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远子&大头马:80后作家面临着同质化的写作困境

原标题:远子&大头马:80后作家面临着同质化的写作困境

当城市已经成为现实的工业化造梦机器,当每个不同名字的城市都是一样的枯燥乏味,青年面对当今自身的种种困境有需要怎样宣泄自己的情绪?在针对当下青年生存处境的思索和疑问进行写作之时,80后作家似乎也面临着同质化的写作困境……

新京报记者:何安安实习生:

远子&大头马:80后作家面临着同质化的写作困境

“北上广装不下肉身,三四线放不下灵魂”,《白日漫游》所描述的似乎是当下青年们的常态。他们在繁华的大城市独自彷徨与失措,沉重的工作压力,冷漠的摩天大厦,孤独的繁华夜景让很多青年陷入了沉思,“自己生活在一个繁华都市的意义是什么”。当从城市逃回乡村,停下了身体的漂泊,他们又开始了精神的流浪。

6月15号,青年作家远子携新书《白日漫游》做客北京库布里克书店,对话好友、青年作家大头马,与读者开启一场已经结束的白日漫游。

远子&大头马:80后作家面临着同质化的写作困境

《白日漫游》,远子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4月版。

天才就生活在我们之中

远子在分享会的一开始笑着说,作为一名“非畅销书作者”,看到这么多读者来到现场,他感到非常的开心。这本《白日漫游》的装帧,书面设计等等他都有认真的参与,在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他看着还是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看到自己花了这么长时间完成的作品终于出版了,他感到非常开心。

但是,远子也非常谦虚的提到了自己书中的不足,这本书的写作过程比较长,基本上都是在上班时间完成的,它虽然是短篇小说合集,但是远子认为其中的很多作品还是可以写的更深,甚至是写成长篇。远子坦言道自己在今后的写作道路还需要好好沉淀。

远子&大头马:80后作家面临着同质化的写作困境

远子,原名王基胜,八十年代出生,湖北黄冈人,毕业于苏州大学哲学系,现漂于北京。从2012年起,远子在豆瓣阅读发表多部作品,引起较大反响,被网友戏誉为“北漂伤痕文学”代表作家。远子受外国文学的影响比较大,喜欢卡夫卡、佩索阿、赫拉巴尔、马尔克斯,还有卡佛。“我喜欢简洁而有力的文字。”他说。这些作者的影响也体现在了他的作品中。远子已经在豆瓣阅读发表了五部作品:短篇小说集《十七个远方》、散文集《找鸟的笼子》、《眼望着北方》、《一百零一夜》以及诗歌集《微弱的火》

远子在发布会上说道,自己虽然是一名“非畅销书作家”,但是他一直励志做一名好作家,而且他也利用自己的每一部作品在成长。天才作家不是生活在深林中的奇珍异兽,作家和受众多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作者与作品相互影响。他还引用了鲁迅的名言,“如果我们没有天才的读者,便没有天才的作家,天才并不与世隔绝,他们就生活在我们之中,如果没有得到更多的鼓励和关注,也会枯萎,即便是天才,出生时第一声啼哭,也不见得是一首诗”。远子很赞同鲁迅的这段话,“天才的成长也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读者与社会各界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这本书创作完成之后,远子就离开了北京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回家一年多,远子最主要的工作不是创作,而是翻译:“写小说需要一种状态,在没有状态的时候,翻译是很好的充电方式,我会从中获得灵感。翻译对作家来说是一种很重要的素养,今天的作家具备流利双语甚至多语种技能的占少数,其实翻译是一扇了解世界文学的窗口,我觉得当代青年作家不能总想着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沉潜’下来。”

当代青年精神流浪记

《白日漫游》这本书主要刻画了在大都市挣扎求生的年轻人,描述一种渴望自由而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的生活状态:不想工作,又害怕失业;想要恋爱,却又恐惧婚姻;有呐喊,更有彷徨;一心要逃离,却不知逃向何处。为什么是“白日”?远子坦言命名灵感来自法国作家塞利纳《茫茫黑夜漫游》:“一开始是希望和这本书做一个对应,白日虽然看起来很明亮,照亮一切,但也有一些游离的人,找不到自己的出口和归宿,在大城市和家乡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心灵处在一种漫游的状态,不知自己的终点在哪里,我想写的就是这种状态。”

