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 “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成规矩

原标题:《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成规矩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 “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成规矩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

昨天6时,窗外雨下得很大。

被20多位志愿者围在中央,航天新苑居民区主任沈云霞已在布置小区当天垃圾箱房的值班计划和日常巡查事宜。1个小时后,航天新苑迎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后的首次垃圾“定时定点”投放。

虽说这个小区推行“定时定点”已有大半年,但在居民心中,《条例》施行后的“第一次”还是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过去是一群人默默坚持,现在,这件事终于成了全上海都要做到的事!我们成了当之无愧的先锋!”沈云霞说。

昨天,还有许多人和沈云霞一样,脸上写满激情和自豪。正是他们的付出,让上海这座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居民:分类轻车熟路

早上7时,家住航天新苑的张凤英拎着一干一湿两个垃圾袋,再顺带拿一包过期的伤筋膏药,向小区唯一的垃圾箱房走去。过期药品扔进红桶,剩饭剩菜扔进棕桶,留下的湿垃圾袋和装着干垃圾的袋子一起扔进黑桶……这样的操作流程,她早已轻车熟路。

《条例》施行后,各项要求肯定会更严格,不熟悉分类规则,扔错了,垃圾箱房两侧的探头可都“看”着呢!对此,张凤英一点也不担心,她说:“实践出真知,只要多花些心思,再复杂的垃圾也能分清楚。”实在搞不清楚,垃圾箱房门上贴有“提示”,四分类的每种分类都列举了几个典型,一看就懂。而且还有志愿者站岗,有啥难题,你一言我一句,没啥解决不了的。

志愿者:使命感更强了

7时30分,静安桂花园小区楼组长盛新华站在露天区域的垃圾桶旁。如今,她再也不用上前示范垃圾怎么分类了。

只见准备出门的上班族,井然有序地把瓜皮果核倒进湿垃圾桶,再把剩下的塑料袋扔进干垃圾桶。盛新华说,这些上班族里,有不少是租客。针对流动性大的住户,志愿者都会上门进行垃圾分类宣传、科普。久而久之,租客们也养成分类习惯。

桂花园是上海实行垃圾分类“模范”小区。《条例》实施后,盛新华觉得使命感更强了。小区志愿者们还制作了中英双语的宣传单,让外籍住户更好地了解《条例》新规定。

收运单位:彼此建立信任

8时,司机李俊把湿垃圾车开进航天新苑,看着4桶湿垃圾被翻入车后的运输箱,感慨道:“分类与否,大不一样。”

根据最新规定,上海的小区实施“不分类不收运”,如果小区垃圾分类不合格,限期7天整改;整改不力,拒绝收运。李俊说:“这样的事情不太会在这个小区发生,因为彼此已建立了信任。”

曾经,航天新苑小区垃圾混装混运,是横亘在居民与收运单位之间的一道墙。居民怪收运单位混装混运,所以不分类;收运单位怪居民不分类,形成恶性循环。如今,恶性循环早已变成互相促进。目前,上海已全部实行指定种类垃圾专车专运,干垃圾配有3135辆专车,湿垃圾配有982辆专车,消除了居民的不信任;而居民越来越高的分类正确率,时时刻刻激励着收运单位。

餐饮:坚持绿色消费

8时30分,宜山路上的星巴克和虹梅路上的全家超市里,都出现一组崭新的干湿垃圾桶,顾客用餐后剩下的垃圾不再混合投放,即使有顾客打算把没有分类的垃圾扔进垃圾桶,也会有店员及时劝阻,并指导顾客做好分类。

除垃圾桶翻新花样,星巴克的调味吧台也有变化,一次性吸管、刀叉都不见踪影。星巴克漕河泾店店长董妍说,《条例》规定,餐厅不能主动向消费者提供筷子、调羹、刀、叉子等一次性餐具。店内专门准备了两套方案:堂食的食品用盘装后,直接提供给顾客可循环使用的不锈钢刀叉;如果顾客打算外带打包食品,除非消费者主动向店员索取,店方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刀叉。

在全家超市,一首新编的垃圾分类之歌循环播放。全家虹梅路三店店长杨海燕不厌其烦地向买了盒饭的顾客做着解释工作:“今天起全家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如果您需要,请向服务员索取,谢谢配合!”

网络订餐平台也有新变化。许多消费者昨天通过饿了么下单时,发现操作页面上有一条绿色“横幅”,明确提示7月1日起外卖不主动提供餐具,同时,消费者将被要求主动选择是否需要餐具,不再像过去那样系统默认提供餐具。

商场:垃圾桶“缩水”

10时,国金中心商场垃圾箱房边上,多出一间“空调房”,里面放置19个垃圾桶,均在显眼处标记不同餐厅名字。这些全部是湿垃圾桶,专为楼里的餐饮门店准备。为了控制垃圾异味和细菌滋生,房间24小时冷气开放,温度恒定在10℃左右。垃圾箱房内也有玄机,一台垃圾压缩机可大幅减小商场垃圾的体积,进而降低清运费用。分解压缩后,每天国金中心外运干垃圾仅60桶左右。

国金中心物业及设施经理林海峰坦言,从垃圾处理硬件来看,商场已做好准备,但商场人员流动性大,要百分百确保没有垃圾分错类投放,还不太可能。“再难也要上,因为物业是商场垃圾分类投放的责任人。”

在上海中心,公共垃圾桶数量锐减,整个一层大堂只有两组“干垃圾+可回收物”垃圾桶,分别放在两个大门的出入口;10层办公区内也只有复印机旁才有一个二分类垃圾桶。上海中心物业环境部负责人丁女士说,上海中心平均每个月产生干垃圾1000多桶、湿垃圾800多桶。“将来,这个数字或许会越来越少。”

相关阅读:
成都高新综保区:进出口总额连续14个月排名全国综保区第一 丰台:为派驻机构精准培训 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