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青海水电技师学院:市场需要啥人才,我们就开办啥专业

原标题:青海水电技师学院:市场需要啥人才,我们就开办啥专业

新视界

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需要数量充足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支撑,职业教育肩负着传承技术技能、培养多样化人才的职能,对接市场需求、更大规模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可以帮助职校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创业。

职业教育大有作为,职校学生同样有出彩人生。青海水电技师学院以提升教育教学和培训鉴定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青海水电职教集团和依托企业办学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推行“订单招生,定向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多年来,该学院已与省内外近百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省内其他地方乃至外省也有学生专门来这里“学本事,做能人。”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

面向市场,打造特色职教品牌

如今,一到毕业季,就有上百家企业到青海水电技师学院来争抢和预定毕业生,让人们兴奋不已,平均一个学生会有三四个岗位可挑,并且,大多数岗位都能提供“五险一金”,实习期平均一月薪酬在2000元左右。企业需要符合自己需求的人才,学院则以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应企业以及全省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技术人才为目标,满足所需,这样既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又解决了企业的招工问题。

为啥青海水电技师学院就业反被用人单位抢?记者了解到,近年,学院狠抓教学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把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养的形成贯穿于教学和学生的管理全过程,培养德、技、体、美全面发展的全方位技术技能型人才,深受企业青睐。学院积极推行“订单招生、定向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今年相继与中国水电四局勘测设计研究院、水工机械厂、轨道公司、南方公司、机电安装公司等单位以及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青海昆仑碱业有限公司、国家电网等社会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并在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锁定就业方向,有效促进了教学、招生工作。

职业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人力,就开设什么专业和学科”。青海水电技师学院培训部主任刘清海告诉记者。

职业教育的育人核心便是培养更多工匠,这需要设置有较强水平的专业群。现在,青海水电技师学院的专业群建设已初具规模。从最初的车、铣、刨技工教育,发展成为开设有电气、机械、建筑类三大专业群,集高中级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多层次、多专业、多形式的综合性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机构。目前,8个专业的各类技师班学生达到800余人的规模,在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培养上进一步拓宽了专业范围和办学规模,有效提升了学院在职业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青海水电技师学院面对市场办学,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夯实学院发展基础,并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同时,以教学和生产融为一体,建立了前校后厂、以产促教、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及时把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设备、新材料充实到教学中。

一方面,积极探索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实现统筹发展;另一方面,发挥区位优势,延伸服务触角,力求做大做强,站在了发展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前沿。2018年,该学院共完成电气工程类、建筑施工类、机械工程类技师班、高级班、中级班19个专业的教学任务,全年完成招生1023人,是计划招生102.3%,2018年毕业就业率达98%以上。2018年,培训鉴定10001人,其中鉴定26批次1945人次。在校生3012人,每年力争完成10000人次各类培训任务;品牌专业达7个,5年内新增专业4个左右。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

以赛代练、以赛代学提升技能

普教有高考,职教有大赛。正是由于职业教育的特点,技能大赛圆了无数职校学生的成才梦。

2018年3月,在全省技能大赛上,青海水电技师学院代表队共参加了《焊接技术》等9个项目的比赛,其中8个项目获得第一名,共计荣获一等奖23个,实现了近几年来在全省大赛中的新突破。5月,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学院代表青海省成为西北五省区唯一获奖院校,充分展现了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高素质的职业风采。11月,学院学生在“青海省2018年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中的《时光工作室》项目荣获一等奖,直接晋级全国总决赛。

特别是,2018年6月,全国79支参赛队伍齐聚河南省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在全国中职组“分布式光伏系统的装调与运维”赛项中展开激烈角逐,青海水电技师学院作为我省代表队之一也参与其中,经过师生共同的努力,最终取得了全国三等奖的成绩。

作为参赛的指导老师,罗佳对此深有感触。“选手是技能大赛的基础,在确定大赛项目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如何高质量地选拔优秀的备赛选手,要让孩子们认识到参赛不仅能为学校赢得荣誉,还能迅速提高自身技能水平、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完善职业素养等,更能为自己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中积累经验。参加分布式光伏系统赛项比赛的这几个孩子,他们在备赛中,有的需要每天六个小时蹲下接线、拆线,有的需要长坐进行程序和脚本的编写,疲惫在所难免。但他们依旧选择了坚持,这样的执着和努力充满了感动和激励,也成就了他们自己。作为职教老师,我们应该多关注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抓好动手实践的机会,去创造、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2016城市轨道交通用电2501班学生李仲选,对于学院提倡的“以赛代练、以赛代学提升技能”的理念方式,很适应。他说,这样做,会让自己积累很多实操方面的经验,这是一个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过程,很有意义,也能提前进入工作状态,毕业以后上岗后就不会有生疏感,工作起来也能更加得心应手。

