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绿园区向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发起攻坚战

原标题:绿园区向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发起攻坚战

绿园区向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发起攻坚战

整洁的乡村道路。(图片孙建一摄)

在绿园区合心镇永跃村移动压缩垃圾箱站,环卫工人将从村里收集来的垃圾倒进了压缩垃圾箱,随后,负责箱站清扫的环卫工人张晓辉赶忙拿出消毒液,围着压缩垃圾箱向四周喷洒,进行清消工作。

“我每天要对压缩垃圾箱清消三次,这样才能保证箱站周围没有异味,没有蚊蝇。”张晓辉一边用搭在脖子上的毛巾抹去脸颊上的汗珠一边和记者说。

张晓辉负责箱站清扫工作已有3年,在这3年里,随着农村环卫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清运长效机制的建立,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我们也没太注意生活垃圾的处理,经常会在马路上、边沟里看到垃圾,最近几年可不这样了,村民们都会自觉把垃圾送到垃圾点,一起来保护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

正如张晓辉所说,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推进,绿园区各个乡村的村容村貌一点点发生了变化:干净整洁的街道两侧种植着不同种类的绿植;墙体颜色统一,并画上“文明”“红色”等不同主题的彩绘;家家户户门前摆着统一规格的蓝色垃圾桶……“道路干净、庭院干净、禁止在墙体上乱写乱画……‘七净’‘三禁止’是我们跟村民的约定,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攻坚战让乡村变得更美丽,并长久保持下去。”绿园区农居办副主任吴晓峰介绍,此次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将持续3年,“我们将以奔跑的姿态、冲刺的劲头完成各项任务,让广大农村旧貌换新颜。”

完善基础设施

服务半径1.5公里

“现在,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个垃圾桶,是政府统一发放的,我们只需要将生活垃圾倒进门口的垃圾桶,就会有环卫工人定期运走,集中处理。”合心镇于家村村民杜启吾介绍,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为村民生活带来诸多便利,村民也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近年来,绿园区不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站点等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垃圾收集清运管理,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杜绝随意堆放。“目前,我们在各村屯建了500多个垃圾池,20多个移动压缩垃圾箱站,服务半径在1.5公里以内,基本实现村屯全覆盖。”吴晓峰介绍,近期,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又升级到“2.0版”,政府为家家户户配备了专属垃圾桶,计划以专属垃圾桶取代垃圾池。

下一步,绿园区还将加大力度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将垃圾分为可腐烂、可燃烧、可变卖、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共5类,逐步达到“户分类、户处理、不出院、零填埋”,最大程度把垃圾变废为宝。

建立长效机制

形成良性循环

“现在,农村生活垃圾清运、收集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环卫工人张晓辉介绍,村民先将垃圾扔进家门口的垃圾桶或村屯的垃圾池,环卫工人会定期收集,运送到移动压缩垃圾箱站,每天下午,市里相关部门会将移动垃圾箱拖走,清空后再运回。如今这样一个闭环的清运模式,已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镇管理、区统运、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长效机制。

为了形成良性循环,绿园区为此专门组建农村社区保洁大队,配备269名保洁员。投入4000余万元,用于农村环卫设施建设及设备购置,全力保障农村社区环卫保洁长效机制。同时,强化工作考核,将农村环卫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周有检查、月有排名、年有总评。

此后,绿园区还将积极尝试服务外包,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保洁服务管理。完善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包保责任制,深入推进农户和企事业单位自管区域“门前三包”制度落实。

干部入户对接

助力建造美丽庭院

“以前院子里堆了一些废木板之类的杂物,因为比较多,也就没急着清理,包保干部入户宣传那天,我提了一下想清理杂物,大家便主动帮忙,这让我很感动。”于家村村民李金凤指着整洁的小庭院说,杂物清理后,她特意从邻居家移植了一些花草,这些都是包保干部们的建议,“现在的庭院更有生活气息了。”

近日,绿园区组织机关干部走村入户落实包保任务,参与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

区政府办公室相关人员分别到合心镇于家村和城西镇红民村开展对接及入户宣传工作。详细了解乡镇、村两级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和被包保家庭的具体情况。在入户宣传过程中,为每户村民发放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倡议书,向大家发起了“自觉宣传、自觉参与、自觉劝导”的倡议,动员村民增强环境卫生和建设美丽家园的意识,切实搞好自家庭院房前屋后环境卫生。

绿园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全系统60人与合心镇三间村进行对接,为620户被包保农户建立包保档案。在开展入户走访过程中,区农业农村局干部将《倡议书》发放到每户村民的手中,并向村民详细讲解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倡导广大村民以主人翁的态度投身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来,搞好自家庭院和门前的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环境卫生习惯。

