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匠心”延续情怀默默传承“指尖上的渔猎文化”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在冰层之下,一条条膘肥体壮的鱼正等待破冰而出。大网被从冰眼中徐徐拉上,鱼儿在网中打挺、跃动,蹦来蹦去,那么鲜活,旁边的人们身穿棉衣,手握“抄捞子”和“鱼叉”,脸上洋溢着幸福,甚至能听到欢笑。很难想象,这幅作品都是用鱼皮制作的,而且都出自查干湖鱼皮制作技艺传承人徐毳之手。
近日,国新办举行省(区、市)系列新闻发布会,聚焦老工业基地吉林,走出振兴发展新路。在发布厅外,包括鱼皮画、剪纸等在内的当地非遗展示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看,这些都是查干湖的大胖头鱼”,徐毳谈起自己的作品,开心说着,“这幅作品和查干湖现场是很像的,就是旁边展版那张。下面的鱼特别多,上面的鱼飞起来,很壮观!”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对手工制作有种特殊的感情”,一张张看似普通的鱼皮,经过精巧设计、细腻刀工,在徐毳手里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鱼皮画。“传统的鱼皮技艺,就是剪和刻,家里都有剪子,拿起来就可以搞一个造型。从小就比较喜欢,我还有动手能力。”
2004年时,她开始和师傅一起学艺,查干湖盛产鱼,相当于就地取材。“所以技艺传承起来对我来说相对容易些。”徐毳介绍:鱼皮画是以鱼皮为材料,从选材到成画均为纯手工制作,皆凭手工艺人一双灵巧的手,因此被称为“指尖上的渔猎文化”。
“传统工艺,尤其是手工这块,成本比较高,销路比较难。按照传统技法,传承人是生存不下去的,所以有段时间,是瓶颈期。”谈到当年为何要搞创新,她还记忆犹新,“现在把思路打开了,这种传承就不太一样。包括现在文创产品,我们都应用到鱼皮上。”
如何让传统而又古老的鱼皮画既保留传统,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徐毳和她的团队做了许多努力。2015年,她和团队创作了鱼皮画“冰湖腾鱼”。她说,要用这种技艺做成艺术品,做成有收藏价值的。她说,传统技艺,再加上新潮元素,老百姓更能接受,更便于普及。
“原先好多人不知道非遗,也不了解手工制作,更不了解鱼皮能够做什么。”她说,现在40%的时间都在搞工艺传承和普及,让老百姓知道这门技艺,“现在知道的、了解的、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她还和徒弟们一起,带起来很多当地农村妇女,带动她们一起致富。
非遗传承,是一种继承、一种自信、一种认同,承载着一种责任,彰显着一种精神。正是因为有徐毳这样的一群人,不忘初心、默默传承,勤于思索、敢于创新,推动着非遗扎根基层,将部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文化,真正实现了非遗与百姓生活相融,用“匠心”延续了情怀。
编辑: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