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跳出青岛看青岛站在未来看现在——五论乘势而上加快建设上合示范区
大视野才能托起大战略,大手笔方能描绘大未来。上合示范区建设赋予了青岛发展的“大势”,擘画了青岛发展的大坐标。加快建设上合示范区,就要顺应大势,利用大势,高点站位,跳出青岛看青岛,站在未来看现在。
要用大开放引领大发展。“一带一路”是推动国家纵深开放的主攻方向,上合示范区建设必须放在“一带一路”的坐标中来谋划,不能局限于一地一域,要放到山东、放到全国、放到世界发展的大坐标、大格局中去谋划,去创意。要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合作者,充分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新力量,汇聚全球范围的资本、人才、技术等资源,不断增强对全球要素资源的聚合力、整合力,增强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影响力、话语权。大开放必须是深层次的开放、高水平的开放。要聚焦重点,着力拓展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化交流等领域合作,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上合示范区是一块“试验田”,要敢闯敢为,只要有助于推动与上合组织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政策、措施、做法都可以在这里先行先试,要着力在海关监管、资金跨境流动、人员往来等方面摸索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青岛经验、青岛探索。
要做好“互济”与“联动”文章。着力推动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这是上合示范区承载的重要使命。互济,就是相互促进。要发挥好青岛的“通道”作用,把向西、向东的双向合作统筹起来,既加深与上合组织国家的交流合作,又面向东北亚、联通日韩,使东西双向合作在这里交汇、互动,实现创新组合、价值倍增。联动,就是不但要强化对外开放,也要强化对内的辐射互动。具体而言,对内要与京津冀、沿黄流域、东北三省形成发展良性互动,辐射引领全省;对外要面向东北亚、联通日韩,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上合组织国家的交流合作,加速整合全球优质资源,让全世界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不仅是通过青岛“引进来”,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省乃至更大区域,也通过青岛“走出去”,进入世界市场。让资源在流动与碰撞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让资源拥有者与使用者从中受益。
要进一步强化设施联通,促进贸易融通。青岛自古以来就是丝路上一颗耀眼的明珠,要充分发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这一“双节点”的区位优势,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着力打造联通上合组织国家,服务“一带一路”的贸易大通道。港口是“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关键所在。要抓住山东港口整合机遇,加快实现港口向贸易港、航运中心的转型,开辟更多国际航线,实现“港通四海”,延伸更多经济腹地,增强辐射力,要从单纯物流向人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临港产业等全要素的集聚。在不远的未来,随着胶东国际机场的转场运营,将更加有力地托起人畅其行、物畅其流的“空中丝绸之路”。要打造成为上合组织国家乃至“一带一路”沿线面向日韩亚太市场的“出海口”,成为日韩商品进入中亚内陆市场的国际海铁联运贸易物流综合枢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所有的设施要素都要按照这一定位和要求进行规划设计,要立足未来谋划当前,无论是设计标准,还是承载能力,都要有预见性、超前性,为上合示范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势头已起,未来可期。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嘱托,强化战略定力,乘势而上、勇挑重担、奋勇前进,全力建设好上合示范区,为国家开放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奋力开创青岛大开放、大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