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三代人眼中的“北大荒”:背着药壶打药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原标题:三代人眼中的“北大荒”:背着药壶打药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当年开垦北大荒的这些前辈,大多数都留在了这片土地,并且他们的子女接过接力棒,代代相传。到现在已经是第三代了。

他们每一代人都见证了中国农业的发展,从人拉肩扛到农业机械化,再到现在的农业现代化。变化的不仅仅是粮食的产量,更是生产方式的飞跃和生产关系的转变。

三代人眼中的“北大荒”:背着药壶打药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刘焕高 87岁第一代北大荒人:我是1954年11月27号,国家正式(把我)调到这个谷物农场。我当年开的车就是这个车型,北大荒这个地方,原来这里就是荒原,老百姓种地,都是弯钩犁,牛拉的,根本没见过这样的机器,老百姓摸着机车,这铁块怎么会走呢,感到很新鲜。(开荒)12小时两班作业,24小时头顶头。一天这个开荒的话,四垧,60亩地。

三代人眼中的“北大荒”:背着药壶打药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王明 53岁第二代北大荒人:像这种车我家4台,联合收割机,这种收割机目前来说也算最先进的了,过去收割机一天能收100多亩地,现在一天200多亩地,到300亩地,(效率)比过去提高两到三倍。

三代人眼中的“北大荒”:背着药壶打药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李晓辉 36岁第三代北大荒人:一,二,开始,(开始作业),多方便现在,不用人在进去背着药壶打药了吧,手都不用动,(自动驾驶),你看,全是自动了。

三代人眼中的“北大荒”:背着药壶打药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满金智 25岁第三代北大荒人:我们的农机作业系统已经能够实现无人驾驶了,通过这个我们可以查看他的作业面积作业深度,作业合格率,不用再像以前一样,上地头用人眼看用尺子量,这就是科技农业,智慧农业,数字农业。

三代人眼中的“北大荒”:背着药壶打药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李光旭24岁第三代北大荒人:我爷爷那个时候,他们那时候可能就是要去开采北大荒,让这块地能种上田,能种上粮食,到我父亲那一辈的时候,他们就要多打粮,去增加自己的效益,到我们这一块呢就是要提高这个稻谷的品质不仅要多打粮,还要打好粮,同时还要对这个资源,这个环境还要进行一种保护,实现这种有机化,绿色化。

相关阅读:
  • 梁振英率队赴北方大省,与省委书记、省长会面,有几个重点

    梁振英率队赴北方大省,与省委书记、省长会面,有几个重点

    来源:北京青年报撰文丨高语阳《黑龙江日报》报道,近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率调研组赴黑龙江,围绕“加强经贸合作,推进高水平... 2024-06-04
  • 财政部安排农业救灾资金14.16亿元 支持各地病虫害防控

    来源:央视网央视网消息:据财政部网站消息,2023年冬春以来,我国粮食主产区降水偏多,田间湿度大,随着近期气温回升,病虫害扩繁速度明显加快。面对较严峻的农作物病 2024-04-26
  • 联播+|田间地头的嘱咐

    联播+|田间地头的嘱咐

    联播+春风拂面,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耕画卷正由南向北徐徐展开。万事农为首,粮为天下先。2024年全国两会后的首次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 2024-04-12
  • 全国产粮第一县,谁在种地?

    全国产粮第一县,谁在种地?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农历二月初二,春耕节至,各地春耕陆续展开。早在三周前,黑龙江省富锦市的许多乡镇已开始清雪扣棚,提早做好春... 2024-03-23
  • 大好河山共画图

    大好河山共画图

    傅抱石国画《虎踞龙盘今胜昔》。黎冰鸿油画《水电站发电了》。“美在荟萃——全国美术馆珍藏作品汇展”展览现场。张艺瑶摄春和景明... 2024-03-08
  • 文化之约丨大好河山共画图

    文化之约丨大好河山共画图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傅抱石国画《虎踞龙盘今胜昔》。张艺瑶摄黎冰鸿油画《水电站发电了》。张艺瑶摄“美在荟萃——全国美术... 2024-03-08
“哈卷”确认不出演《小美人鱼》亚力克王子 关键时刻打得赢 公安部部署开展全警实战大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