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能源动力电池“白名单”取消,中外厂家同步竞争

原标题:新能源动力电池“白名单”取消,中外厂家同步竞争

6月21日起,《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被废止。未来新能源车市发展前景利好,电池行业有望实现良性竞争。

新京报讯(记者孙晓萌)6月24日,工信部发布2019年第22号公告,决定自2019年6月21日起废止《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第一至第四批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目录也同时废止。这意味着,此前所实行的动力电池“白名单”制度取消。

对此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认为,取消动力电池“白名单”对新能源车市发展促进很大,不仅有利于行业充分竞争、建设更强的产业链体系,也有利于自主品牌降低成本和取得更好的电池资源。

取消“白名单”有利于新能源车市发展

6月24日,工信部发布2019年第22号公告,决定自2019年6月21日起废止《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这意味着,此前所实行的动力电池“白名单”制度取消。

2015年3月24日,为引导和规范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健康发展,工信部制定了《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宣布自同年5月1日起,企业按照《规范条件》要求,通过“汽车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管理系统”进行在线申报。

2015年11月11日,工信部发布了首批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包括宁德时代、沃特玛、天津力神等在内的共10家电池企业入围;2016年1月20日,公布的第二批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共有7家。先后公布的两批企业中并未见当时国内新能源车企采用最多的日本松下、韩国三星以及LG化学等国外电池厂商。

此后,动力电池“白名单”中的企业在不断增加。然而在2016年4月29日公布的第三批动力蓄电池企业目录(共25家电池企业入围)以及2016年6月20日公布的第四批中(共32家电池企业入围),日、韩系电池依然悉数“落榜”。这意味着,按照相关规定,未采用入围企业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将无法获得补贴。因此为避免陷入失去补贴或无法销售的困境,车企纷纷将此前采用的日、韩系电池更换为国产电池。

此次选择废止企业目录,在崔东树看来是重大利好。他认为“白名单”的取消对新能源车市发展促进很大,将有利于行业充分竞争,建设更强的产业链体系,同时也有利于自主品牌降低成本和取得更好的电池资源。

促进电池行业良性竞争,有利于降低成本提升指标

即便一直未能进入符合《规范条件》的名单,国外电池厂商也并未停止在中国的布局。

2018年3月,松下大连工厂正式量产供货。据悉,该工厂投资约500亿日元,产能接近5GWh,可满足20万辆电动车的搭载需求,将主要向北美和中国市场供应方形动力电池。另外,松下还计划在其大连工厂部署两条全新的生产线。新增两条生产线后,产能预计将增加80%,为其在动力电池市场提升竞争力。

2018年7月,南京江宁滨江开发区与LG化学举行签约仪式,计划在滨江开发区投资20亿美元建设动力电池项目;计划在2019年10月实现量产,2023年实现全面达产,预计年产能32GWh。同年8月,韩国SK Innovation宣布将在中国江苏常州建立动力电池厂,预计年产能达7.5GWh。

崔东树表示,虽然此前的动力电池“白名单”目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外资企业选择合作伙伴的范围,致使未进入电池目录的企业在华发展有所放缓。但随着限制放开,未来将会有所改善。另外,外资电池的进入,也将拉动国内产业链的发展,促进自主配套产品的技术提升,实现融合发展。

例如今年6月12日,吉利汽车宣布其控股99%的子公司上海华普国润将与LG化学成立合资公司,从事动力电池相关的应用研发、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业务。吉利方面公开表示,合资公司成立后,将充分利用双方在中国制造新能源汽车电池方面的实力、资源和专业知识,确保吉利汽车未来获得动力蓄电池的稳定供应。

综合上述情况,崔东树认为,未来各大车企必然加强合作以降低成本。“目前整个车企利润剧烈下滑,传统车下滑,面临压力大;新能源汽车赔钱销售,日子艰难。此时面临补贴的大幅退坡,需要有效地引入竞争,降低成本。”

新京报记者孙晓萌编辑陈小兵李文娣校对刘军

相关阅读: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以点带面 督促地方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管 骑行闯入天通苑公交专用道 交警今早处罚十余起 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