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政解丨国办印发推进高中改革意见,保障扩大学生选择权
实行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过程,就是全面提高我国普通高中办学品质的过程。
新京报快讯(记者沙雪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我国新高考改革已经进入关键期,《指导意见》的发布回应了社会舆论对高考改革何去何从的关切,为扩大学生选择权,建立与高考改革相适应的高中育人方式,提供了行动指南。
有序推进选课走班,满足学生不同需要
《指导意见》提出,要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并提出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到2022年的目标: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基本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师资和办学条件得到有效保障,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基于此,《指导意见》提出六方面重点任务:
一是构建全面培养体系。突出德育时代性,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强化综合素质培养,拓宽综合实践渠道;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强化其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导向作用。
二是优化课程实施。制定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完善学校课程管理,加强特色课程建设。
三是创新教学组织管理。有序推进选课走班,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优化教学管理,严禁超课标教学、抢赶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
四是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注重指导实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注重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指导机制。
五是完善考试和招生制度。规范学业水平考试,深化考试命题改革;稳步推进高校招生改革,逐步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录取学生的倾向。
六是强化师资和条件保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师培训方式;改善学校校舍条件,完善经费投入机制。
建立与高考改革相适应的高中育人方式
“《指导意见》的发布,对我国全面建立新的高考制度,形成高中新的育人局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熊丙奇认为,高考制度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牵牛鼻子”的改革,之前部分省市试点高考改革时,出现了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跟不上改革节奏的问题,并引发社会议论,担忧高考改革何去何从。《指导意见》的发布回应了社会关切,更为建立与高考改革相适应的高中育人方式提供了行动指南,这有利于高考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提升我国普通高中的整体办学质量。
熊丙奇解释,扩大学生的选择权,是我国新高考改革的出发点和目标。要满足学生的选择权,推进选课走班教学,就需要相应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教学管理机制做保障,也就是育人方式的全面改革。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师资、办学条件保障不足,在实行新高考改革的省市,有的高中限制学生的学科选择,把35种或20种学科组合选择变成有限学科组合选择。同时,由于学校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个性化发展指导,只关注考试分数,导致部分学生功利选科,引起选科失衡。又由于学校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管理能力,选课走班难以为继。面对这些问题,有舆论质疑高考改革方案,认为扩大学生选择权的改革太超前,一些省份对高考改革扩大学生的选择权,也有所顾虑。
“扩大选择权的改革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只有扩大选择权,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发展,培养新时代优秀的高中学生。”熊丙奇认为,我国新高考改革已经进入关键期。在上海、浙江率先启动新高考改革后,北京、天津等4地2017年启动新高考改革。今年4月,广东、江苏等8省发布高考改革方案,从2018年入学的高一学生起进行新高考改革。这8省采取3+1+2方案,给学生提供了12种科目组合。比起之前的3+3方案,3+1+2方案对高中办学条件的要求低一些,但也需要加强高中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加强对学生的选科指导。
熊丙奇说,在这种背景下,《指导意见》的发布将拨开高考改革的迷雾,把招生改革、考试改革、教育教学改革一体化推进,这既可以理解为以高考改革倒逼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也可以理解为以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深化高考改革,“实行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过程,就是全面提高我国普通高中办学品质的过程”。
新京报记者沙雪良见习编辑丁天校对李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