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媒体:“如何对待外国人”背后是“如何看待自己”

原标题:招25名学生陪护住院留学生?“如何对待外国人”背后是“如何看待自己”

有网友爆料称

2018年山东大学的一则通知中

称一留学生因车祸住院

学校为其招募了25名志愿者进行陪护

根据山大青岛校区官方网站发布《关于为留学生XX同学招募陪护志愿者的通知》中显示,受伤的留学生系该校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2017级政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来自津巴布韦。

去年的5月4日,该生因交通事故,左腿膝盖粉碎性骨折并韧带断裂,彼时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东院住院治疗,故而校方决定为其招募志愿者进行陪护。

招募对象要求为青岛校区在校男生,具有英文基本沟通能力,主要服务内容包括进行翻译、协助受伤留学生与医生之间进行沟通,另外还有完成该生提出的订饭等合理要求。

招募人数达到25人之多,服务时间达到7小时以上(上午10点到下午5点)才能予以考核认定,志愿者的餐费和交通费用由招募方承担。

该通知的落款单位是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国际事务办公室、山东大学(青岛)学生会、政管学院学生会。

媒体:“如何对待外国人”背后是“如何看待自己”

目前,该通知已从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官方网站上删除。

工作人员回应:

这是同学间应有的互帮互助,

但要有适当限度

针对此事,多家媒体联系校方希望获得回应。

据澎湃新闻报道,其12日下午以山大校友身份致电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政工处。对方称,将核查此事是否属实,要以官网能查到的信息为准,“看不到的东西我们就认为是不实的”。

另据新京报我们视频消息,通知落款之一的山大青岛校区国际事务办公室工作人员对此事做出解释。

该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受伤留学生需要住院至少25天,考虑到伤势较重且语言不通的原因,于是招募25名志愿者,每人负责一天(7小时服务时长),帮其订饭与医生沟通等翻译。

媒体:“如何对待外国人”背后是“如何看待自己”

对于网友质疑受伤留学生是否具备正常的中文沟通能力,该工作人员回复称,一些留学生有一定听汉语的能力,但具体沟通能力欠缺,难以表达准确意思。但是治疗过程中可能涉及到专业术语,尤其是医疗方面的,就会有所困难,这才发起了招募志愿者的活动。

同时对志愿者“帮助订餐”等工作要求,该工作人员则认为这是同学间应有的互帮互助,但要有适当限度。

媒体:“如何对待外国人”背后是“如何看待自己”

针对“学伴”事件,山大发声明

此外,山东大学中外学生“学伴”项目中1名外籍男留学生与3名中国女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现象引发社会关注。

7月12日15时许,山东大学对中外学生“学伴”项目发布情况说明称,不存在1名男留学生对应3名女生学伴的情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审核把关不严,在相关报名表格中出现“结交外国异性友人”不当选项等问题,引发不良影响,对此深表歉意;学校将对“学伴”项目进行全面评估,认真总结反思,不断改进工作,不负社会各界对山东大学的期望。

媒体:“如何对待外国人”背后是“如何看待自己”

上观评论:“如何对待外国人”背后是“如何看待自己”

无论山东大学的初衷是促进学习也好,是热情好客也罢,1配3的学伴制度对留学生是一种特殊优待应该没有疑问。其实,特殊优待留学生的远非山东大学一家,也并非从今日始。

记得上世纪90年代末,我刚到北京上大学时,男生宿舍是位于校外的一幢简易楼,窗户漏风、墙壁斑驳,房子的诞生年代看起来比我们这些青年学生还要早一些。而留学生则住在校内像宾馆一样的留学生公寓,公寓一层还有一家不错的饭店。

不过,近年来外国人在中国的待遇逐步变得普通化,或者说“国民化”。留学生和普通大学生的住宿条件差别也不像过去那么明显了,这是大势所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山东大学优待留学生的学伴制度见诸媒体后,人们觉得尤其刺眼,舆论批评之声大作。

探讨如何对待外国人,其实也就是思考我们自己在世界舞台上的位置,好比一枚硬币的两面。

“外专”一词的变迁颇能说明这种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一批外国人才来到中国,在科技、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给予我们巨大帮助。这些外国人一律被尊称为“外国专家”,简称“外专。”那时候,在国人意识里,经历了百年屈辱的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

近40年来,中国各方面有了长足进步,本土优秀专家不断涌现;而另一方面,人们发现,外专并非都具真才实学,他们当中不乏普通人。例如,在国内的英文媒体里,不少外国雇员从事着和中国同事相同的新闻报道工作,也并不比中国同事更资深。一位同行最近告诉我,他们单位几年前改口了,不再叫外专。现在叫啥?叫“外工”——“外籍员工”的简称。

从“外专”到“外工”,看待外国人的视角从仰视变为平视。因为随着中国的发展,国人逐步修正了自我定位,变得越来越自信。

这种自信有时会走到一个极端,变为自大。在一些自大者眼里,外国人就成了侏儒、胆小鬼。于是你常常能在网上看到:××国又被“吓尿”了,××国又“震惊”了。而我们自己则是“全面赶超”、“主体超越”。

如何对待他人,说到底是如何看待自己,中外皆然。半年前,发生过另一则关于留学生的事件,地点是美国杜克大学。这所大学的教授尼利给学生们群发了一封电子邮件,标题为“应该思考的东西”。尼利在信中说,两名教职工向她抱怨,有中国留学生在学生休息室和学习区域说中文。尼利说,教职工“很失望”,留学生在公共场所说别人不懂的语言“很不礼貌”。她敦促学生在专业场合“100%说英语”。

和山东大学的学伴制度一样,尼利教授也称此举是为促进学生学习。但她的邮件难掩美国人的优越感。在她的字里行间,美国是优于其他国家的,英语是优于其他语言的。而这其实只是一种幻觉。后来舆论批评尼利种族歧视,她随后辞去了杜克大学相关项目负责人职务。

让山东大学学伴事件不再重演,我们需要平等看待本国文明和外国文明,本国人和外国人。不要自我矮化,否则总会觉得别人高高在上,应该受到优待;也不要自我膨胀,否则总会觉得别人不如自己高明,应该俯首帖耳。只有平和待己了,才能平等待人。

相关阅读:
天津:积极搭建承接平台 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市委常委参加民主生活会将发言变讲话 巡视组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