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专访国家大气攻关中心副主任,北京今年空气有望破纪录

原标题:专访国家大气攻关中心副主任,北京今年空气有望破纪录

北京今年PM2.5年均浓度有望首次进入50微克/立方米以内,创历史新低。

新京报快讯(记者邓琦)“北京今年PM2.5年均值首次降低至50以内,非常有希望。”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环科院首席科学家柴发合9日上午在北京表示。

9日,2019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行动论坛进入圆桌论坛阶段。在“区域空气质量协同治理机制及成效评估”论坛中,柴发合作为首位专家,作“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主题发言。

他建议,京津冀区域要依法强化工业污染源排放监控以及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减排,要坚持并稳步推进区域内的散煤治理,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考核目标设置的科学性等。

会后,新京报记者专访柴发合。他表示,北京今年PM2.5年均浓度有望首次进入50微克/立方米以内,创历史新低。

新京报:今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降低至50以内有希望吗?

柴发合:今年以来,北京大气污染防治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京津冀区域联防联控成效显著,北京自己产生的污染降低、周边对北京的影响也在减小。如果继续保持这样的力度,自己努力加上周边协同,北京今年实现50以内的PM2.5年均目标,非常有希望。

新京报:有评论说,北京今后的污染减排空间更多在于周边地区?

柴发合:两方面都不能或缺。近年来,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产业、能源结构调整以及机动车、扬尘等污染防治取得很大成效。但是,北京依然有减排空间。比如,机动车污染和挥发性有机物防治。在扬尘方面,可能城区或者大的企业单位管控好了,郊区还有一些裸露地面需要加强监管。也就是说,北京需要继续做好减排工作。同样,区域联防联控也十分关键,北京和其他城市一样,加上北京独特的地理位置,受到外来影响更大。因此,北京的空气改善程度和区域治理改善密切相关。如果没有区域联防联控,北京空气质量改善的步伐不会这么快。

新京报:北京机动车污染防治下一步应该从哪些方面发力?

柴发合:北京作为首善之区,尤其是机动车排放标准和油品标准方面,多年来一直引领我国机动车污染防治。下一步,交通电动化可以再细化,比如全市共6万多辆出租车,能否逐步电动化。其次,洒水车、垃圾转运车以及物料转运车等,争取电动化,北京应该就这些提出具体时间表。另外,货运结构建议进一步“公转铁”,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总言之,区域交通轨道化、内部交通绿色化。

新京报:今年年初京津冀以及汾渭平原不少城市PM2.5出现反弹,是什么原因?

柴发合:首先,气象条件相对不利,这是客观原因。2017年大家普遍完成任务,去年秋冬季可能大家在心理以及强化措施上,力度有所减弱,这是主观原因。另外,整个产业活跃度增加,也一定程度增大了污染排放。

新京报:今年还剩下半年,京津冀区域大气治理如何治理达标?

柴发合:首先,要做好重污染应对,反对“一刀切”,真正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其次,煤改清洁能源成效很大,要巩固成果。监管住散乱污企业,防止反弹。另外,整个京津冀区域要进一步加大产业、能源结构调整力度,抓住眼下推进高质量发展机遇,从整个区域层面调整和布局,这对未来北京和整个京津冀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至关重要。

新京报记者邓琦见习编辑丁天校对李立军

相关阅读:
青海茶卡盐湖“天空壹号”景区正式开园 哈尔滨:央地企业“大手牵小手”共话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