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3亿多中国人饭碗,如何牢牢端在我们自己手中
不久前,由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国资委宣传工作局指导,国资委新闻中心主办的“与共和国共成长新媒体走进新国企”走进中储粮、中化集团。今天,带您走进实验室、走进农田、走进粮仓,揭秘餐桌下的中国技术、中国管理。
实验室
对于农业生产,农药必不可少。但长期以来,我国农药研发主要还是以仿制和混配为主,存在创新不足、品种老化、污染严重等问题。创制农药研发难,一直是困扰我国农药企业的深层次关键问题。
1949年1月,在冰封的北方大地上,国内第一家综合性化工科研单位——东北化工局研究室(沈阳化工研究院前身)在沈阳成立。1952年,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始农药研究,并成功合成新中国第一款农用杀虫剂“六六六”,新中国农药生产工艺由此发轫。“六六六”在沈阳化工厂生产,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进入21世纪,国家农药工程中心、“新农药创制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相继在沈阳院建成。经过近70年的发展,中化集团已经拥有中国国内最为完善的新农药创制体系,申请国内外专利500余项。
农药研发=大海捞针
在位于沈阳化工研究院院内的“新农药创制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学家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从化合物设计筛选、工艺开发、制剂开发,到活性测试、应用技术研究,每一个学科、每一个流程都必不可少。
研发一种新农药,平均要筛选16万个新化合物;从1个新有效成分的首次合成到其首次上市平均耗时11.3年,创新难度可谓“大海捞针”。
比如中化的一种明星产品“宝卓”,全称“乙唑螨腈30%悬浮剂”,它还有一个代号叫做“9625”——2005年起开始研发,历经十年,是农研公司筛选的第9625个化合物。在推向市场之前,研发团队要完成在棉花、苹果、红枣、茄子、草莓、柑橘、花卉等作物不同气候条件下各生长周期的用药数据采集和效果论证;要完成近50个正规小区试验、上百个示范试验。
近年来,中化创制的杀菌剂丁香菌酯、杀菌剂唑菌酯、杀螨剂乙唑螨腈、杀虫剂四氯虫酰胺等已经产业化的品种产生了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近三年应用面积达亿亩次,实现农业增产增收或挽回损失达200亿元以上。
当然,把化肥、种子或农药生产出来,远远还不够。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才是“国家队”最大的特色。
田间
现代农业当“保姆”,让种地更高效。
在位于滨州市阳信县河流镇张古风村的中化现代农业阳信技术服务中心的示范农场,立杆摇臂式自动喷洒设备正在对农田进行喷洒式施肥。3辆大型自走式打药机和6架小型植保无人机,在工作人员的操控下,对该示范农场的100亩玉米苗进行机械化作业。
除了机械化农机服务之外,服务中心还可向阳信县周围县区种地面积在100亩以上的规模化种植者,通过示范园建设、田间指导、技术培训等方式,为农户提供品种规划、配方施肥、定制植保、检测服务、智慧农业、农民培训以及烘干仓储/农产销售、农业金融、农用柴油供应等现代农业技术服务。
目前,中化现代农业阳信技术服务中心对农户提供整体托管以及半托管服务模式。在一些客户相对集中的村或者区域,选择村支书或者种植大户作为乡村服务站,借助其在当地影响力,展开农技知识科普,并实现服务地的标准化管理。
可进行机械化作业的小型植保无人机
土地种植者并一不定最了解土地。通过现代农业技术,实现农业经营效益提升,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这才会让土地发挥最大价值。现代农业的成效“肉眼可见”。
服务中心建有化验室,可自主完成对土壤中的大、中、微量元素的测定;示范农场设立了智能配肥设备,能轻松实现水肥一体化的精确操作,大大提高了水、肥利用率;阳信县土壤盐碱化严重,普通品种小麦种植,亩产仅有400斤,通过种植京麦9号,亩产可达到1000斤。
阳信县是“鸭梨之乡”,梨树种植面积约10万亩。通过新品种规划、配方施肥、定制植保等现代农业技术服务,每亩梨树成本可由420元降至300元。鸭梨的平均价格是每斤0.8元,通过推广新梨品种提高鸭梨品质,目前每斤可卖到3.5元。对接中储粮地方储备库、大型面粉生产企业、畜牧企业等,解决种植户的销售难题,保证农户增产增收;服务中心可以帮助农户联系冷链物流等,进行销售。
山东是农业大省,粮食、肉类、蔬菜等主要农产品总量位居中国前列。目前,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目前已在阳信、济南、蒙阴建立3家经济作物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覆盖种植作物梨10万亩、桃子60万亩、草莓2万亩,累计服务农田面积7000亩,建有示范园8处,面积600亩。
粮仓
智能化粮库建设,保证百姓饭碗粮食。
大国粮仓,重任在肩——要确保中央储备粮棉油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
目前,中储粮集团已经建成粮食仓储行业最大物联网。中央储备粮质量达标率、宜存率稳定在95%以上;截止2018年底,创建标准仓18556个,规范库897个,创建率均达到总数的89%。中储粮的秘诀就四个字:购、存、调、销!
