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半辈珍藏军号谱 吹响前进最强音

原标题:半辈珍藏军号谱吹响前进最强音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这是1930年,古田会议召开之后,毛泽东从闽西转战赣南时写下的《如梦令·元旦》中的词句。开篇所指“宁化”,正是中央红军长征的4个出发地之一,毛泽东曾盛赞这里是中央苏区“东方好区域”。苏区时期,宁化的扩红支前运动如火如荼,留下了很多动人的故事。

“这是目前全国唯一一本保存得最为完整,没有任何缺页、漏页,且正规出版的军用号谱,是研究红军军事生活、革命斗争史的极其珍贵的史料。”在宁化县革命纪念馆军号嘹亮雕塑前,原馆长张标发向记者介绍了馆里的镇馆之宝——《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

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这本不起眼的小册子是如何躲过重重战乱,安然无恙保存下来的呢?

不容丢失的“声音情报”

号谱的主人叫罗广茂,是福建宁化县泉上镇马祖庙人,1930年,15岁的罗广茂参加了红军。在他的二儿子罗云清的印象里,父亲个头不高,但声音洪亮。入伍后,罗广茂被选为部队司号员,到中央军事学校陆地作战司号大队学习。可不要小看这个兵种——战争年代,号声就是命令,不仅担负着令行禁止、提振军心的光荣使命,更发挥着震慑敌人的重要作用。

这本号谱是一本用毛边纸黑油墨印的小册子,有40页,封面两边各印有一把军号和鼓槌,顶部印有红旗、五星、齿轮和两杆交叉的枪,中间醒目地写着“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中华苏维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印”3行文字。翻开号谱,可以看到红军生活、训练、作战指令、部队番号、职务等各类曲谱300多首,仅行军作战号就有“跑步前进”“停止前进”“左翼增加”“右翼增加”“向左包抄”“向右包抄”等指令,可以说这是一部不能让敌军得到的“声音情报”。

学习结束后,罗广茂被安排到朱德身边担任司号员。在一次作战中,他不幸中枪受伤,被安置在当地老乡家里养伤。伤好以后,他与部队失去联系,可是这本写满了红军机密的号谱还在自己手上。要是让敌人发现,红军在战场上将完全丧失主动权。想到这里,罗广茂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号谱带回家藏匿起来。途中,由于军号太过显眼,他不得不忍痛把号身丢掉,只保留了号嘴。到家后,罗广茂再三叮嘱母亲妥善保管,之后便躲到了偏僻的地方,以避开敌人的视线。

失而复得的革命文物

一晃10多年过去。新中国成立后,罗广茂想要找回号谱。但母亲年事已高,记不起放在了哪里。母亲过世后,号谱的下落成了罗广茂解不开的心结,号嘴便成了他唯一的精神寄托。

罗云清告诉记者,父亲把号嘴看得无比神圣,号嘴就是他的命根子。他说,父亲一直把号嘴精心保管在箱子里,有时会独坐院中,拿出号嘴吹一吹。尽管听不懂号声代表的指令,但他知道父亲一定是想起了红军,想起了那些牺牲的战友。有一次,他拿着铜制号嘴想要换糖吃,恰好被父亲撞见。父亲专门在饭桌上严肃地批评教育他,说那可是红军的东西,小孩子不能随便动。

1974年,由于连日大雨,罗广茂重新修缮院中谷仓,在谷仓底板上,意外发现一块被油纸布层层包裹的东西。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原来这就是他找寻了30多年的号谱!张标发介绍说,那时候恰逢宁化县革命纪念馆筹建,县里正在广泛征集革命文物。罗广茂在找到号谱的第二天,便带着号嘴一起捐赠出来。为了验证罗广茂是不是真当过司号员,县里还专门找了一位懂五线谱的音乐老师与罗广茂交流。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罗云清说,音乐老师问的谱子,父亲全部都唱对了!

不忘初心的号声永续

上世纪90年代,经国家文物局近现代文物专家组鉴定,这本号谱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号嘴被认定为国家三级文物,一同在宁化县革命纪念馆展出,为众多参观者诉说当年红军将士抛头颅洒热血,一心为国宁死不屈的故事。

令人惊喜的是,宁化师范附小的老师巫朝良与学生一起,吹奏了起床号、集合号等指令,为记者重现了这本旧号谱里的声音。巫朝良说,每次吹号总会想起革命先辈奋勇杀敌的场面,让人热血沸腾。

记者了解到,2018年10月份,我军司号制度恢复与完善工作全面展开,阔别了33年的军号再次在全军奏响。这号声,是一往无前长征精神的延续,是闻号而动纪律意识的载体,更是不忘初心红色基因的传承。

巫朝良说,我们生在老区,长在老区,号声就是革命传统和荣誉感的象征。在教学中,他也常常会用红军长征的故事来培养孩子们的纪律意识和吃苦精神。

相关阅读:
“齐鲁号”欧亚班列首发 救灾物资紧急调拨 通信网络基本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