近三年,青海水电技师学院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获奖率达98%,其中在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89个;在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获得银奖10个,铜奖14个。

创新培训模式,主动服务社会需求

2月25日,由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人社局组织,大通县就业局、青海水电技师学院共同承办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多林镇藏龙庄村挖掘机培训班”正式开班。此次培训班以挖掘机驾驶技能为主要课程,来自多林镇藏龙庄村的50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时长达25天,培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考核合格后,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为学员们颁发了合格证书。

4月16日至4月25日,青海水电技师学院培训部承办的“国家能源集团2019年第二期电商培训班”,来自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和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聂荣县的58名基层干部、致富带头人参加了此次培训。据了解,此次培训特邀专家授课,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刚察县、聂荣县的实际情况,涉及现代商务知识、产品设计策略、网络营销技能等七大模块,以及通过丰富的电商案例,使学员充分感受到了使用电商平台进行销售的优势。

将创业培训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这是青海水电技师学院的一大创举。学院充分发挥品牌和资源优势,构建面向社会的公共培训基础平台,履行技工院校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的法定职责,积极更新培训方式。

一是组织专门力量,主动深入到工地、工厂、军营、乡镇,以灵活多样的技能培训服务,形成培训、考核、鉴定、颁证为一体的技能培训鉴定体系,为参加培训人员提供全方位培训服务及继续培训服务。二是紧紧跟随社会各产业、各行业对技能人才的培训需要,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特别是针对重点就业群体,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和复转军人,积极开展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退役军人技能提升培训、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

学院在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中总结出的工作方法,被青海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确定为“过程写实评定法”,得到了社会和企业的普遍认可。

为更好地提升技能培训效果,学院在湟中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县等城乡劳动力培训中,同时开展了志愿服务,由培训学员在现场发挥所学专业技能为村民修理家用小电器、小物件、农用工具等活动,既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技能培训效果,又受到了广大村民的好评。(宋翠茹)

经济走笔

让职业教育更直接惠及民生

职教潮涌青海,这是科学发展的潮,这是职教春天的潮,这是惠及民生的潮。

当前,职业教育已然呈现出了快速发展、创新发展、亮点纷呈、捷报频传的可喜局面。有数据显示,自2015年起,我国每年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让社会了解和支持职业教育。连续举办11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五年来累计超过6万人次参加总决赛。可见,一年一度的职业院校举办的技能大赛和“职业教育活动周”已经成为学校和职业教育的品牌和名片,不仅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更促进了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

2月19日,教育部就职业教育改革问题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介绍, 2018年,全国有职业院校1.17万所,年招生928.24万人,在校生2685.54万人。

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超过90%,近70%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县市就近就业。

而放眼青海,经济转型升级的号角已经吹响。从过去主打资源牌的粗放型经济,转向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发展、特色农牧业发展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四张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全国职业教育发展相关数据以及我省经济转型的需求,或许能为“青海水电技师学院培养的高技能人才为什么热得烫手?”找寻到答案。

秉承“培养你所需要的人才”的职教理念,有多少千里马,必然有多少赏识他们的伯乐!由此,基础教育的特质就在于为受教育者的可持续性发展“夯实基础”,职教就是要注重为即将走向社会的受教育者提供必要应对岗位要求的“职业准备”。

而今,青海的“职教一人,脱贫一家,带动一片”的成效渐显!我省正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贫困人口劳动技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掌握一技之长,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努力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这就需要将职业教育干在实处,创出成效。

对于职教而言,一是要政府搭台,校企唱戏。要在投入和管理上打破办学“单一化”现象,形成多个办学主体、多种投资主体共同办学的多元格局。要认识到,集聚社会广泛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不仅能集聚到更多的经济资源、人力资源和智慧资源,解决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资源不足的困境,而且能更好地改变传统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要用“校企合作工程”有效提升产教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具有现代水准的中职学校,努力让每个走出校门的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二是对于青海省中等职业教育、职业院校来说,务必要紧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主题,用“招生品牌工程”有效解决中职招生难题;用“实习就业工程”有效提升实习就业质量;用“师资提升工程”有效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用“管理提升工程”有效助推学校管理效率;用“专业建设工程”实现人才培养精准供给。

同时,作为职校学生,时刻要有“人往实处走”的目标,要全力培养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从“应知”到“应会”再到“知行合一”的职业能力,这就需要在工作岗位形成与检验。要借助“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做中学、学中做”的机会,让自己认识到双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学徒,要学好、做好自己的专业,进而与行业需求实现更好地对接,以此得到认可,成就自己的梦想。(宋翠茹)

相关阅读:
我省力争年底前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 国防白皮书公布各军种演习代号 含“跨越朱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