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到法院找老郭

原标题:到法院找老郭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我们一起走进如歌的岁月,走近法院最美退役军人郭宿根,开启“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之榜样人物,第一篇

郭宿根,1959年7月生,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信访局调研员,2006年从武警指挥学院转业,长年工作在信访接待第一线。作为一名正团职干部,他坚守在被认为最艰苦、最考验人的信访接待窗口,一干就是13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退伍不褪色,勇于吃苦、乐于奉献、勤勉务实、忘我工作,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接待来访群众三万余人次,审核受理各类申诉、申请再审案件12000余件,处理集体访、缠访、闹访等上千人(件)次......他以诚心、耐心、热心温暖着上访群众,以忠诚、干净、担当践行着法院干警初心、职责和使命。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先进个人”、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省委政法委评为“信访工作先进个人”“人民群众贴心人”,2014年“山西十大新闻人物”评选中名列榜首,省法院号召全省法院干警向郭宿根同志学习。

到法院找老郭

到法院找老郭

面对来访群众的车轱辘话,他平心静气:“你慢慢说,我听着,憋了这么多年要讲出来。”

与来访人一件一件捋材料,他不厌其烦:“你有理,法律肯定会做主;不合法的事,胡来也没用。”

来省城上访的群众都服他信他,口口相传:“到法院找老郭。”

老郭全名郭宿根,是省法院的一名普通信访干部。

对群众要倾注感情,对法律要心存敬畏

“你请坐!你的材料我看一下。”“别急,慢慢说。”

6月3日一上班,郭宿根招呼的是来自吕梁一位75岁的老人。他因离婚财产分割纠纷上访。

在省法院信访接待大厅,郭宿根负责窗口涉诉信访案件材料的接受、初审。

作为负责人,他一天的工作从检视窗口开始,察看地面清洁、座椅摆放、开水间、卫生间,再接待当事人,随时处理缠访闹访事件……事无巨细,都要操到心。

看着老人把材料一股脑儿拿出来,说话语无伦次,老郭站起来给他点上一根烟,“别着急,咱从头一件一件捋。”

老郭与这位老人分析了半个多小时,才把材料和事情原委弄清楚。按规定,此案应由吕梁中院受理。老郭开了督办函,又担心老人记不住事,把捋出来的两个问题一一写到纸上。最终,老人连声道谢,满意离开。

在与一位又一位上访人的交流中,不知不觉已是午饭时分。去食堂的路上,郭宿根又被几个人围住了。

“郭处长,我儿子的事你得管管!”李老太的儿子因故意杀人被判了死刑,缓期执行。多年来,她一直在法院上访。

“你孩子杀人了吗?”老郭明知故问。

“杀了。”老人回答。

“要将心比心,想想死去的受害人和他破碎的家庭,不能只站在自家的角度看问题。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老郭停下脚步,拉起了家常。

大家对李老太都很同情,但郭宿根诚恳的一席话,还是说到了上访者的心上,他们纷纷替老郭劝说起老人来。老人似乎也想明白了什么,转身走了。

下午,老郭屋里又坐满了人,接谈、解释、材料分类……

傍晚,食堂饭点过了40多分钟,郭宿根才把最后几位当事人送走。

每天早来晚走,无论春夏秋冬,这样的工作轨迹他已经持续整整8年。

郭宿根曾是武警太原指挥学院的大队长,正团职军官,管着上千名学员。2006年转业到省法院,成为一名普通信访干部。快50岁时,他的人生篇章从此重启。听怨气、顺心气,成了每天的必修课。

8年来,郭宿根累计接待来访群众1.8万余人次,审查受理各类申诉、申请再审案件3500余件,每年处理缠访闹访不下30次。

“但凡到法院上访的人,都相信法律能解决问题。信访窗口虽小,但代表的是省法院。”郭宿根说,对群众要讲感情,对法律要心存敬畏。

恶补法律知识,化解积案练就接访高手

涉诉信访案件材料的接受、初审,是个良心活,也是个技术活。

对郭宿根来说,善于做群众工作,能做通群众工作,关键是他的勤学上进。

一件信访案是通过其他渠道解决,还是立案进入申诉或再审程序,没有相关的法律知识,就拿捏不准分寸;没有沟通的艺术,就得不到当事人的理解。

靠着钻劲和韧劲,郭宿根啃下了一个又一个法律知识的“硬骨头”,由法律的外行变成了内行。同时,他带着感情讲法律,迎难而上,啃下了一个又一个信访积案的“硬骨头”:

