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民进党一举动引岛内舆论炸锅 遭批搞“绿色恐怖”

原标题:民进党搞“绿色恐怖”遭迎头痛击

近日,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台立法机构下个会期将推动“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中关于“中共代理人”的修改,“严格规范”台湾民众、法人、团体和机构为大陆进行“危害台湾安全”的政治宣传、声明发表以及参加大陆所举办的会议等。

消息一出,岛内舆论随即炸锅。台湾各界人士大加挞伐,猛批蔡英文此举无疑是“扣红帽子”,搞“绿色恐怖”。因为一旦条例得以修改,台湾的政党、社团、企业、行业协会甚至个人都有可能因为参与两岸交流被列为“管制对象”,如此将导致两岸民间交流全面受阻。

企图陷人入罪

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称,蔡英文一再宣称,海基会才是台当局进行两岸事务交流的唯一管道,这意味着台湾民众、法人、团体和机构如赴大陆并共同发表“倡议”“愿景”都有可能“违规”。外界关心,以后包括海峡论坛、两岸企业家峰会、两岸媒体高层论坛等大陆主办或两岸合办的会议,将如何规范及认定何谓“发表危害台湾安全的声明”?

中国国民党副发言人黄心华质疑,何谓代理人?何谓政治活动?国民党强烈反对蔡英文采用这种充满模糊、无法明确定义的法条企图陷人入罪。

台湾《联合报》发文质疑,“中共代理人”帽子何其大?岂非所有政治上的异己,都可能被划归“中共同路人”?更何况,“代理人”难道是民进党当局说了算?若在没有足够证据的情况下指控他人不忠、颠覆、“叛国”等罪,岂非“麦卡锡主义”复辟?

同时,台湾法律界人士也质疑,此举恐怕违反台湾地区宪制性规定,未来如何定义“危害台湾安全”以及“政治宣传”?如果法条欠缺明确性,将会被无限扩张到侵犯台湾民众的个人权益。

制造寒蝉效应

对于蔡英文声称的此项“修法”,台湾《中国时报》发文感叹“绿色执政离谱”,文章直言,两岸关系冰封,民进党当局不思化解,反变本加厉,加紧封锁两岸民间交流。

岛内工商界人士认为,目前两岸官方交流已停摆,仅剩民间交流,而工商团体都属法人、团体,这“代言(理)”定义不清不楚,乱扣帽子,恐造成寒蝉效应,等于是要全面关闭两岸交流。事实上,产业界需要的很简单,就是市场。无论大陆还是欧美,对企业来说都很重要,不该一味“封闭”所有交流。

台湾工业总会秘书长蔡练生指出,如果大陆企业和台商进行产业合作并出席相关活动,是不是算一种“代言”?如果定义不清楚,是不是要干脆禁止两岸所有政治人物和民间的交流活动呢?在民进党当局执政“两岸官方交流停顿”的状态下,当局应善用民间与大陆交流管道,而不该“反其道而行”。

台湾商业总会理事长赖正镒认为,此项修法将对两岸政治和经贸交流都相当不利。他直言,这几年一直都是由岛内民间团体代替台当局作为和大陆沟通的桥梁。每年大陆各省市代表团来台,都是各工商团体负责接待,工商团体也时常到大陆参访、替台商发声,这些都对台湾企业非常重要。

大开“帽子工厂”

针对此项修法,参加国民党2020年“大选”初选的朱立伦劝蔡英文“不要走火入魔”。他说,不要动不动用台湾安全的理由来扣帽子,动不动就说谁是“代言人”“代理人”。白色恐怖时代是如此,难道现在变成“绿色恐怖”?

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表示,民进党当局近期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修法举动是“自绝台湾的生路,断送台湾年轻人的未来”,意图扼杀两岸联系,让台湾彻底变成一座孤岛。“这种法条对‘中共代理人’完全没有具体定义,解释权完全在当局手里。台湾是不是要重新回到‘匪谍就在你身边’的年代,回到不妥协、不谈判、不接触的时代,回到比戒严更戒严的时代?”

律师叶庆元也从法律专业角度质疑,什么叫做“有事实合理怀疑”?这是不是明显以过于空泛、模糊的概念来限制台湾民众的个人权益?他批判道,既然如此,蔡英文要不要直接恢复戒严时期的“惩治叛乱条例”算了?

(本报台北7月7日电)

责任编辑:张玉

相关阅读:
“国六车”来了,车企准备的怎么样了 国外研究报告:世界对中国经济依存度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