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打造垃圾全程分类模式把“废物”利用得明明白白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自7月1日上海出台条例以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接下来,我们以北京朝阳区为例,来看北京是怎么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截至目前,朝阳区已经在19个街乡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工作,针对城市和乡村不同特点,各地区也因地制宜进行垃圾分类试点。
位于北京东五环边的高井村白家楼自然村,最近每户村民家门口都多了两个垃圾桶,黑色桶为垃圾厨余桶,黄色桶则是其它垃圾桶。由于刚开始要求村民分类,大多数村民一时半会儿还分不太清楚。
垃圾分类指导员闫旭:像这个里面,就是垃圾袋,包括我们的塑料袋这一类,我们都应该把它分放在其它垃圾里面,就是这些东西。很多的居民丢弃掉之后,我们会再进行简单的一个细分,这个习惯我们需要一点点的去给他养成。
由于刚起步,村里就请来相关领域的专家给村民上课辅导。
垃圾分类指导员闫旭:有一些就是那种吃的,那种坚果壳,你知道咱们吃的那个什么,就是像一些硬果壳的那类东西,那个不属于厨余垃圾。
村民:不属于厨余垃圾。
垃圾分类指导员闫旭:是其它垃圾。
村民:算其它垃圾。
垃圾分类指导员闫旭:那都是比较慢的,它在自然界当中就是分解比较慢的。
村民:我明白。
垃圾分类指导员闫旭:厨余垃圾所有都是分解快。
为了方便村民,并且使垃圾不落地,每天清运车辆会挨家挨户上门清理垃圾。
北京朝阳区高井村党总支书记庄虔春:实施了垃圾不落地前期的指导,前期的一些细致的工作非常重要,尤其是对意识、对习惯的培养。我们两委班子的党员干部,入户给他们讲,再有就是这个分类指导员,专业的人士给他们讲。那么现在一干净了,他觉得干净就是个好事。让不同的垃圾去到合适的归宿,前端分得细分得好,直接关系到末端的处理,特别是资源的再利用。从源头到末端,北京市朝阳区正在打造全程分类模式。
借助信息科技手段,近年来朝阳区一直在探索,从前端分类到收集、运输、处理实现可视化管控,在双井桥东这个垃圾桶里,就安装了感应器,能精准识别垃圾来源。
北京朝阳区城管委固体废弃物管理科科长郝跃鹏:结合车辆上的身份识别标签,可以自动识别这辆车的垃圾是从哪个小区运过来的,结合我们这个垃圾箱底部四个角安装这个计量称重设备,可以实时获知我们这次倾倒垃圾倒了多少。
像这样的垃圾楼,朝阳区一共改造完成了98座,还有182座正在推进中,全部改造完成后,可覆盖全区的居民生活厨余垃圾分类处理。
目前,居民家中产生的厨余垃圾主要用于堆肥;而餐厅产生的餐厨垃圾,由于高油高盐水多,则会进到处理厂进行资源化处理。像朝阳区去年刚刚改造完成的高安屯餐厨垃圾处理厂,日处理垃圾能达到400吨,可以处理本区范围内全部餐厨垃圾。
北京朝阳区高安屯餐厨垃圾处理厂生产总监杨子迎:咱们来的餐厨垃圾一吨大概产生是2%(生物柴油)每天我们这个厂是400吨(垃圾),这个餐厨厂过程产生的水到我们后端污水处理厂处理,处理后的水我们当做中水回用我们的生产系统。
为提升垃圾末端处理能力,朝阳区建设了循环经济产业园,将最初单一的垃圾填埋场,逐步整合为集填埋、生化、焚烧、废弃物资源化于一体的末端处理体系。建成了焚烧发电、餐厨垃圾处理、废弃物资回收、建筑废弃物再生等7座处理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