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老年痴呆症疫苗即将问世?6月“科学”流言榜来辟谣

原标题:老年痴呆症疫苗即将问世?6月“科学”流言榜来辟谣

研究人员认为,人类阿尔茨海默病疫苗的成功研制可能至少还需要十年时间。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吃荔枝会得脑炎?老年痴呆症疫苗即将问世?今天,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6月“科学”流言榜,对近期流言进行辟谣。

1.5G辐射比4G大,对人体危害很大

流言:

手机基站都有辐射,5G基站比4G多,所以5G辐射会比4G要大,对人体危害很大。

真相:

辐射其实是一种能量传递方式。通信基站数量越多,手机通话效果就越好,手机和基站之间产生的电磁辐射反而越小。

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自然界电闪雷鸣、太阳黑子活动等都在产生电磁辐射。在生活中,电脑、电视机、吹风机、收音机等家用电器也会产生电磁辐射。一般来说,电吹风的辐射可以达到100微瓦/平方厘米。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要小于40微瓦/平方厘米。在实际执行的时候,运营商考虑到信号叠加,工程施工要控制在8微瓦/平方厘米以内。与常用的家用电器相比,小区基站的辐射量微乎其微。

同时,网络提速和基站辐射增值无关。网络速度提速不是靠增强通信基站的信号发射功率,而是靠扩容传输带宽,就像拓宽高速公路一样。未来的5G通信基站也是一样。

2.老年痴呆症疫苗即将问世

流言:

老年痴呆症疫苗研制成功,5000万家庭有救了!

真相:

阿尔茨海默病一直是医学界的未解难题之一。目前,仅有几种药物可以部分缓解症状,没有方法可以阻止这种疾病的发生,更不用说治愈该病。科学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与Aβ或Tau蛋白的聚集和沉积有关,因此,通过主动(疫苗)和被动(抗体)免疫抑制或清除Aβ或Tau的聚集和沉积,一直是阿尔茨海默病预防和治疗药物研发的热点和重点方向。

目前,新墨西哥州立大学(UNM)设计出一种新疫苗,实验发现,当疫苗被注射给实验鼠时,它们产生了抗体,从实验鼠的大脑中清除了Tau蛋白,且这一反应持续了数月。

但无论Aβ疫苗还是Tau疫苗,都是在动物模型上可显示较好的效果,但进入到人体临床试验后疗效就不明显了。这主要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复杂性相关。研究人员认为,人类阿尔茨海默病疫苗的成功研制可能至少还需要十年时间。

3.心脏支架可以被一拳打掉

流言:

往胸口上打一拳,可以打掉装在心脏血管里的支架,所以支架安装是非常不牢的,必须时刻注意,不能敲背,不能用劲。

真相:

支架手术是针对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手段,置入支架可以将已经狭窄或闭塞的血管撑开,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从而恢复心脏的供血,是解决冠脉局部管腔狭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支架置入过程中,通过球囊扩张使支架与血管壁紧紧贴牢,过一段时间后,支架就会慢慢和血管长在一起,成为一体。拳打或者拍打等外界震动,以及身体活动等是不会对支架有影响的,更不会让支架在血管里跑来跑去。

临床上应用的支架绝大多数是由不生锈的金属材料制成,支架的壁非常薄,约在90-120微米,金属支架小梁撑起血管,防止血管的狭窄再缩回来。支架上还有肉眼看不到的激光打出的微孔道,通过载体负载药物,置入血管后药物释放,预防发生再狭窄。

4.穿“暴汗服”能小运动量、快速、有效减肥

流言:

穿“暴汗服”运动能迅速无害减肥。

真相:

“暴汗服”又名“发汗控体服”。它就是一件密封的“雨衣”,穿上后,人体处于半封闭状态,只有头部、手部的皮肤是暴露的。穿着“暴汗服”去运动的结果就是热量无法散发,导致体表温度不断上升,排出大量汗液。

