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桥”见东莞70年历史:摇橹出渡成回忆 数桥飞架载未来

原标题:“桥”见东莞70年历史:摇橹出渡成回忆数桥飞架载未来

【编者按】

为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充分展示我市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发展成就和典型经验,激励全市人民为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不懈努力,即日起,东莞日报推出东莞发展成就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桥”见东莞70年历史:摇橹出渡成回忆 数桥飞架载未来

■南沙大桥首席记者郑琳东摄

从木船摆渡到彩虹凌空,数桥飞架天堑变通途,用来形容东莞70年来桥梁建造的变化,最贴切不过。70年来,东莞人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刷新了一个又一个全国乃至世界“第一”的纪录,成长为靓丽“东莞名片”的生动注脚。

时至今日,东莞全市有公路桥梁1505座,随着岁月静静地耸立在城市当中。广东现存的最早铁路桥——广九铁路石龙南桥,全国第一座农民集资、征收过桥费的地方公路桥梁——高埗大桥,被誉为“世界第一跨”的中国第一座大型悬索桥——虎门大桥……它们不仅述说着东莞发展的故事,更承载着东莞的未来。

新桥建起“摇橹出渡”成历史

新中国成立初,东莞仅存完好或基本完好的桥梁30座,“小河轻轻流淌,村渡轻轻摇橹”成不少老莞人出行的写照。修复战争期间遭破坏的桥梁,成为很长一个时期恢复生产的主要工作。

直至20世纪60年代后,东莞逐步将各公路线路上的木桥、简易砖石桥等半年久式桥梁,改建成永久式桥梁。从70年代中期起,东莞翻开新建永久性大桥历史新篇。

最具标志性的是,1979年建成通车的万江大桥。这座横跨东江支流的桥梁,与金鳌洲塔相望,是中国第一座用“顶推法”施工技术建造的公路桥梁。随后建成的中堂大桥,仍采用“顶推法”施工新工艺,竣工后获国家交通部工程质量银奖。

万江大桥的意义,不止于此。万江大桥建成后,东莞进入“渡改桥”公路桥梁建设新阶段。此后,江南大桥、石龙南桥相继建成通车,东莞公路工区所辖各公路渡口先后撤销。随着麻涌大桥的建成,东莞实现了32个镇街全部通公路。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全市境内公路桥梁总座数和总长度连年大幅增加,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横水渡口逐步被取代,“摇橹出渡”退出人们的视线。新建桥梁多为规模宏大、技术标准较高的大桥或特大桥,如大王洲大桥、石龙南二桥等。

集资建桥从高埗响彻全国

如果说万江大桥拉开“渡改桥”的序幕,那么高埗大桥则是东莞改革创新的象征。

这座桥承载着当时人们走出“孤岛”的愿景,是高埗每人10元砌出来的。高埗大桥全长169.36米,宽12米,为三跨度多孔径大桥。在建筑形式上,大桥吸收了古代赵州桥的敞肩式造型特点,很多地方运用石块砌筑,外形简朴优美,是一座混凝土面石柱墩结构公路桥。

对东莞人来说,高埗大桥不只是一座桥,它更凝聚着东莞人敢为人先、敢于创新的改革精神。1984年1月27日,高埗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它开创了全国地方公路桥梁征收过桥费的先例,首创了“集资建桥,过桥收费还贷”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那句“想致富,先修路”的口号,也从高埗响彻全国。

如今,高埗大桥成为一个文物保护单位,新的高埗大桥在百米之处接力承担“一桥飞架南北”的使命,如同一对父子横跨于东江之上,继续承载着高埗人“走出去”的梦想。

屡屡刷新“第一”纪录

东莞人“敢为人先”的精神,还抒写在虎门大桥上。行驶在虎门大桥上,很难想象到这座横跨珠江东西两岸的大桥,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特大型大跨度钢箱梁悬索桥,其主航道跨径888米,被誉为“中国第一跨”。由此,虎门大桥在中国建桥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

在我国桥梁建造史上留下重要烙印的,还有东江大桥。这座国内第一座双层公路桥,上层为莞深高速,下层为环城路,每逢夜幕降临车流穿梭,路灯倒影在江面,流光溢彩。

被称为“世界第一跨径钢箱梁悬索桥”的南沙大桥(虎门二桥),屡屡刷新桥梁建造世界第一的纪录:两座超千米级特大跨度悬索桥同时建设为世界首次;直径90米锚碇地下连续墙基础为世界第一;49.7米钢箱梁为世界最宽整体式钢箱梁;单次浇筑18000立方米混凝土,为世界单次最大方量的桥梁混凝土浇筑……

其中,南沙大桥(虎门二桥)成功研制了国产1960兆帕钢丝,推动中国桥梁从中国“建造”走向了中国“智造”。如今,南沙大桥(虎门二桥)挺拔飘逸的身姿,飞架于珠江的碧波之上,恰似长虹卧波,助力广东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运行和经济发展。

对东莞来说,这不仅代表城市的制造实力,更代表改革开放创新的道路,在桥的那头不断延伸……

【亲历者故事】

虎门大桥建设者:自主建设打造“中国第一跨”

两岸通婚的人家,怎样把新娘子迎过对岸总是一个大难题。随着珠三角地区经济高速发展,迫切需要修建一座横跨珠江东西两岸的过江大桥。

1997年6月9日,虎门大桥正式通车,承担起保障珠三角交通、经济动脉畅通的使命,彻底改变了珠江口东西两岸陆地交通绕行广州的历史。令人自豪的是,大桥完全是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监理和科技攻关的。

虎门大桥的设计师、技术顾问强士中坦陈,“虎门大桥的建设难点,一是跨径达888米,在全国还是第一个,无借鉴;二是珠江口的水很深,桥梁基础比较难做扎实;第三就是钢梁主梁必须十分坚韧。”

“当时前来考察的国外造桥公司基本都认为,中国的工程师不可能在珠江口建造出跨度如此之大的桥梁。”虎门大桥辅航道桥项目总工程师王中文回忆说,大桥动工建设当日,项目部还提出了“生死存亡,背水一战”的口号。至今,他仍记忆犹新:1993年一个超级台风正面袭击珠江口,狂风大浪冲击着虎门大桥的建设项目部和工地,现场人员紧急撤离,机械设备毁于一旦……

5年来,中国工程师突破了种种限制,创造了18项国际先进水平工程技术和工艺,终于建成了这座“中国第一跨”。“虎门大桥的建设给厦门海沧大桥、江苏江阴大桥等大跨径悬索桥许多启发,为国内的桥梁工程师提供了宝贵经验。”王中文说。

运行22年来,虎门大桥在促进珠三角地区各城市互联互通和经济繁荣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潘少婷刘召实习生游卓妍

相关阅读:
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要求各地进一步做好强降雨防范工作 那些年追过的“阿sir”:香港不是为所欲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