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G20大阪峰会,最大看点是中美元首会晤

原标题:G20大阪峰会,最大看点是中美元首会晤

中美贸易摩擦、伊朗危机等问题,能不能在G20大阪峰会期间得到缓解,值得观察。

G20大阪峰会,最大看点是中美元首会晤

▲G20峰会即将于6月28日在日本大阪揭幕。图/视觉中国

G20峰会即将于6月28日在日本大阪揭幕,由于全球经济正面临空前巨大的不确定性,本届峰会引发了格外关注。

一、“人生赢家”罕见发难,欧洲国家集体吐槽

就在峰会开幕前两天,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就中美贸易局势在悉尼发表看法。

莫里森对“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陷入如此紧张局势”感到遗憾,他表示,贸易紧张局势加剧,附带损害正在蔓延,全球贸易体系面临巨大压力,人们不得不对早先做出的全球增长预测进行重新评估。

他认为,“中美两国间关系的任何进一步恶化,其影响都不会仅限于它们两国”,若局势不能得到根本扭转和改变,则其他较小经济体将被殃及池鱼,且全球经济也将受害。

今年5月刚刚在民调不看好的情况下意外连选连任的莫里森,可谓“人生赢家”——他上台时接手了一个经济蓬勃向上、持久稳定发展的澳大利亚,截至目前已维持了近28年的连续增长,他也依靠这一“撒手锏”逆袭成功。

莫里森一直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铁杆盟友,在包括对华政策在内的许多问题上亦步亦趋。他在G20峰会前夕公开对美国和特朗普关键政策发难,是非常罕见的。

正如一些分析家所指出的,莫里森之所以一反常态,是因为在G20峰会前他感受到巨大的危机和压力——他的政治生命系于澳大利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做到这一点的基础,是一个基于中美经贸关系平稳的全球化市场,以及由此带动的资源类消费稳定。

但是,大阪峰会前夕的全球经济,却充满了一些不确定性。

无独有偶,G20峰会前,法国、英国、德国等国政府人士、经济界人士和媒体也纷纷表达了对大阪峰会前夕弥散的不确定性的深深忧虑。

他们所忧虑的除了中美经贸关系和全球化前景,还有围绕美伊关系的一系列问题,美国单边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后全球绿色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阴影,以及扎克伯格试图发布“加密货币”等问题。

G20峰会会期仅两天,开幕一天,闭幕一天,理应是一个“收获之季”,不过现在看来还充满一些不确定性。

G20大阪峰会,最大看点是中美元首会晤

▲G20峰会即将于6月28日在日本大阪揭幕。图/视觉中国

二、峰会前美国吹暖,市场上小心翼翼

暖风当然并非没有。

最受关注的两大问题——中美贸易关系紧张和伊朗危机,在峰会开幕前夕都或多或少吹来一些暖风。

中美经贸关系方面,最近两国领导人“约上了电话”,双方首席贸易代表刘鹤与莱特希泽也进行了更多互动。

最为令人瞩目的,是中美两国元首已约定将于29日在G20会场外进行会晤。6月22日美国财长姆努钦更在CNBC释放出“中美在大阪峰会期间达成贸易协议的概率高达90%”的乐观信号,一时间导致许多美国出口企业股价反弹。

伊朗危机方面,尽管接二连三神秘的“油轮遇袭”美伊仍各执一词,尽管人们对伊朗击落美军无人机的做法莫衷一是,但近来密集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至少再次清晰地表明,两国均没有动武的意愿。

但这种“高兴劲”并未维持很久,市场也好,各国舆情反应也罢,都迅速趋于谨慎。

所有这些看似“乐观向好”的信号,能不能在G20大阪峰会期间得到延续,还需观望。

三、原本是危机机制,G20已忘初心?

值得说道的是,G20机制雏形出现在亚洲金融危机肆虐的1999年底,形成于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大爆发之际。

其成立的初衷,是集合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协调各国经济、金融政策,为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个国际经济、货币政策对话的平台,以防止类似前述两次金融危机的重演。

应该说,尽管有诸多不协调、不如意,但自标志性的2009年4月2日G20伦敦峰会起,这一“危机机制”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令全球化理念继续受到各国公认和支持,避免了经济体之间许多不必要的“激烈碰撞”。

但如今,随着“经济民粹主义”的抬头,全球化这一原本的“政治正确”受到前所未有的怀疑和冲击。

G20作为“危机机制”,本身却遭遇危机,这也会让G20机制的有效性受到更多的打量。

而如今,峰会开幕在即,人们仍然期待着更多乐观消息的出现。

□陶短房(专栏作家)

编辑王言虎校对吴兴发

相关阅读:
习近平向首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致贺信 杨扬成为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副主席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