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人才流动治理创造更多“中国红利”
王辉耀(全球化智库(CCG)主任)
日前,国家移民局通报了在全国范围推广复制促进服务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12条移民与出入境便利政策有关情况,包括为来华研学、经商、工作的外国人签发长期有效签证和居留许可等内容。移民新政的出台,对推动中国参与全球人才流动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这也表明中国正在从货物流动大国、资本流动大国发展成为人才流动大国,实现更高层次的全球化。
与之前的全球化阶段不同,在全球化4.0时期,货物流动已经难以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足够的“红利”,国际人才流动显现出带动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
以美国为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国际人才的贡献。一方面,国际人才流入为美国带来了更多劳动力。外国出生居民在美国劳动力市场中约占17%,为美国各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调查显示,去往美国工作的外国人大多在16至40岁之间,大量年轻人口是美国经济能够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
另一方面,国际化高技能人才流动为美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做出了巨大贡献。美国之所以能在航天、新材料、生物技术等多个尖端领域拥有领先技术,离不开国际化高技能人才的贡献。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美国移民人口中,近三分之一拥有大专及以上的学历,其中不乏科技领域的尖端人才。从2000年至2017年间,美国在化学、医药和物理领域曾获得78项诺贝尔奖,其中40%奖项的获奖者为外国出生居民。
此外,大量国际化高技能人才为美国带来了税收、消费以及工作岗位。美国国家学院的研究报告显示,移民为美国贡献了370万至520万个就业岗位,移民不仅没有把美国人的工作“抢”走,反而成为提升就业的重要支撑。
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人才流动治理,吸引更多国际人才来华研学、经商、工作,不断做大“人才红利”。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人口红利正在减弱,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抚养比将成为人口抚养比上升的主导力量,这将直接降低人口生产性。这也意味着,中国需要获得更多的劳动人口来分担社会抚养压力。
此外,人才是科技创新的起点,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需要更多国际人才。2018年,科技部累计发放了33万份外国人才工作许可,在中国境内工作的外国人已超过95万。除了引进国际人才,留学生也是国际人才的重要来源。我国通过实施人才引进计划,成功吸引了许多华人华侨及中国留学生回国工作,并引进了大量外国人才来华创业和就业,但“人才赤字”依旧存在。中国一直是技能人才的主要输出国,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官员估计,目前有20多万名中国博士生和200多万名中国研究生在OECD组织国家工作,为这些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效益。
中国的留学生输出人数一直超过来华留学生人数,这种不均衡也是造成中国“人才赤字”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2018门户开放报告(OpenDoorsreport)显示,2017至2018学年,有36万多名中国学生在美国高等院校就读,同期美国在中国的留学生仅有1.2万人左右。微软前董事长比尔·盖茨曾在美国国会作证指出,美国对外国人每发放一个工作签证,就能带动四个美国人的本地就业。如果我国能进一步推动留学产业发展,不仅可以给中国高校带来新的收入,甚至未来成为支柱产业,同时可以大大提升高校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让更多优质国际学生愿意来中国读书,并将其中的优秀人才留在中国创新创业。这将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能。
中国应进一步参与国际人才流动治理,抓住经济发展的“人才红利”,在人才双向流动中找到新平衡。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受到民粹主义、大国单边主义的影响,很多国家对待人口流动的态度变得更谨慎,但是经济发达国家对待国际化高技能人才普遍持更加积极的态度。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希腊、法国、菲律宾、阿根廷、美国等27个取样国家中,平均有14%的民众对移民人口表示欢迎。然而,在瑞典、英国、德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平均有73%的民众对国际化高技能人才来本国工作和移民非常欢迎。
在全球化4.0时期,人才流动是经济发展的巨大“红利”。中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全面落实国家移民局发布的12条出入境管理新政策,培养和吸引更多国际人才,利用人才新平衡发掘更多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余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