绿园区向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发起攻坚战

整洁的乡村道路。(图片孙建一摄)

在绿园区合心镇永跃村移动压缩垃圾箱站,环卫工人将从村里收集来的垃圾倒进了压缩垃圾箱,随后,负责箱站清扫的环卫工人张晓辉赶忙拿出消毒液,围着压缩垃圾箱向四周喷洒,进行清消工作。

“我每天要对压缩垃圾箱清消三次,这样才能保证箱站周围没有异味,没有蚊蝇。”张晓辉一边用搭在脖子上的毛巾抹去脸颊上的汗珠一边和记者说。

张晓辉负责箱站清扫工作已有3年,在这3年里,随着农村环卫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清运长效机制的建立,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我们也没太注意生活垃圾的处理,经常会在马路上、边沟里看到垃圾,最近几年可不这样了,村民们都会自觉把垃圾送到垃圾点,一起来保护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

正如张晓辉所说,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推进,绿园区各个乡村的村容村貌一点点发生了变化:干净整洁的街道两侧种植着不同种类的绿植;墙体颜色统一,并画上“文明”“红色”等不同主题的彩绘;家家户户门前摆着统一规格的蓝色垃圾桶……“道路干净、庭院干净、禁止在墙体上乱写乱画……‘七净’‘三禁止’是我们跟村民的约定,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攻坚战让乡村变得更美丽,并长久保持下去。”绿园区农居办副主任吴晓峰介绍,此次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将持续3年,“我们将以奔跑的姿态、冲刺的劲头完成各项任务,让广大农村旧貌换新颜。”

完善基础设施

服务半径1.5公里

“现在,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个垃圾桶,是政府统一发放的,我们只需要将生活垃圾倒进门口的垃圾桶,就会有环卫工人定期运走,集中处理。”合心镇于家村村民杜启吾介绍,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为村民生活带来诸多便利,村民也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近年来,绿园区不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站点等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垃圾收集清运管理,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杜绝随意堆放。“目前,我们在各村屯建了500多个垃圾池,20多个移动压缩垃圾箱站,服务半径在1.5公里以内,基本实现村屯全覆盖。”吴晓峰介绍,近期,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又升级到“2.0版”,政府为家家户户配备了专属垃圾桶,计划以专属垃圾桶取代垃圾池。

下一步,绿园区还将加大力度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将垃圾分为可腐烂、可燃烧、可变卖、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共5类,逐步达到“户分类、户处理、不出院、零填埋”,最大程度把垃圾变废为宝。

建立长效机制

形成良性循环

“现在,农村生活垃圾清运、收集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环卫工人张晓辉介绍,村民先将垃圾扔进家门口的垃圾桶或村屯的垃圾池,环卫工人会定期收集,运送到移动压缩垃圾箱站,每天下午,市里相关部门会将移动垃圾箱拖走,清空后再运回。如今这样一个闭环的清运模式,已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镇管理、区统运、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长效机制。

为了形成良性循环,绿园区为此专门组建农村社区保洁大队,配备269名保洁员。投入4000余万元,用于农村环卫设施建设及设备购置,全力保障农村社区环卫保洁长效机制。同时,强化工作考核,将农村环卫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周有检查、月有排名、年有总评。

此后,绿园区还将积极尝试服务外包,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保洁服务管理。完善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包保责任制,深入推进农户和企事业单位自管区域“门前三包”制度落实。

干部入户对接

助力建造美丽庭院

“以前院子里堆了一些废木板之类的杂物,因为比较多,也就没急着清理,包保干部入户宣传那天,我提了一下想清理杂物,大家便主动帮忙,这让我很感动。”于家村村民李金凤指着整洁的小庭院说,杂物清理后,她特意从邻居家移植了一些花草,这些都是包保干部们的建议,“现在的庭院更有生活气息了。”

近日,绿园区组织机关干部走村入户落实包保任务,参与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

区政府办公室相关人员分别到合心镇于家村和城西镇红民村开展对接及入户宣传工作。详细了解乡镇、村两级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和被包保家庭的具体情况。在入户宣传过程中,为每户村民发放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倡议书,向大家发起了“自觉宣传、自觉参与、自觉劝导”的倡议,动员村民增强环境卫生和建设美丽家园的意识,切实搞好自家庭院房前屋后环境卫生。

绿园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全系统60人与合心镇三间村进行对接,为620户被包保农户建立包保档案。在开展入户走访过程中,区农业农村局干部将《倡议书》发放到每户村民的手中,并向村民详细讲解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倡导广大村民以主人翁的态度投身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来,搞好自家庭院和门前的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环境卫生习惯。

相关阅读:
扶贫新村美如画 为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贡献二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