“暴汗服”对体重的影响主要就是短时间内排出大量汗水,使身体处于脱水状态。但是减的是水而不是脂肪,一旦补充了足够的水分后体重又会恢复。

而且排汗过多对身体是有害的,可能导致体内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脱水晕厥。此外,“暴汗服”还会严重影响皮肤健康。所以,想靠穿“暴汗服”迅速达到减肥目的是得不偿失。

5.“特殊配方粉”可以解决婴幼儿过敏问题

流言:

某些企业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具有一定的功能性质,“专为挑食宝宝设计”,能解决婴幼儿过敏等问题。

真相:

大多数健康婴儿只需选择母乳喂养或者普通奶粉即可满足需求。在宝宝有特殊状况时,需要医生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来判断适合哪种特殊配方婴儿奶粉。

近日,某些企业生产的“配方粉”被市场监管部门勒令停产、召回。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的生产许可信息显示,这些产品实际上均属于“固体饮料”类别,根本不是“特配粉”。

按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中的解释,婴幼儿配方乳粉是指: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以乳类及乳蛋白制品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或)其他成分,仅用物理方法生产加工制成的粉状产品,适用于正常婴幼儿食用。

6.吃荔枝会得脑炎

流言:

近日印度暴发“荔枝病”,有上百儿童因脑炎丧命。荔枝吃多了就会得脑炎,非常危险。

真相:

荔枝并不会直接导致脑炎,也不会传染,但过量进食荔枝可能导致严重的低血糖,会诱发脑水肿(可能诊断为急性脑炎综合征)。而荔枝成熟季节也是脑炎的高发期,且看上去症状有相似之处,因此也容易误诊和误判。

其实“荔枝病”并不罕见,在中国、印度、孟加拉、越南等国的荔枝产区都出现过类似疾病。从我国广东、广西的报道来看,“荔枝病”多为儿童青少年,尤其是荔枝种植户或从事收购、贩卖的商户家的孩子,成人和老人也偶有出现。患者多数发病时间在凌晨,主要症状是头晕、心慌、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部分严重患者有呕吐、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甚至死亡。

导致“荔枝病”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荔枝中含有次甘氨酸A和α-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柳叶刀》杂志2017年发表的科学研究认为,它们能够抑制葡萄糖的合成,进而显著地降低血糖,是引发急性低血糖症的主要原因。在动物实验中,这一效应已经得到证实。

其次,虽然人体可以利用果糖提供能量,但相当一部分需要转化为葡萄糖,供器官代谢需要,尤其是大脑这个“CPU”。果糖被人体吸收后会被运到肝脏,在那里进行加工,变成葡萄糖。但果糖的GI值(升糖指数)比较低,也就是说,肝脏的加工速度不够快,所以无法抵消人体消耗葡萄糖的速度。

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建议尽量不要空腹大量吃荔枝,尤其不能因为吃了大量荔枝产生饱腹感而不吃饭。

7.断食挨饿可以饿死癌细胞

流言:

因为癌细胞会大量吸收人体养分,所以断食挨饿,可以饿死癌细胞,达到治愈的目的。

真相:

肿瘤细胞也是人体的一部分,它可以无限增殖,并和体内正常细胞争抢营养,即使不吃不喝,它也会消耗体内储存的营养。而普通的“饥饿疗法”不仅饿不死肿瘤细胞,还可能造成机体营养不良,影响机体正常细胞的功能,造成体能及免疫力下降,继而加速疾病恶化。

建议大家在平衡膳食基础上,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及抗氧化营养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如蛋类、奶类、鱼禽畜肉、豆制品、深颜色的新鲜蔬果、全谷类食物等。

新京报记者张璐编辑于音校对刘军

相关阅读:
报告:房价收入比超过9:1 房地产对经济增长已乏力 一袋上海垃圾的旅程:实拍上海垃圾分类处理全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