太原某工厂的王老太多年上访,起因是他儿子在钓鱼时鱼竿触电身亡。最终在老郭的努力下,王老太得到赔偿,息诉罢访。

涉及某省属煤炭集团100多人的民事案,因种种原因一直执行不了,在老郭等人的协调下,最终使当事人分别拿到了应得的钱款……

郭宿根认为自己“半路出家”,学法用法永远在路上。《〈民事诉讼法〉修改条文理解与适用》,是摆在他桌上的一本书。翻开书,部分页面已有了毛边。老郭说,民诉法、刑诉法修改后有许多变化,必须抓紧学。

上班时来访的人多,郭宿根就加班学习,还向科班出身的年轻法官请教。“文化不高,年龄偏大,尽量多学点法律知识,防止出纰漏。”郭宿根认为学不好法律,就不能为当事人解决好问题。

不少法官都说,在法律时效和适用程序方面,老郭把握得非常准。对有的问题,不少法官反过来还向他请教,与他一起探讨。

最让同事们佩服的还是老郭高超的沟通艺术,再难缠的上访当事人与他一交流都变得和和气气。问其秘诀,老郭憨笑作答:“讲法律也要讲人情世故”“不能一味怕,拿准了该批评就批评”……只言片语,勾画了老郭的群众工作法。

其实,老郭也有自己的一套接访理论:先听后说,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嗓门大,办法多,打比方到位,讲道理深刻。

年轻人张某因帮人出头打架,犯了罪,其间也与家里人闹翻了。刑满释放后无家可归,一直在省法院上访。

为了让张某重新回归家庭,融入社会,郭宿根找到张某的父亲,促膝交心,整宿聊天。老张对儿子张某充满怨恨。原来,为了帮他,老张的弟弟在打架中身亡,家也毁了。

“年轻人鲁莽,生活还要继续吧”“他是你的亲儿子,打断骨头连着筋”……在老郭的真情感动下,老张最终同意接纳儿子。“爸,我知道错了!”张某跪下给父亲认错,父子俩抱头痛哭。

郭宿根的老领导立案二庭雷庭长说,法院懂法律的人多,但既懂法律又擅长群众工作的人不多,“郭宿根就是这样的接访高手。”

籍贯河北、现落户运城的85岁张老汉,也是在郭宿根的努力下息诉罢访。电话里,张老汉说,他上访了几十年,起因是1951年他在太原某铁路单位工作时,被定了反革命罪,但在3年后又被无罪释放。

“历史遗留问题最难办!需要有丰厚的人生阅历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才能办好。”省法院信访局局长原占斌这样评价老郭。

延误治疗切掉2/3胃,拖着虚弱的身体重返岗位

积案艰难化解,当事人送来一面面锦旗。在问题解决的背后,是老郭付出的心血和努力,还有透支的身体。

法院附近就是一家医院。虽然胃病经常犯,但靠着止痛片和馒头干,郭宿根顶了好长时间,一直没去治疗。直到有一天,他倒在办公室。

“快,郭处长昏倒了!”一位当事人的喊声让原来嘈杂的信访接待大厅瞬间安静下来。

老法官安克和第一个跑进郭宿根的办公室,只见他“趴在桌子上,两眼紧闭,像是昏睡,脸面因痛苦拧在了一起。”

众人手忙脚乱把郭宿根送到医院急救。检查结果出来了:胃病恶变!

这让同事们大吃一惊,对赶过来的家人更是晴天霹雳。苏醒过来的老郭得知病情后,反过来安慰家人和同事不要着急,还催着让同事回去上班,“当事人在等着,窗口不能没人值班”。

庆幸的是,胃病恶变得以及时发现。经过手术,老郭的胃切除了2/3。

但老郭是个闲不住的人,从住院检查、手术到出院,仅休息了半年,他就拖着虚弱的身体重返工作岗位。这次住院,是他到法院后绝无仅有的一次请假。

术后刚上班,为利于郭宿根身体恢复,省法院派立案二庭副庭长王永励征求他的意见,想给他换一个岗位。

“就干这吧,已经习惯了。”老郭一句话就给婉拒了。

至今他还有低糖反应。感觉到头晕时,他会飞快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塞进嘴里。往往整个过程只有几秒钟,以至于坐在周围的当事人都没有察觉。

信访工作一干8年,身体也坏了,没想过“挪挪窝”?面对记者的疑问,郭宿根一笑:“做人要看自己能吃几碗干饭,更要明白自己在哪个岗位上更能为群众多做点事。”

