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温预警今明两天北京气温超35℃
预计25日至27日将有两次降雨天气。
新京报讯昨日(6月22日)“晴晒当道”,一大早8点多,城区气温已达28℃,古观象台更是31.7℃。随后,不少地方最高气温超过了35℃。昨日下午,北京市气象台发布高温蓝色预警。6月23日至24日,北京大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将达35℃以上。
23日至28日北京日最高气温。图/北京市气象局
北京市疾控中心提醒,如果出现中暑症状,应该立即采取有力措施。首先将病人脱离高温环境,轻移到阴凉通风处,以增加散热;其次可口服凉盐水或清凉含盐饮料。
下周最高气温预计32℃至36℃
最新气象资料显示,下周就一个“热”字,白天最高气温预计32℃至36℃,夜间最低气温预计22℃至24℃,要注意防暑降温。
昨日,广渠路和西大望路十字路口,一名身着防晒服的市民。摄影/新京报记者吴宁
由于光照强,近期首要污染物为臭氧,今天臭氧将达四级中度污染,注意午后尽量避免外出。
预计下周将有两次降雨天气过程(25日-27日),由于时间尚早,天气形势还会有所调整,请大家关注临近预报,注意出行安全。
中央气象台介绍,在华北中南部、黄淮等地,高温天气仍然顽固,尤其是今天,高温范围将扩大,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山西中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最高气温都会达到35℃以上,局地38℃-39℃。24日-25日高温面积有所缩减,但之后又会增大,公众需注意防暑防晒。
南方雨区叠加需防范次生灾害
中央气象台预计,6月23日至25日强降雨区南压,贵州南部、江南中南部、华南中北部等地将自北向南先后出现强降雨,累计降雨量普遍有100~300毫米,局地350~450毫米。
此前,强降雨主要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而此次强降雨区继续南压,湖南南部、江西中南部、浙江南部、福建、广东北部、广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雨和局地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降雨将持续到6月26日至27日。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分析,虽然雨带有明显南压,但前后降雨区仍有重叠之处,产生叠加效应。在其影响下,湖南南部、江西中南部、浙江南部、福建、广东北部、广西等地洪涝及山洪、地质灾害和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高。建议继续加强灾害监测和防范,做好灾害隐患点、病险水库及城乡内涝的防范应对,同时要加强江河雨情水情监测、巡查防守,以及危险区域群众转移避险工作。
提示1
头晕、恶心等症状是中暑先兆
高温天气,市民应该谨防中暑。北京市疾控中心介绍,中暑是夏季的常见病,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机能出现障碍而发生的一组综合征。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处于动态平衡中,当周围温度低于体温时,人体散热以辐射方式为主;当周围温度高于体温或接近体温时,人体散热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但是蒸发受到空气湿度的影响很大,湿度越大,出汗就越少。因此,处在高热、高湿、低风速状况下,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会失调,极易导致一系列不适反应而中暑。
一位市民用手机遮挡阳光。摄影/新京报记者吴宁
中暑有哪些症状?在生活中,以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较为多见。先兆中暑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呕吐、胸闷、心悸、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但体温不超过37.5℃。轻度中暑表现为面色潮红或苍白、气短、大汗、皮肤灼热或湿冷、心率增快、脉搏细弱。
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可能导致死亡。其中,热痉挛的主要表现为肌肉疼痛或抽搐;热衰竭起病迅速,患者常出现眩晕、呕吐、痉挛、昏厥等症状,要给病人喝凉爽且不含酒精的饮料。
提示2
心脑血管病患者尽量减少出行
老年人、婴幼儿、儿童、精神疾病患者及慢性病患者最易中暑。此外,在高温天气里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的体育运动,即使是健康的年轻人也可能发生高温中暑,甚至死亡。
其中,心脑血管病患者应特别注意,高温下尽量少出门,并随时带好常用药,以防高温诱发原发病。由于中暑和其他疾病发病的病因不同,需要区别对待,如果原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感到不舒服,应赶紧到阴凉通风处,口服一些防暑药。若症状很快缓解,可能是中暑;如果不见好转,可能是其他疾病,应尽快服用心血管药物。假如有人出现晕倒或昏迷,并有不明原因的高热,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就近送到医院。
提示3
请勿将婴幼儿单独留在车中
北京市疾控中心提醒,外出时应根据自己的体力决定行程长短,不要过度疲劳,否则,抗暑能力会下降。出门戴上透气、散热及通风性能好的凉帽,打上太阳伞,既可防止中暑,又可预防“日射病”(太阳直射引起的脑部水肿)。此外,应适当补充淡盐水;在室内打开电扇,加速空气对流,但不要直吹身体;空调使用温度不要太低。
随身必备药物可选择: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风油精、仁丹等。
如果出现中暑症状,应该立即采取有力措施。首先将病人脱离高温环境,轻移到阴凉通风处,以增加散热;其次可口服凉盐水或清凉含盐饮料。
此外,尤其应该注意的是,不要将儿童单独留在车中。即使天气凉爽,太阳照射下车内温度仍然会迅速升高并造成危险。即便在车窗留了缝隙,车内温度还是可以在泊车后上升,婴幼儿和儿童若被独自留在停放的车辆中无人看管时,导致严重中暑,甚至死亡的风险最大。当家长停好车辆准备离开时,应确认随行的所有人都已经下车,不要忽视睡着的孩子。
新京报记者邓琦戴轩摄影吴宁
见习编辑丁天校对范锦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