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媒:“农业+旅游”模式铺就重庆扶贫路

原标题:新媒:“农业+旅游”模式铺就重庆扶贫路

参考消息网8月8日报道新媒称,在重庆的一些贫困县区,当地正大力扶持农业转型升级,通过种植利润较高的农产品,同时结合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助民众脱贫迈向小康。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8月4日报道,重庆上世纪曾有句话家喻户晓:“养儿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意思是做家长的不用费心教育孩子吃苦耐劳的道理,只要把孩子送到重庆东南部4个极度贫困的县区——酉阳、秀山、黔江、彭水去走一趟,他们自然就能深刻体会人生的五味杂陈。

酉秀黔彭地处武陵山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极其不便,经济发展滞后,居民生活贫困。

不过,随着贯穿大山的高速公路在2010年全线通车,酉秀黔彭这片穷乡僻壤的命运迎来历史转机,经济命脉打通让货出得去、人进得来,民众生活大幅改善。

《联合早报》记者今年6月底走访了黔江和彭水两县区,发现当地正大力扶持农业转型升级,通过种植利润较高的农产品,同时结合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助民众脱贫迈向小康。

其中,彭水过去10年通过开发贫困地区旅游资源,改善了民众生活和地方财政。

据彭水县委书记钱建超介绍,该县接待游客人次从2012年的340万激增至去年的2529万;同期旅游综合收入从10亿元提高至111.8亿元,增幅逾10倍,带动7500多户贫困户增收。

彭水境内的阿依河景区以自然风光著称,这里峡高谷深、河床狭窄、礁石遍布、河水清幽,吸引中国国内外游客到访徒步、泛舟、乘竹筏、漂流、夜宿山寨等。

报道称,对当地民众而言,打造阿依河景区意味着就业多元化,生计更有保障。在景区划竹筏10多年、苗族山歌唱得铿锵有力的赵春发告诉记者,景区让他们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之前种稻捕鱼的船夫冯国成也透露自己目前每月收入达到2000元至4000元。

报道称,景区稳定运营也吸引部分在外求学打工的年轻人返乡就业。刚从重庆大学毕业、在阿依河从事导游4个多月的张永果说,自己喜欢当地贴近自然的工作环境,而且离家也近。

据了解,阿依河附近很多民众以前都以务农为生,把收成拿到县里卖。张永果透露,以前当地一个家庭年收入一般少于1万元,农作物若没有外地人收购,一般都会出现过剩。

他说,景区给当地人带来很多就业岗位,其中也针对贫困户就业提供如船员、安保、检票等扶贫岗位,并举办技能培训。

阿依河景区负责人冉涛介绍,景区每年为当地村民提供500个岗位,也已投入近千万元在景区入口打造近百个扶贫商铺及近80个扶贫就业岗(即有遮盖路边摊),解决千余人就业问题。

至于继续耕作的民众,则可把自家农作物带到景区贩售。景区也主动向附近的贫困户收购他们种植的玉米、马铃薯、红薯等,充作公司员工生活用餐。

报道指出,借旅游业多管齐下扶贫的模式在彭水并非阿依河独有。在阿依河汇入的乌江,有一段以峡谷风光为主的景区。从彭水万足码头上船,沿江两岸翠绿葱郁、重峦叠嶂、奇峰对峙,被誉为“乌江百里画廊”。

游船导游张尧来自贫困的彭水双龙乡,她告诉记者,乌江画廊同样为当地民众提供扶贫岗位,景区入口也代销附近贫困村民栽种的土特产。

沿着乌江画廊逆流而上数十公里,与贵州一水之隔、风光明媚的善感乡周家寨村,则是以另一种模式展开旅游扶贫。

据了解,善感乡官方近年来邀请村民以土地入股打造农业观光园,园区种植蓝莓、枇杷、柿子等10余种利润较高的水果,吸引游客采摘购买。政府和经营园区的企业则分别投入基础设施,以及负责园区的栽种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效益。入股村民每年可按园区收益分红。

此外,当地百姓也可在园区内有偿务工,解决留守劳动力就业问题。

距离彭水约75公里的黔江区,民营企业三磊田甜农业开发公司在风景宜人的仰头山,打造面积1万余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截至去年投入已达2.8亿元。园区通过种植高端水果和经营旅游采摘,大幅改善近2000贫困人口的生活。

三磊田甜总经理彭文平受访时表示,园区目前从三方面让当地民众的年收入增至平均三四万元,包括土地流转、到园区务工以及奖励果实产量。另据黔江区政府透露,该区去年贫困人口已降至2753人,返贫率也降至0.06%。

相关阅读:
山西市场监管部门将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 省委召开党外人士通报会 胡玉亭通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