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云南彝良:天麻竹子"种"出了百姓心里的希望
云南省彝良县小草坝镇附近山上的竹林。郭璐璐摄
正在生长中的白头麻(天麻)。郭璐璐摄
云南省彝良县小草坝镇小草坝村村民杨盛宝在介绍家里情况。郭璐璐摄
正义网昭通7月8日电(见习记者郭璐璐)“我们家两个娃娃读书负担很重,这两年在政府和亲戚朋友的帮助下,我们种上了竹子和天麻,家里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日子越来越好了。”提起家里现在的情况,云南省彝良县小草坝镇小草坝村贫困户杨盛宝露出了笑脸。站在小草坝镇附近山上的一片天麻地里,他告诉记者,现在地里收入能上万,娃娃也已经大学毕业,他家今年就会脱贫。
小草坝镇位于彝良县东北部,因具有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这里有着“世界天麻原产地”的美誉,同时也被称为方竹的“第二故乡”。
小草坝镇党委书记董建华表示,小草坝具有独特的土壤、气候、生态环境,当地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踏踏实实走天麻、竹笋两大高原特色产业道路,天麻、竹笋成为了小草坝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车之双轮、鸟之两翼”。
由于玉米、土豆收益低,彝良县改种天麻、竹子的农户越来越多。一组数据反映了当地的情况:彝良县现有天麻种植面积3.6万余亩,产值19.1亿余元,覆盖农户1.4万余户5万人左右,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985户20118人,人均创收4200元。在竹产业发展方面,全县已投产竹林已达46.5万亩,年产竹笋4.75万吨,产品远销国内外。
天麻和竹子的种植带动了当地的脱贫工作。彝良县原生态天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天茂介绍说,合作社现在种植的天麻有5000多亩,天麻丰收后会有药厂专门来收购,每年销售天麻有1000多万元收入。现在合作社有20余户贫困户,合作社会免费提供天麻种和种植技术,等天麻成熟后,合作社会按照每公斤高于市场价两元的价格回收。
彝良县原生态天麻种植专业合作社育种时使用的天麻。郭璐璐摄
彝良县原生态天麻种植专业合作社里待出售的天麻片。郭璐璐摄
“很多农户是天麻、竹子一起种,竹子种得稀疏些,天麻就栽在树下,真正实现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不过,董建华坦言,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面对“漫山遍野包谷杆”的传统产业模式和“种竹子不如种天麻”的思想观念以及如何管理、销售,如何动员群众将耕地用来发展竹产业,是摆在当地政府面前最大的难题。
“我们成立了工作组,深入农户家、田间地头讲解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帮助群众算清包谷账、竹子账,让群众转变观念。最初是在山上的一些地块种植竹子,后来群众看到了收益,开始大面积尝试在山下种植,随后村集体公司会按照市场价进行统一收购,最后由集体公司统一销售给龙头企业。”他说。
“天麻、竹子两样都要种。”杨盛宝用一句话概括了自己的想法。董建华感慨地说,以前苞谷、洋芋只够农户自家食用,改种天麻、竹子后,不仅群众收入增多了,荒山也变成了竹山竹海,真正是“种”到了百姓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