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朋友圈里的“上海美照”越来越多,颜值变化背后是什么?
摘要:“美”可以转化为生产力,也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近两年,朋友圈里的“上海美照”越来越多。无论是中心城区滨江岸线一处处充满活力的绿色地标,还是市中心街区社区一幅幅微更新小品,还是郊区农村一个个人文“网红”景点,上海正变得越来越美。
颜值变化背后,是内涵的提升。最大的提升首先体现在治理理念上。从大拆大建到城市更新、乡村振兴,上海找到了更适合自己、更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方式。市中心老小区微更新就好像针灸,并非立竿见影,但只要找准关键点、持续渐进,假以时日就会产生效果。伴随乡村振兴深入推进,郊区经济实力逐步提升,基层干部眼界日益开阔,各路专家团队深度介入,乡村人文景点正从“盆景”逐步扩展为“苗圃”。
美丽景观让城区和郊野更加赏心悦目,在提升市民审美能力之际,也动员大家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参与到“塑造美”的行动中去。市郊的一条乡村路,起初艺术家在墙上绘图时,村民还犯嘀咕,“好看能当饭吃吗?”但是,当美丽的墙绘画成,乡村小路吸引了许多城里人来观光、拍照,甚至带热了小路周边的市场,村民体会到“美”的价值。正如基层干部所言,乡间马路是体现农村风貌的平台。通过沿路墙绘、农村环境整治行动等措施,越来越多的村民意识到什么是美、体会到美也能带来效益,进而去主动追求、打造美。
美是一种愉悦的体验,但又不限于个人体验。美丽驱动,可以拉动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法国东南部的格拉斯小镇,是一座环境优美清幽、街道交错狭窄的中世纪小镇,其特殊的气候非常适合花卉种植。这个美丽小镇的重点产业是花卉种植业和香水工业,不到4万人的地方,有超过30家的香水工厂,是法国香水的第一产地。浙江湖州市德清县的莫干山镇,山清水秀,以民宿产业为特色,短短几年时间里发展了五六百家民宿,当地民宿游客接待人次、营业收入都相当可观。
如何在有风景的地方兴起新经济?在上海一些美丽乡村,建起了田园综合体。昔日农家废弃的房屋,现在变成江南风情的乡村办公场所,成为创客基地,吸引了不少企业入驻,在这里办公、展示、搞活动。接下来的问题是,能否以此带动产业链形成,让产业兴旺起来,让人气转化为财气,让当地百姓更多获益。如果只是静态展示为主,乡村创客基地或许很难形成内生动力,也就难以形成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正如其他治理领域一样,在城市景观和风貌打造上也需要多一点专业,讲一点艺术,要把精细化贯穿始终。比如,上海的“五违四必”整治对于治理环境“脏乱差”发挥了很大作用,许多“顽症”得到根除,许多地方换了新颜。然而,中心城区一些特色商业集中的路段,一些单位、一些物业在拆违或改造之后,社区的后续规划改造未跟上,街区风貌出现“断点”,给人感觉街区变丑了,变得疏离了。到一些风貌街区走走,会发现道路两侧“水泥封门”、小店关张,冷冷清清。路上行人少有闲逛的兴致,大多步履匆匆,这大大影响了街区商业发展。这其中,许多问题需要思考与破题:环境整治的同时如何保护好街区特色?拆违后,如何发挥方方面面积极性,补上景观“断点”,探索空间再利用?风貌街区、大型商业街周边支马路,如何形成特色商业,成为拉动城市发展的一支“奇兵”?可否试点“居改非”的“负面清单”和分类制度,由监管部门牵头组织专家、律师、街道与居委代表、居民代表等商定“负面清单”……
“美”可以转化为生产力,也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要真正实现这种转化,必须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切忌“一刀切”和沿用惯例的机械思维,需要精准施策、多出实招。同时,也需要更多发挥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越来越美的上海,我们还有更多期待。
栏目主编:王珍文字编辑:王珍题图来源:视觉中国图片编辑:苏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