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保卫发际线”,对植发“速成班”监管不能少
植发虽然只是微创手术,但归根结底是在人的“头顶上动刀”,其对专业技术的要求是必须的。没有“新生”的植发行业,注定无法为脱发患者带来“新发”。
▲记者卧底“植发三天速成班”,培训师正进行理论授课。摄影/新京报记者王飞翔
“第一批90后已经秃顶了”、“如何打赢发际线保卫战”……面对这样的话题,有人看到了“发际线后移”的焦虑,有人仅仅当作是段子消遣,而有的人则看到了“生意”。
相关调研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植发行业的营业额已达到92亿元人民币。然而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庞大的植发市场背后,是各种治疗及培训机构的违规非法掘金之路。在记者的暗访中,一家培训机构并非医生的“老师”,带着四五个同样没有医师资格的“学员”,直接在人头顶上操刀“实践教学”。
根据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发布的调查显示,在2.5亿的中国脱发人群中,20岁到40岁之间的人占据着较大比例,不少年轻的脱发患者正成为各路治疗机构的“围猎目标”。只是,当第一批90后都已成为脱发主力军,植发行业却依然处于一种“三天速成”式的江湖游医时代,这或是比“脱发”更让人焦虑的事。
植发虽然只是微创手术,但归根结底是在人的“头顶上动刀”,其对专业技术的要求是必须的。诚如专家所指出的,植发手术涉及很多方面,比如麻药的配比、手术室的消毒,取发的钻头是否合格等等。
▲6月26日,北京源之美诊所,一名培训了两天的学员正在给患者注射麻醉药。摄影/新京报记者王飞翔
如果麻药和消毒不过关,有可能导致患者呕吐、晕厥甚至死亡。所以,那些不具有专业背景的“老师”带着同样没有医师资格的学员直接“实践操作”,不仅是拿消费者的安全当儿戏,也是对该行业专业形象的自我降格。
当明码标价早已成为市场常识,在“90后都开始脱发”的时代,植发手术的“定价”,居然还“取决于患者的经济水平”;当一些培训机构给学员颁发的所谓资格证书,其认定机构却是早已被曝光的山寨社团;当一名正规植发医生的培养需要5到7年,一些培训机构却在大肆兜售“三天速成”班……林林总总的乱象之下,足见一些植发机构不过是把患者当成了“韭菜”。
必须承认,植发行业确实具有相对的特殊性。一方面,作为一个快速壮大的新生市场,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在一定阶段走在了市场发展的后面,有其必然性;另一方面,不同于一般的“消费”市场,植发市场中往往存在着一种相对“保守”的消费心理。一些患者即便知道被骗,囿于隐私和社会眼光,也很难迈出维权的一步。在这种双重现实下,行业的“骗与被骗”,自然有了更多的诱发土壤。
但无论是基于整个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还是基于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植发行业都需要“植入”新的秩序。不过,这种新秩序的建立,并不是寄希望于将一切管起来。针对该行业的相对特殊性和一般性,作出必要的制度补位才是更为有效的应对之道。
如就行业特性来讲,植发是不是必须完全与一般的医美手术画等号,其从业资格是否又必须与一般的“医生”看齐。更进一步,正规医院才能开展的相关资质培训,如何来满足日渐壮大的市场需求。这些方面,需要一种平衡机制——兼顾市场的特性和消费者的权益保障。
就普遍性来讲,诸如医药广告的竞价排名还需有效规范,便民化的医疗机构线上问诊与“网络医托”之间需要一道防火墙,乃至一些被曝光的山寨社团又该如何彻底“消磁”。等等外部因素,不只是困扰着植发行业。
没有“新生”的植发行业,注定无法为脱发患者带来“新发”。当90后打响“发际线保卫战”,植发行业也需要一场监管保卫战和直面杂芜的自救行动。
□任然(媒体人)
编辑杨林鑫校对范锦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