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铁1号线首开凌晨列车“地铁医生”深夜出诊
虽然车辆延时回库,但通过优化检修流程,该做的检查却一项也没有少。
2019年7月20日凌晨,古城地铁车辆段检修库。新京报记者郑新洽/摄
新京报讯(记者裴剑飞)昨日(7月19日)开始,北京地铁1号线、2号线首次开始夜间延长运营时间,以后每逢周五、周六,这两条地铁线路都将运营至次日凌晨。对于1号线古城车辆段的“地铁医生”而言,虽然车辆延时回库,但通过优化检修流程,该做的检查却一项也没有少。
今日凌晨,开往苹果园方向的1号线列车上搭载了不少晚归的市民,作为横贯北京城的地铁交通大动脉,1号线延长运营后,除了促进夜间消费以外,也给很多通勤族提供了便利;十余分钟后,最后一班延长运营时间的地铁一号线列车驶入位于石景山区的古城车辆段,待车辆停稳后,检修员登车与地铁司机进行交接。
2019年7月20日凌晨,古城地铁车辆段,检修人员与机长进行交接。新京报记者郑新洽/摄
车辆延时回库一小时,而又要保证次日上线运营性能良好,意味着车辆检修维护工作将面对更多压力。不过,在北京地铁古城车辆段内,检修工人、保洁员的工作却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记者并未看到预想到的因为列车延时运营、延时回库而导致工作上出现慌乱。
地铁延时运营后有很多乘客“看得见”的改变,但更多变化则发生在乘客们“看不见”的地方。其实,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地铁曾实现过48小时连续运营。但作为一种全年持续的常态化工作,每周两天延长运营,这可以说是“破天荒”地改变。
2019年7月20日凌晨,古城地铁车辆段,工作人员在清洁地铁车厢。新京报记者郑新洽/摄
记者了解到,这主要是源于地铁方面对检修流程进行的有效优化。“延长运营确实压缩了夜间车辆回库后的维修时间,但我们把一些原本需要在夜间进行的检修工序放在白天进行,列车从进库到再次发车的过程中,我们进行分时段、分批次进行的日常检修工作。”1号线检修中心副主任王建告诉记者,通过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夜间时段基本上就只需要进行临时维修故障的处理,日常的养护时长也从3个小时压缩到2个小时左右,该做的检查一项也没少。
切断轨道电源后,夜班检修员小刘钻入地铁列车车底,拿着专用的手电缓步查看车底下方的各个零部件,遇到疑似发生磕碰、紧固件松动的情况还需要用手多拧几下反复确认,“地铁列车的刹车系统也会有一些季节性的‘常见病’,尤其是运营时间延长后我们更需要格外注意。”检修员小刘说。
2019年7月20日凌晨,古城地铁车辆段,工作人员在检修地铁车厢。新京报记者郑新洽/摄
此刻,另一名员工正在检查车体两侧,查看悬挂挡板有无松动异常。而后,检修员还会对地铁列车的客室照明、广播、空调、制动自检、车头远近光等情况进行反复检查,这样一趟下来需要40分钟左右。在检修工作完成后,保洁员会登上列车清扫地面,保证第二天列车上线干净整洁卫生。
新京报记者裴剑飞见习编辑李国君校对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