女证补发)。审批层级由三级变两级,现在办这些民生事项直接到办事处递材料,剩下的事都由街道办事处经办。

据香坊区营商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除了五大类49项民生服务事项在街道办,其他的企业开办、户照办理、婚姻登记等仍在区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也都是不用居民再去“麻烦”社区了。

相关阅读: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有望年内出台:防范网络攻击 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科技创新城内拟建航天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