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童道明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悼念者:他是年轻人的导师
童道明先生的学生苏玲表示,年轻人也喜欢和他聊天,即便言论有失偏颇,童道明也不会在意,他的包容使得年轻人愿意畅所欲言。苏玲说,很多年轻人都是通过童道明的作品去感受他,他是年轻人的良师益友。
新京报讯(记者周世玲彭子洋)今日(7月3日),翻译家、剧评家和剧作家童道明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兰厅举行,现场追悼者的长队排到门外,不时有人啜泣。多名追悼者告诉新京报记者,童道明先生正如他所追随的契诃夫一样,悲悯善良。
童道明先生遗体告别仪式现场。新京报记者彭子洋摄
“中文界最懂契诃夫的人”走了
6月27日8时30分,翻译家、剧评家和剧作家童道明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今日(7月3日),在童道明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上,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方面发布了童道明先生的生平介绍:童道明1937年2月出生于江苏省张家港市。1956年赴苏联莫斯科大学语文系留学,1963年8月进入中国科学院文学所苏联文学组工作,1964年外文所成立后进入外文所苏联文学组(后改称苏联室)工作。
此外,童道明先生的生平介绍中称,童道明先生在俄罗斯文学和戏剧研究领域、戏剧批评领域颇有建树,一生著述颇丰,是我国公认的契诃夫研究家、翻译家和戏剧评论家。
如今国内上演的契诃夫四大戏剧和其他作品,几乎采用的都是童道明的译本。对此,媒体评价其为“中文界最懂契诃夫的人”。
介绍还称,童道明的著述几乎囊括了苏联戏剧史上的重要人物与现象,甚至还包括对北京人艺演剧学派的论述。1982年起,童道明先生持续写作剧评,被视为中国新时期戏剧电影界更新创作观念浪潮中活跃的理论评论家。此外,童道明先生还出版了多部俄罗斯戏剧和契诃夫的翻译研究作品、戏剧作品。
导师赠言影响毕生学习方向
童道明先生多次在公开报道中称述,自己在莫斯科读书时,论文指导教师拉克申赠言他:“童,我希望你今后不要放弃对于契诃夫和戏剧的兴趣。”这句话影响和决定了他毕生的学习方向。
童道明先生一生的创作生涯坎坷且丰富。公开报道中,童道明认为自己的人生转折点在1972年,童道明当时从干校回京,一头扎进北京图书馆,花了5年看书。1977年,他生了一场大病,几近病危。1979年是童道明的人生新节点,他开始发表作品。
20世纪80年代,童道明做研究、写评论,90年代开始写散文,2005年起全力投入戏剧创作,2012年又开始尝试写诗。
爱契诃夫的文,也爱他的为人
在遗体告别仪式现场,童道明先生追悼者的长队排到门外,不时有人啜泣。
今日,童道明先生有数位中学同学到现场悼念。何阿姨回忆说,童道明是高中随着父母来京,当时是插班生,来校不久即因文笔好在年级内出名。在一年暑期的香山露营活动中,何阿姨开始和童道明相熟,当时大家做才艺表演,童道明写了一首诗,大家还朗诵了。
在何阿姨眼中,童道明是内向、用心、用功和重感情的一个人。多年同学,童道明一直与他们保持来往。进行创作后,童道明的每一本书、每一篇文章和翻译都会给保持联系的同学看,虽然忙于创作,身体也不太好,很多邀约的聚会都参加不了,但同学的聚会,童道明基本都会参加。
童道明的妻子是其中学时期低一年级的同学,何阿姨和她关系要好。何阿姨称,因童道明忙于创作,家中更多是妻子在操劳,但童道明对独女的成长很用心,辅导功课、接送上学都是他在做。
多名受访者认为,童道明追求契诃夫一样的为人、也在靠近成为这样的人。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世界文学》编辑部工作的苏玲回忆,童道明说他一生喜欢两位作家,是冯至和契诃夫。童道明爱契诃夫的文、也爱他的为人,“善良、悲悯、内心平静、有情趣的人”,童道明也希望成为这样的人。而苏玲觉得,童道明就是这样的人。
7月3日,演员濮存昕在童道明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新京报记者彭子洋摄
年轻人的良师益友
多名受访者介绍,童道明先生很照顾年轻人,他帮助了很多戏剧人的成长,演员濮存昕即是其中之一。他曾在童道明先生的指导下出了两本书。今日(7月3日)上午的告别仪式上,濮存昕也在现场,他慨叹道:“童道明是年轻人的导师,给了太多人帮助和支持。”
濮存昕称,童道明之所以在学者、艺术家心中如此受欢迎,是因为他人格好,也真的热爱戏剧和戏剧行业里的人。他很爱护年轻人,对戏剧有很多浪漫的想法,但同时又对应该坚持的坚决捍卫。
濮存昕说,自己是怀着抱歉和感恩的心情来参加童道明先生的追悼会,因为他觉得,较之童道明先生对他的帮助,他为对方做得很少。他引用普希金的诗歌悼念童道明:“我给自己建造一座非手造的纪念碑,人民走向那里的小径永远不会荒芜……它将比我的骨灰活得更久,不会消亡……我将长时期地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因为我用竖琴唤起了人们善良的感情,因为我歌颂过自由,在我的残酷年代,我还为倒下者呼吁同情……”
苏玲也觉得受童道明先生照顾良多。1984年,苏玲师从童道明,研究俄罗斯戏剧。2001年苏玲博士毕业时,童道明退休。但退休后,童道明仍经常回所里和年轻人聊天。
他喜欢和年轻人聊天。在后期进行创作期间,童道明先生回所里会和年轻人分享他创作的戏剧和诗词。苏玲觉得,和童道明聊天时,他的激情会感染人,让人觉得状态很年轻。年轻人也喜欢和他聊天,即便言论有失偏颇,童道明也不会在意,他的包容使得年轻人愿意畅所欲言。
苏玲说,很多年轻人都是通过童道明的作品去感受他,他是年轻人的良师益友。也正因此,今日上午的追悼会,追悼者不乏年轻人。
新京报记者周世玲彭子洋编辑白馗校对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