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宋德龙:从"拾荒者"到垃圾厢房管理员

原标题:宋德龙:从"拾荒者"到垃圾厢房管理员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宋德龙,是一名垃圾厢房管理员。在7月1号以前,他还骑着三轮车挨家收垃圾。而在上海正式实行垃圾分类立法以后,他从一名专门收可回收垃圾的“拾荒者”,成为了垃圾分类时代的厢房管理者。

宋德龙,以前是上海长宁区的一个拾荒者,最近他的工作自从上海实行垃圾分类以后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现在他是垃圾分类系统里的一员,成为了垃圾分类指导员和志愿者,一开始还指导居民怎么分。但经过几次以后,现在居民自己都分的很清楚。他就成为了一个厢房管理员,等每一种不同垃圾的垃圾箱满了以后,他把垃圾桶里满的收了,重新装一个空的袋子。然后对满了的垃圾再进行细分。

因为这个新的角色,他每个月还可以获得一些小区的补贴。

每天早晨五点,宋先生一家人就会起床开始收桶、分类垃圾。因为早晨7点将迎来一个集中投放,因此要趁早上投放高峰来临前,先把昨天晚上的垃圾整理干净。这个所谓的整理干净就是在居民已经进行分类投放的基础上再进行更细的细分。比如同样是可回收垃圾里面,矿泉水瓶子是一类,易拉罐又是属于另外一类,都要一个个麻袋再细分好。

城市在推行垃圾分类的进程中,拾荒者宋德龙也有了新的身份转变,那宋先生当初是怎么会干上这一行的呢?

宋德龙,去年经过老乡介绍才来到上海成为了上海这座城市中的一名拾荒者,之前在老家一直给人开车。因为老乡突然家里有变故,需要离开上海回到家乡,因此他决定来上海接替这份工作。早些年,是拾荒者的黄金时代,宋先生不断看到身边的老乡在大城市拾荒归来买了新房。然而实际情况并不如他想的那么乐观。在他来到上海这不长的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已经感受到这个回收品价格的不断下跌。

他告诉记者,现在因为垃圾分类以后,他不用出去捡垃圾了,工作量减轻不少,他就叫老婆过来帮忙。他有时候出去开开车,补贴家用。

输送可回收垃圾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回收品的价格正在下降,这种趋势下,渐渐地像宋先生这样拾荒的人会不会越来越少,而他们在我们的垃圾分类时代又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2015年后,伴随经济增长放缓与产业结构转型,制造业的不景气导致废品原材料需求量大幅度下降,废品价格越来越低。

在宋先生所在的小区,也会有一些国有的回收公司来回收废品,但因为他们的价格比外面回收的价格要更低,因此宋先生一般都会等一些私有企业来回收。但因为这些车辆大多从外环过来,宋先生所在的小区在内环内,很多时候因为那些车牌都有限行,过来回收一次的成本也比较高。有时候,他也会自己深夜拉着一车垃圾去附近的回收点卖钱。

据一项统计数字显示,“废品”在中国的城市垃圾中所占的比重约为30%,其中近90%得到回收,主要归功于中国城市中由拾荒者和商贩组成的、庞大而高效的“非正规废品回收体系”。

宋先生所在的小区居委会负责人也曾经想过利用现在智能化时代的科技便利,让一些科技公司的回收废品软件来回收废品,但她依然认为像宋先生这样的群体是不可取代的存在。因为他们所承担的角色是多方位的。除了帮助进行进一步垃圾分类,维持垃圾投放点的清洁维护等,同时他们也是是真正将居民分类后的垃圾实现可回收利用最后一公里的人。

大家源居民区党组织书记杨富娣:从原来的参与分类为主,到最后就是帮我们输送,从可回收物资送到可回收点,他们是最后一公里。帮我们运出去才能真正转化成为,可回收的物品。

各得其所一举多得

垃圾分类,对于居民来说,可能是个技术活,但是对于天天与垃圾打交道的这些"拾荒者"来说,这并不是一件难事。有了他们的"技术支持",人们少罚款,垃圾分更细,环境更美好,各得其所,一举多得。

垃圾分类,这是一份助力未来的事业,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长期的坚持。

相关阅读:
我们的“童年记忆”《狮子王》,是反移民的吗? 这名官员被双开:公共区域设独立卫生间 安密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