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用光影“点亮”乡村夜空的人

原标题:用光影“点亮”乡村夜空的人

用光影“点亮”乡村夜空的人

和平日一样,在夕阳下,谢萍果骑着三轮摩托车出去放电影。傍晚的微风吹淡了夏日的酷热,早稻散发着稻香,此起彼伏的蛙声和蝉声让乡村的路更显静谧。

电影放映点是江西省峡江县水边镇湖洲村,看到谢萍果载着“装备”,放假后的娃子骑着自行车便奔走相告,“今晚村口放电影!”幕布刚刚搭起,一小会儿工夫50多名村民便聚过来了。

59岁的谢萍果是江西省峡江县水边镇的乡村电影放映员,他把家安在了“水边公社电影院”,那是一栋两层的砖木结构建筑。如今电影院有些颓败,但是昔日曾是小镇最热闹的地方。41年来,老谢不仅在电影院播放电影,也走村入户放给当地村民看。

老谢依旧记得,当年一方银屏,一束亮光,沉寂的乡村就沸腾了。主妇们早早做饭,年轻人梳妆打扮,孩子们天不黑就要拿着小板凳去占位置,摇着蒲扇的老人们聊着烂熟于心的剧情。没有位置坐的村民,就索性掐着腰站在一旁,边聊边等。村民和流萤一起聚拢在银屏前。

1978年高中毕业的谢萍果本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但是因为喜欢电影,他选择成为电影队的一名乡村电影放映员。“电影放映可不是个轻松的活。”当老谢还是小谢时,电影放映使用胶片机。因为农村还未通电,每次下乡放电影需自带发电机、放映机,再加其他设备,全套放映设备一百多斤,都是靠放映员肩扛手提带下乡。

“虽然辛苦但是很有成就感。”谢萍果说,看一场电影能让村民开心好几天呢!

但是90年代随着有线电视在村里的普及发展,露天电影放映行业受到巨大冲击,观影群众开始减少,电影队面临解散。

“那时没有电影队了,放映员都改行了,家人也劝换个工作,可我舍不得。”谢萍果说。“虽然手机随时都可以看电影,但是露天电影村民依然喜欢看,聚在一起有氛围。”谢萍果得意地介绍说,春节期间更是忙不过来,大年初二就被各村请去播电影。

“最近去哪里放电影啦?”“下次什么时候来啊?”“客气啥,去我家吃饭!”村民们和谢萍果交流着,谢萍果也边忙着手头上的活。

夜空下,谢萍果的“银幕”点亮了乡村,也装饰了村民的梦。谢萍果也有一个“梦”,他希望在“水边公社电影院”上建一座电影博物馆,把当年的设备展览出来,把老物件传下去,把记忆留下来。(记者彭昭之摄影报道)

相关阅读:
小桔车服组织架构升级:租车为主线,与汽车产业链建生态 40万元“私房钱”背后的“初心” 老党员贵海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