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试水有偿救援 景区靠商业化管理减负

原标题:试水有偿救援景区靠商业化管理减负

多元化旅游需求快速爆发,越来越多驴友被困未开放风景区案例见诸报端,有关景区救援应逐步实现有偿化的讨论络绎不绝。日前,安徽黄山风景区管委会指定资金账户收到来自驴友王某某的亲属代其汇入的救援费用3206元,而这也是黄山实施有偿救援一周年来的首例收费事件。在业内看来,目前我国传统景区正加速商业转型,以往占收入大头的门票收入正快速下降,在这一时期,让救援机制步入商业化的轨道,一方面将有利于缓解景区难以承受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借路有偿引入市场化团队,也让更专业、多元的救援模式变得更为可行,但收费标准的划定,以及景区和游客各自承担的费用应如何界定等,仍是业界争论的话题。

有偿救援逐步普及

据悉,6月1日,安徽游客王某某未购票直接进入黄山风景区未开发、未开放区域被困。接到报警求助后,黄山风景区管委会迅速组织人员参与救援。黄山风景区温泉派出所所长江成平表示,朱砂峰是黄山36主峰之一,目前为止还没有开放,也没有道路,而朱砂峰两侧均为悬崖,垂直角度大概90度。在确认具体地点后,救援队历时7小时5分钟,成功将王某某安全救出。

实际上,去年7月1日,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就正式颁布了《黄山风景名胜区有偿救援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根据《办法》规定,凡违规逃票私自进入或不听劝阻擅自进入未开发开放区域而遇险的游客,将自己承担相应的救援费用。此次救援包括公共救援和有偿救援两部分,经事后计算,发生费用累计15227元,其中有偿救援费用3206元。据悉,为了保证这次救援活动的顺利开展,黄山风景区管委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实施了公共救援。由此产生的1.2万多元的公共救援费用,仍是黄山风景区承担。

近年来,驴友违规进入未开放景区导致被困的事件时有发生。在此情况下,国内的不少景区都启动有偿救援机制。去年,四川省的风景名胜区四姑娘山、近年来成为网红的“稻城亚丁”纷纷出台了有偿救援措施。根据稻城亚丁景区管理局公布的《甘孜州稻城亚丁景区有偿搜救制度》,针对在亚丁景区范围内从事非法登山、非法穿越等户外活动及未按规定线路、区域旅游而发生事故的人员,实施有偿搜救制度,视搜救路线收取不同费用,最低1.5万元。

探路合理收费机制

随着我国景区的运营快速步入市场化轨道,以往“驴友任性、景区买单”时代已一去不复返。资深旅游专家王兴斌直言,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景区都在探索更为市场化的经营模式,“一刀切”地为所有“任性”的驴友买单全部救援费用已经不现实了,更何况这种方式对于景区及其他游客来说也并不公平、合理。

据统计,近五年来,黄山风景区每年救援数量在400起左右,其中一般救助占75%左右,较大或重大救援(指“驴友”搜救、伤病较重、动用救护车送医院诊治等)占25%左右。2017年,景区共组织实施各类救援483起,其中较大救援约120起,在各类救援中,难度最大、危险系数最高、费用最多的是对“擅自进入景区末开发升放区域的旅游者驴友”的救援。凡遇驴友被困,黄山景区都会出动综治、公安、武警、消防、防火、环卫等多部门人员,且需雇请向导、请求第三方救援、安排搜救犬等展开救援,每年支出费用数十万元,约占全山救援费用的1/3。

实际上,在有偿救援逐步被普及的过程中,救援费用如何收取更为合理,成为人们讨论的重点话题。据地方民间救援组织的一位资深救援人员估算,一支10人左右的救援队,完成一次72小时以内的救援行动,包括食品、药品等物资消耗以及救援人员的误工费和救援车辆的油费过路费,平均每人每天就需要200-400元。

根据《办法》,有偿救援费用包含救援过程中产生的劳务、院前救治、交通、意外保险、后勤保障、引入第三方救援力量等费用,其中劳务费用是指非管委会工作人员参加当次救援应予支付的劳务报酬。对此,黄山风景区党工委宣传部副部长葛旭芳也表示,黄山管委会员工参与救援,是不会收取游客费用的。而且《办法》特别提出,救援人员劳务费用按照救援人员工资和实际救援时间确定。工资参照安徽省上一年度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予以确定,救援时间根据实际发生的时间予以确定。

对于有偿救援的相关规定,微博上有评论称,完全由游客本身来负担可能难以承受,可能还需要界定一个比例,公开各方承担的额度。但另一方面,还有网友直言,除了合理的救援成本外,向被救援人员追取救援费用,需要具有一定的“震慑作用”,可适当参考国际标准进行“明码标价”,比如日本埼玉县去年正式实行“有偿救援”,就明确提出,出动直升机营救山中遇险人员,每五分钟收费5000日元,一小时收费在6万日元。

商业化空白待补

在业内看来,面对高风险、高难度的救援需求,以政府救援为代表的公共救援力量不能覆盖所有成本和服务,是一种常态,也是国际惯例。陕西保群律师事务所律师宋伟也表示,如果在正常游览期间,游客在景区经营范围内遇到突发情况,景区有义务实施救援并不应收取任何费用,因为景区有义务保证游客在景区游览期间的安全,然而,如果游客明知是未开放区域还一意孤行遇到意外情况,景区对其救援则不属于义务范畴,收费就可以理解。

有网友表示,在被誉为“徒步者天堂”的尼泊尔喜马拉雅山区,徒步者遭遇险情时,最快捷的救援方式是呼叫直升机。但是,直升机救援收费动辄数万元人民币,这些更为专业且市场化的救援方式,让公益+商业化的景区救援模式成为了一种新趋势。

“探索户外探险营救商业化,也能有助于营救体系的健全。”专家表示,比如在尼泊尔,直升机救援体系相对更为健全,就是因为频繁的救援需求激发了商业救援力量的壮大,而国内在这方面的开发,以及在配套的商业保险服务上还存在着供给空白。国际紧急救援专家崔和平也认为,对于游客的救援,景区“力所不能及”时,可以适当地引入商业救援企业、机构、团队,如驴友遇险需要救援时,被救援方应该为此支付相应费用。

值得注意的是,王兴斌还进一步提出,对于景区实施有偿救援过程中,如何平衡好公共服务和必要的商业化这一关键点,不仅需要景区去探索,还需要地方政府制定一些原则性的政策,根据不同类型景区的特点,给予不同的政策导向,之后逐步上升到国家层面,争取形成全国性的规范性文件。

据悉,登山紧急救援需求频发的西藏,目前就已经在建立相关的救援体系,比如,在登山季期间,当地成立了西藏自治区高山救援队和雅拉香波公司共同承担珠峰高海拔救援任务,登管中心配合前进营地以下的救援后勤保障工作。

北京商报记者蒋梦惟/文宋媛媛/漫画

相关阅读:
北京公交集团、北汽携手成立新能源汽车研发公司 星飞帆宣称适度水解疑违法 飞鹤回应称系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