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首图延后闭馆,更显公共服务温度

原标题:首图延后闭馆,更显公共服务温度

当诉求通过报纸传递出来,相关管理方认真对待、积极协调,才有了首图临时延长闭馆时间的举措。而这一互动过程,体现的正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公共服务理念。

首图延后闭馆,更显公共服务温度

▲8月4日20时许,读者在首都图书馆阅览区自习。摄影/新京报记者吴江

暑期过半,图书馆人气不减。7月30日,新京报刊发了全市多家图书馆关门时间偏早的报道,引发关注。刚刚过去的周末,为满足更多读者需求,首都图书馆临时延长了两个阅览区开放时间,其中B座2层阅览区延至21点闭馆;同时,在早间增加两个入馆安检快速通道,使排队等候时间从约1小时减至不到30分钟。

每到暑期,凉爽、安静、有氛围的图书馆,就成了不少人的日常打卡地。关于“暑假图书馆可否延长开放时间”,新京报7月15日就曾刊登读者来信进行呼吁。7月30日新京报记者继续走访北京10家图书馆,再次呈现市民这一诉求。

当诉求通过报纸传递出来,相关管理方认真对待、积极协调,才有了首图临时延长闭馆时间的举措。而这一互动过程,体现的正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公共服务理念。

在暑期,图书馆要不要延长时间?这个问题在不同的利益相关方那里或许有不同答案。

对读者来说,夏季昼长夜短,如果图书馆5点就闭馆,离天黑还有两三个小时,不能尽兴阅读和学习,未免有些遗憾;另外暑期入馆读者较以往更多,适当延长开放时间,可以避免拥挤,形成“错峰入馆”的效果,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不过,图书馆也有难处:图书馆是非营利性的,如果延长开放时间,意味着图书馆要投入更多的人员、设备成本,增加支出,造成财政上的压力;与此同时,入馆读者增多,也会相应增加管理成本,给图书馆工作人员带来安全压力。

首图延后闭馆,更显公共服务温度

▲8月4日19时许,一位小朋友在首都图书馆读书。摄影/新京报记者吴江

所以,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还有多重顾虑。一些图书馆无法做到“有求必应”,也并非是漠视读者诉求,而是要平衡考量各种约束性因素。

但即便如此,北京还是有一些图书馆暑期延长了开放时间。比如国家图书馆儿童阅读区域以及首都图书馆等。尤其是首都图书馆相关负责人,在看到新京报的报道和呼吁之后,迅速作出了时间调整,也增加了入馆通道,这种对民意的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值得肯定。

图书馆是公共服务产品,其服务对象是大众读者。所以,开放时间与服务模式,应以读者的诉求为驱动。积极听取民众的意见建议、进行充分调研论证、尽可能克服自身困难来满足需求、优化体验——这样一条决策的改善路径,其实对其他公共服务部门同样适用。

事实上,根据首都图书馆相关负责人的介绍,延长开放时间后,首图目前属于超负荷运行,且借阅量是下降的,“这说明到图书馆利用图书资源的人少了,利用空间的人多了”。通俗地说,借书的少,自习的多。

这也提示有关方面,不妨探索建设更轻量化、更灵活的公共文化设施,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安静的自习室或报刊阅览厅,如此既可以满足基本的自习需求,也可以降低大型图书馆的运营负荷。

总之,首都图书馆延长开放时间是一面镜子,照鉴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公共服务理念。而任何一项决策的达成都离不开这样的良性互动,就此来说,倾听民意,认真考量民意诉求,该是内蕴在公共服务机构的精神品格。

□新吾(媒体人)

编辑孟然校对李立军

相关阅读:
人民币汇率“破7”,有涨有落符合市场规律 上海首设“电竞周” 打造全球电竞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