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滨海湾新区将打造成新时代大湾区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东莞滨海湾新区空间规划结构图
7月23日,《东莞市滨海湾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获第四届东莞市城乡规划委员会第4次会议审议通过。
此次规划范围包括交椅湾、沙角半岛和威远岛三大板块,总面积84.1平方公里。按照《规划》,未来,滨海湾新区定位为新时代大湾区创新发展的新高地,其城市性质打造为东莞市三位一体的都市核心区和经济发展新引擎。
形成“一廊、两轴、三板块”的空间格局
会上,《规划》编制单位用了“半张白纸半张旧纸”来形容新区当前的开发现状。目前,交椅湾具有较多待开发用地,沙角半岛存量空间较多,威远岛南部和北部待开发空间较多。作为珠江口东岸稀有的连片待开发区域,滨海湾新区是东莞拓空间的关键抓手和重要支撑。
《规划》显示,在空间发展策略上,新区重点在协同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上做文章。其中,将新区建设成为拓展港澳高端经济的重要平台和推动粤台合作的发展空间,外联深圳大空港地区、前海自贸片区和广州南沙自贸片区等区域重大平台,内接东莞中心城区、松山湖等都市核心区,形成东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支撑,从空间、产业、交通、公共服务等多方面辐射带动滨海湾片区四镇,打造片区发展核心。
同时,发挥交椅湾的龙头企业基础、沙角半岛的轨道交通枢纽、威远岛的优质环境资源等优势,构建各具特色的创新节点,打造高品质创新城区。坚持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打造绿色生态城区。
未来,新区将采取组团开发、轴带串联的空间发展思路,形成“一廊、两轴、三板块”的空间格局(即滨海景观活力长廊,城市中轴线和城市发展功能轴,交椅湾板块、沙角半岛板块、威远岛板块)。
近期启动三个起步区的开发建设
未来,滨海湾新区还是一座科技创新城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高端制造业总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按照《规划》,新区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创意、海洋经济和生物产业;打造智能终端制造总部、高端装备总部。此外,新区还将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优质生活性服务业,打造与国际接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产业布局上,三大板块依托不同的区位特征和产业基础,差异化布局产业空间。其中,交椅湾重点发展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打造“产业之芯”;沙角半岛以滨海湾站交通枢纽为核心,统筹推进片区城市更新,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研发中心、现代服务业等;威远岛重点发展AI、智慧城市及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金融科技、文化创意及国际交流合作等功能。
近期,新区主要启动交椅湾、沙角半岛和威远岛三个起步区的开发建设,重点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重大生态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重点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落地。中期,逐步全面启动城市更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公共交通发展、轨道交通TOD开发、城市公共空间营造、公园绿地建设、公共服务配套、城市开发运营等,稳步推进城市发展建设。
相关链接
三大基础设施:
滨海景观活力长廊、城市中轴线、市政道路
三个生态绿心:
威远岛森林公园、滨海湾中心农业公园、磨碟河湿地公园
三大环境治理:
长安新河、磨碟河、太平水道
公共服务设施:
湾区大学、综合医院和未来学校
相关新闻
未来滨海湾新区连接深圳3条地铁
未来,滨海湾新区将构建高效便捷交通网络。《规划》提出,打造三铁汇聚、综合换乘、站城一体的滨海湾综合性交通枢纽,建立“大运量+中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与周边地区形成便捷的轨道交通联系。
《规划》显示,未来新区连接深圳20号线,对接大空港、前海合作区、福田中心区;连接深圳11号线,对接深圳机场、前海合作区、福田中心区;连接深圳18号线,对接宝安、盐田。
此外,广州方向,新区连接广州22号线,对接南沙邮轮母港、南沙中心城区和广州南站地区;市内方向,新区通过2号线、9号线连接中心城区,3号线连接松山湖,10号线连接虎门和长安,14号线连接虎门。
同时,新区将高标准建设道路交通网络,规划形成“两横四纵”的高快速路网体系(“两横”即广深沿江高速和沿海高速,“四纵”指佛莞高速、滨海湾大道、常虎高速延长线、交椅湾大道)。
不仅如此,新区还规划形成11条对外交通主要通道。其中,深圳方向4条:广深沿江高速、海堤路、滨海湾大道、东湾大道;广州方向3条,为佛莞高速、广深沿江高速和狮子洋通道;东莞中心城区方向2条,为滨海湾大道、沿海公路;松山湖方向为2条,为常虎高速延长线、交椅湾大道。
《规划》还提出,对新区高快、主次干道断面进行优化,打造高品质的步行与非机动车交通,力争2035年实现新区绿色出行比率不低于70%。示范应用共享化智能运载工具,打造智慧调控、智慧公交、智慧道路、智慧停车、无人驾驶等示范应用。同时,在沙角半岛板块规划一处港澳客运码头,开通连接港澳客运专线。
记者刘召潘少婷实习生游卓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