“购”:过程公开,透明可追溯
中储粮的买买买,与广大剁手族们不一样。不仅要锁定优质粮源,严把粮食入库质量关,还广泛采用“一卡通”系统,购买粮食全过程公开,透明,可追溯,杜绝“打白条”“人情粮”“转圈粮”。
中储粮涿州直属库,一辆大型运粮车正在卸粮入库
通过粮食收购“一卡通”,中储粮可以实现收购流程全程控制、责任可追溯,粮款网银直接支付售粮农民,从根本上杜绝了委托收购点挤占挪用收购资金和对农民“打白条”问题。对损害农民利益、拖欠农民粮款的个人和企业,中储粮会将其纳入黑名单、停止合作。
“一卡通”业务卡
中储粮直属企业加强了对售粮农民的政策宣传,通过多渠道及时公布收储库点名单、具体地址、联系电话、收购政策等信息,告知售粮农民国家质价标准、质量要求,方便农民更好的卖“明白粮”。
“存”:现代粮仓,科技存储
好粮用好仓。中储粮的粮库长什么样呢?如果你以为中储粮的粮仓还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破旧不堪的老式仓库,那就“OUT”了,现在的粮仓是高大平房仓、浅圆仓、立筒仓。
60年代砖木平房仓
中储粮涿州直属库现代化的平房仓
如果你以为现在粮库作业还是人扛肩背的力气活,那也是“OUT”了,现在机械化、智能化作业完全取代人力,效率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料。举个例子,以前人工取样化验需要1小时,现在机器自动取样化验,仅仅需要10分钟时间,效率提高了整整6倍。
粮食自动扦样器
如果你以为现在粮库灭杀虫害还是采用化学药物熏蒸等传统方法,那也是“OUT”了。现在粮库采用智能氮气气调、内环流控温技术多种“黑科技”,为老百姓提供绿色、安全、健康的粮源。
如氮气气调技术,就是粮库利用空气制成氮气,向粮仓中充入氮气,当仓内氮气浓度达到98%以上的低氧环境时,粮食呼吸减弱,而害虫不是被饿死,就是被憋死,轻松实现储粮环节的绿色无污染。
PSA制氮系统
如内环流控温技术,就是通过冬季粮温降低蓄积冷空气,夏季用小功率风机将粮堆内部的冷空气从通风口抽出,再均匀送到仓内,降低仓温和表层粮温,让粮堆做自己的绿色空调,实现常年低温储粮。
现在,中储粮的智能化粮库都装上了“千里眼”,每个直属库安装有100多个摄像头、数千个粮情传感器,并与广域或者专线网相连,全系统近千个库点汇集起来,形成全国粮食行业最大的一张物联网。管理人员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轻松查看全国各地直属库的粮情。
中储粮涿州直属库粮仓内情况
“调”:稳定预期,平抑粮价
粮价是百价之基,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储粮就是粮食市场的“稳定器”,保证供应,稳定预期,平抑粮价。
中储粮在什么情况下会调运中央储备粮呢?
第一种情况:应急救灾
举个例子: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中储粮第一时间紧急安排中央储备粮油抢运灾区,累计向灾区紧急投放救灾粮油64万吨,24小时供货,随到随取,保证了灾区群众口粮和食用油供应。
第二种情况:服务调控
2005年,中储粮被国家赋予政策性粮食收购这一重要使命,执行国家下达的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收购任务,玉米、大豆、油菜籽以及新疆小麦的临时收储任务。当粮食价格过低时,为防止“谷贱伤农”,中储粮就要以托市价收购粮食;当粮食供给偏紧、粮食价格上涨时,为防止“米贵伤民”,中储粮就要向市场抛售粮食,保护种粮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
“销”:推陈储新,常储常新
每一粒粮食都是有生命的,存放一定时间,品质自然会下降。因此,中央储备粮储存一定时间,就要推陈储新,用行话讲,就是“轮换”。具体来说,稻谷、玉米每2至3年就要轮换一次,小麦每3至5年就要轮换一次,大豆每1至2年就要轮换一次。中储粮已经建立比较稳定的轮换机制,做到应轮必轮,常储常新。
【责任编辑: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