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北京来信)上海等城市垃圾分类管理还有哪些难点需要破解?

原标题:(北京来信)上海等城市垃圾分类管理还有哪些难点需要破解?

摘要:专家普遍认为,混装混运是生活垃圾分类的难点之一。

(北京来信)上海等城市垃圾分类管理还有哪些难点需要破解?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正式实施,上海市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将迈入“法治时代”。全国多地也陆续出台地方法规,明晰生活垃圾基本分类标准。昨日,“有问”云上论坛邀请多位环保专家,共同探讨了垃圾分类难点如何逐一破解。

垃圾分类需要全产业链前后打通

环保研究者阳平坚认为,垃圾分类主要有两大难点:一是居民的素质问题,主要是思想意识层面,大家普遍存有“只图自己方便、不管公共利益受损”的心态;二是与垃圾分类相互适应的硬件配套设施和精细管理问题。若居民完成垃圾分类,但后续干湿垃圾依旧混合运输,或湿垃圾运输过程中存在跑、冒、滴、漏等问题,以及不同垃圾运到处理点后,焚烧、资源化、回收等分类处理跟不上,都会极大影响垃圾分类的效果和积极性。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彭峰表示,对于垃圾分类,政府的宣传力度很大,但是居民对垃圾处理整体系统存在质疑,很多居民认为前段垃圾分类做好了,可后段又可能混在一起。“垃圾再利用是个系统化问题,不能只有垃圾分类投放,还需要让市民更多的了解全过程。”彭峰说。

阿里巴巴集团环保业务负责人曹启明认为,目前全产业链前后端没有完全打通,垃圾分类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分类标准不统一,去向模糊,区域配套产业链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根据细分类别选择不同处理方式

专家普遍认为,混装混运是生活垃圾分类的难点之一。上海政法学院环境法学副教授赵俊表示,干湿垃圾强制分类只是初级分类,垃圾清运机构需要在后续的时段内进一步对干湿垃圾进行细分,根据类别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如回收、填满、焚烧等。如果不进行定时定点投放,垃圾的后续处理不仅耗时、耗财,还可能根本无法完成。这样的系统工程,需要高度的分工合作才可能实现。

阳平坚表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做到精细化管理。要从垃圾的全生命周期考虑,在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到可能的问题。比如净菜进城、湿垃圾包装袋、厨房分类、定点定期投放、运输过程保障、最终处理可持续等问题。

他提出,在湿垃圾后续处理中,大城市可以同园林绿化部门打通,将湿垃圾资源化后的有机质顺利返还绿化系统。农林业发达地区,可以跟农业或林业部门打通,顺利实现有机质还田、还林。

曹启明认为,要解决混装混运的难点问题,在技术上,要打通分类收集和运输环节的数据,每个分类箱(站)装满了多少类型的垃圾,要与分类运输车上的数据相统一。在制度上,要加强监督和执照管理,对违反分类装运的行为进行处罚。

“撤筒”应差异化进行

上海的小区将逐步进行“撤筒”,但有不少居民开始倒苦水。“我们小区都没怎么开过会,楼道里的桶就撤了!”,也有居民说:“桶撤了,居民一开始挺不习惯的,微信群里都炸锅了。”

赵俊认为,作为一项改变公众习性的公益行为,引起抱怨是在所难免的。但作为环境保护的受益者,公众也需要为环保措施的实施承担必要的责任,这种责任除了经济负担,也包括行为约束(如不便捷、不能任性等)。

曹启明建议,各地区应小面积试点,随后优化改进,效果好再全面铺开。“撤筒”,是全撤,还是密度逐步降低、还是有区域差异、小区差异等,需要数据说话,不能拍脑袋搞运动。他认为,我国城市外来务工人口和旅游人口流动性较大,这些人员对垃圾分类的理解未必会有本地小区居民那么深刻,全面撤筒,可能会在某些区域引起环卫问题。

栏目主编:樊江洪文字编辑:樊江洪题图来源:李茂君摄图片编辑:曹立媛

相关阅读: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依法对方正华决定逮捕 江西检察机关依法对杨玲玲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