艰苦岗位干得有滋有味,不仅“磨嘴”还“动手”

省法院的接访窗口有时像集市一样热闹,来者形形色色,有诉求合情合理者,也有无理取闹甚至上访“专业户”;有说话“炮火连天”、破口大骂者,也有不善言辞、寡言少语者;有耐心听接访人员辩法析理者,也有荤素不吃固执己见者;有进门就撒泼者,也有下班坚持不走者……

在这个被公认为是法院最艰苦、最考验人的岗位上,老郭却干得有滋有味。他对来访群众一视同仁,甘当“出气筒”“缓冲器”,和当事人坦诚交心,细致解答他们的疑问,初审材料,指导填表,提出咨询建议……

而在没有来访人时,老郭的办公室也拾掇得花草吐芳,整洁干净;下班回家,他把家里也收拾得异常整洁。

每天接谈各类的上访人,特别是老弱病残者,有人耳朵背,生怕听不见说话,就往前凑;有的老人甚至摘了假牙,对着人的脸说话,结果是,老郭胸前衣服上布满了唾沫星子“烙下”的白点。

6月1日,记者到郭宿根家采访,只见他一个人在手洗衣服,“因为衣服上的异味太浓了”。

做群众工作,不仅要“磨嘴”,还要“动手”。去年底,一名高位截瘫的老上访户被家属直接从医院拉到了法院,把人放到老郭办公室的沙发上。家属临走时还把尿袋塞子拔掉,尿淌了一地,尿骚味令人作呕,一干上访者都被熏跑了。老郭不避不让,联系车辆,带领同事、法警,一起把病人护送到医院,一直忙到晚上9点多。

办公区修修补补也是常事。信访接待大厅的凳子因为坐得人多,很容易损坏,郭宿根就自备了一套工具。看见哪个出了问题,就敲敲钉子,紧紧螺丝。

下雪天,郭宿根担心来访人滑倒,早早就把门厅前的台阶打扫干净,铺上防滑垫。

贴钱贴物帮助困难当事人更是数不胜数。“有些老人确实有困难,到饭点没钱吃饭,天黑了没钱住店,只要张口,给点钱、买碗饭,换了谁也不能拒绝吧。”对这些,老郭很淡然。

在同事王菊萍眼里,老郭是一位播洒正能量的人。“正是他和群众打成一片,说‘掏心窝子’话,做贴心事,才能让当事人留下怨气,带着和气离开。”

老实做人尽职做事,说到做到问心无愧

每天面对飞溅的唾沫星子,甚至病残上访人把尿淌在办公室,但郭宿根说,他打心眼里没烦过这些,因为自己也是农村苦孩子出身。

郭宿根生于壶关县店上村,7岁丧父,是母亲和兄长把他抚养成人,从小吃了不少苦。他与寻求帮助的人在感情上有一条天然的纽带。

工作中,郭宿根以院为家,一天三顿吃在单位食堂。生活上,他定位自己是个“宅男”,休息时就在家里看看书、收拾家务,很少出门。他把自己超负荷工作的动力,归结于“生活中没啥负担,孩子也争气能干”。

老郭的爱人下岗后开了个小店,早出晚归。“我工作忙,基本没管过。”郭宿根说。能看出来,说到爱人,他的脸上掠过一丝歉疚。

像所有的父亲一样,说起儿子郭凯文,老郭眼里就发亮。27岁的郭凯文同父亲年轻时一样,做了一名军人,经历过抗震救灾等多次重大行动的锻炼。儿子的吃苦、担当和勇敢让老郭自豪。

他对儿子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为此还闹过一场误会。

前不久的一天下午3点多,老郭给儿子打电话,听着担任某地武警中队长的郭凯文像刚睡醒。“作为主官,怎么能脱岗睡觉呢!”老郭在电话里劈头盖脸把儿子一顿训斥。

等父亲训完了,郭凯文才接上话解释,原来前一天晚上中队守卫的监区突然停电,他调用发电机保证探照灯不间断照射巡查,同时增加岗哨,带班执勤,一宿没睡。直到次日下午一切安排妥当,才小睡了一会儿,结果正好父亲来了电话。

郭宿根教育儿子老实做人,勇于担当,多为社会尽职做事。

其实,他就一直是这样做的。

《到法院找老郭》发表于2014年6月23日《山西日报》头版头条,荣获年度“山西新闻奖”一等奖。

相关阅读: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身份双源认证确定“我是我” 董事长行贿省政府办副主任上百万 获刑15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