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第一动力”的支撑作用不断强化——“年中看经济”系列报道之五
创新是第一动力。今年初,全省召开的科技工作会议上要求:“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战略全局的核心位置。”
新的一年,我省围绕创新型省份建设,坚持绿色技术创新方向,持续开展“百项创新攻坚”,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快构建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完备、资源配置高效、成果转化顺畅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半年来,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主线,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创新平台布局,加快成果转移转化,扩大科技交流合作,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创新型省份建设步伐不断加速。
6月4日,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省级重大科技专项“三江源智慧生态畜牧业平台建设”项目进行了综合验收,验收的通过意味着我省建成具备生态畜牧业信息采集、分析、诊断,决策与指导等功能的智慧生态畜牧业全流程一体化综合信息系统,形成了三江源地区目前最完整、最系统、最准确的智慧生态畜牧业数据。
上半年以来,我省围绕三江源区退化草地生态系统修复及生态保护,积极申请中央预算资金资助3460万元,先后组织实施多项生态项目,从基础研究、技术突破、模式集成、生态监测、体制机制等方面开展全链条设计,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此外,青海省青藏科考服务和成果转化中心挂牌成立,通过积极参与青藏科考工作,全面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并且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持续推进海南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创建力度。
历时5年,青海省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今年上半年全部建成,中心成为国际上光伏组件种类及系统运行方式最全、容量最大的百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实证基地。不仅成为全省光伏领域重要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平台,而且能够有力推动中心建设和全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盐湖化工领域,“青海盐湖金属镁项目试车中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验收,完成了10万吨金属镁生产线试生产关键工艺技术攻关,在国内首次进行了镁锭铸造R134a气体保护技术的工业化应用研究;建成年产5000吨无水氯化锂、1000吨金属锂产业化示范线,填补了我省氯化锂、金属锂产品空白,金属锂产能为全国第一。
在新能源新材料方面,已建成年产5000吨锂离子电池用电解铜箔生产线,年新增产值5.4亿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依托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积极建设“智慧盐湖”,建设与工业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和现代智能制造技术于一体的“盐湖工业互联网平台专业子系统”,为实现提升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协同提供了技术支撑……
不仅如此,科技创新引领着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开展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交通、生态环保、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等领域民生科技工程。
以“1020”生态农牧业重大科技支撑工程为重点,围绕全省特色农牧业发展技术,安排资助经费5120万元,实施重点科技项目34项,上半年初步建成“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科技创新模式,累计制(繁)种基地3.45万亩,形成直接产值6977万元,推广示范农田22.9万亩,形成产值7.31亿元,带动辐射区农民增收8759万元。
同时,聚焦2019年脱贫攻坚“清零”目标,支持科技扶贫产业化项目19项,投资7453万元,资助经费3980万元。选派1000名“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对年度计划脱贫的17县170个行政村实现了全覆盖。
6月27日,我省首家集技术开发、产品研发、中试实验、成果转化和产业服务为一体的“青藏高原生物资源高效利用技术集成创新平台”建成。平台针对我省特色生物资源和中藏药产业发展中技术薄弱、产品低端、成果转化渠道不通等问题,精心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研究,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科技支撑服务水平,有力推动了全省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中藏药产业快速发展。
围绕民生领域重点技术攻关和示范,开展心脑血管、呼吸、消化和慢性肾病等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培育建设,探索建立数字化健康服务新模式,开展“互联网+健康管理云工程”“青海省基层社区及农牧区医疗健康保障一体化平台示范建设”等系列科技惠民工程,建成青藏高原人类遗传资源样本库实体库并通过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中期评估。不难看出,科技创新有力支撑高品质生活取得新成效。(王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