在大头马看来,这本小说可以看作是现实主义作品,这种类型的作品非常难写,需要写作者对信息的把握更多。《白日漫游》即是围绕着作者个人真实经历所著,她笑说“我在拿到书的两个小时内就把全书看完了,很震惊地发现里面有许多熟悉的名字,我也在其中,当然剧情是虚构”。

对于本书透出的自传性,远子认为每个作家的作品中都有写作者自己的影子,哪怕给其他人写传记,笔触也会从自己的视角出发,“重要的不是别人的人生,而是自己如何解读别人的人生。有人会说这种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写起来很简单,但我并不认同,不是说离生活越远就越好,我觉得太远会缺乏真实感,缺少必要的论证”。

80后作家的同质化困境

在现场,远子和大头马也谈论到了目前“写作同质化的问题”。和上一代作家莫言、余华、贾平凹、陈忠实那一代作家相比,成长了市场经济时期的作家大多受过高等教育,接受国际写作班的熏陶,甚至熟读西方乃至南美的前沿著作,但他们生活的质感和丰富度是不如上一代人的。和年轻作家相比,他们也许无法就写作技巧谈得头头是道,但在讲故事上,他们有熟练的本事。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大多出生于都市的年轻作家,明显陷入了“写作同质化”的困境。一样的都市,一样的教育,一样的观看媒介,一样的热点,限制了作者的想象力。

为了写好书中情节的细节部分,远子在地铁站花了好几个小时观察陌生人。写作是一门艺术,如同绘画,在动笔之前就需要写作者构建好蓝图,书中每一篇都经过反复修改,“虽然有些篇目看起来很随意,但这种效果也是我刻意为之,每个句子和人物都是我安排的结果,这种以情绪和氛围为导向的写法很常见,并不是我的独创”。

作为85后写作者,远子认为早期80后的写作有很同质化的一面:“青春啊,伤感啊以及无疾而终的感情。”这种同质化,在远子看来,有其背后的原因:“外在的世界就是同质化的,我们生活在这种消费主义的大狂欢中,每个人穿的一样,看的一样,想的也一样,要敢于跳出来,这需要你很痛苦的自信,我的小说中有这种自信,虽然不算成熟,但是80后作家还在成长,要坚持进步。”

告别城市回到家乡,远子回归久违的农村生活,城市与农村的巨大差异和碰撞,在远子的思考中从未停止:“一个城市的经验是需要很多代人积累的,生活在城市并不代表就能写好城市小说,虽然生活在城市中,但由于网络太过普及,我们更多在线上发生关系,顶多约在某个地方吃个饭,这些点都是孤立的,并不能描绘出一个城市的整体结构。不能走进一个城市,写出来的东西就会单薄。”

大头马认为这个时代也有优秀的都市文学:“什么叫都市文学?并不是生活在北京,只写白领才是都市文学。”谈到回家的不适应,远子说刚开始会非常怀念大城市的便利,但农村会提供很多城市无法提供的经验:“一天傍晚,我走过一个垃圾堆,一张丢弃的生日贺卡一直唱着’祝你生日快乐’,歌声回荡在四下无人的夜空中,这种经验是你在城市中无法获得的,我很愿意把这些写进我的下一本书中。”这样的体验让远子觉得,丰富的素材与多元化的体验,才是避免青年作家“写作同质化”问题的出口。

远子欣赏米兰·昆德拉“很任性的创作冲动”,没有小说感的小说会带来独特的美感。他畅谈自己对文学风格理解,面对读者的提问,真诚地与之交流。一场在白日中的文学漫游在结束之后,似乎仍然继续着。

撰文|何安安闫晓旭

编辑|余雅琴

校对|翟永军

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中方支持对WTO进行必要改革 台湾示威活动称要赶走统战媒体 蔡英文感谢发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