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双创周背后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思考
京津冀协同创新成绩单
◇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五年累计780.2亿元,年均增速达28.6%;截至今年4月,北京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达75119家。
◇河北省与京津共建科技园区、创新基地、技术市场、创新联盟等创新载体超过210家,2018年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近2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5%。
◇目前,京津冀已建立科技创新券合作机制,遴选三地753家实验室支持企业跨区域开展创新活动。
6月19日,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将落下帷幕。在京、津、冀的分会场上,展示的双创科技产品不仅吸引了观众的眼球,这些“黑科技”产品也勾勒出京津冀双创、协同创新进一步提质的轮廓。眼下,京津冀协同创新成绩斐然,已迈进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无疑这将成为京津冀产业协同强有力的支撑。值得关注与思考的是,虽然风景大好,在京津冀协同创新中,仍有一些课题需要攻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高精尖”也能“接地气”
能把汽车挡风玻璃做成“屏幕”的投影技术、可以时刻跟随“主人”的智能拉杆箱、临床试验结果喜人的抗肝炎新药……在日前开幕的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北京会场主题展上,各类高科技创新成果引得观众纷纷驻足,这些双创成果既“高精尖”又“接地气”。
“你好,潘多拉,我饿了。”在北京云知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展位前,智能家居机器人迅速反应,为发出命令的“主人”搜索出附近的美食信息。
戴上特制的头盔,工作人员坐在轮椅上,只要盯着屏幕思考,轮椅“想”走就走,还能迅速完成加减速、鸣笛、停车等操作。在2019全国双创周北京分会场,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师生带来的脑控智能轮椅引来了观众的围观。据指导教师介绍,头盔里藏着脑电信号传感器,人机实时交互利用视觉诱发脑电波操控轮椅,未来能满足“渐冻症”患者等人群的出行需求。
镜头转向2019全国双创周天津分会场。众多天津本土科技创新企业携带一年来最新研发的高科技产品集中亮相,近百款已经应用于企业生产、贴近市民生活的产品吸引观众争相体验。
在展区,智能安检机、航测无人机、隐形正畸产品都吸引了大量观众。来自科大讯飞的网红产品讯飞翻译机3.0更是人气爆棚,目前支持的语言种类可覆盖近123个国家和地区。天津宝涞智能科技公司研发的电动爬楼轮椅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它可以帮助行动不便人士独自平稳上下楼梯。而在展示区中央,一名观众正戴着头盔,在VR划船机上体验身临其境般的“激流勇进”。
在双创周河北分会场创业就业服务成果展亮相的双创产品也赚足了观众的眼球。展区内,工作人员展示了创新饮料“一摇冰”。“轻轻一摇,饮品在常温下瞬间降温到0-2摄氏度,比放到冰箱中冷藏更快捷更方便。”展区工作人员介绍说,创新饮料“一摇冰”填补了国内外同类产品的空白。
除了“一摇冰”之外,沧州诺信食品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饮品还有“一摇热”。“一摇热”操作简单、快捷,只需按下底部按钮,倒置摇晃1分钟,静置1分钟后,温度可升至50-55摄氏度。“一摇冰”和“一摇热”解决了人们在生活旅行中的不便,让人们随时随地都能喝到冰凉或温热的饮料。特别的是,变温过程不会对饮品的微量元素产生破坏。
双创驶入新跑道
事实上,在2019全国双创周京、津、冀分会场亮相的众多“黑科技”产品,也勾勒出京津冀双创进一步提质的轮廓。
北京的双创不仅成是全国的风向标,也正进一步推动北京打造新经济。在2019全国双创周北京分会场举办期间,北京市发改委通报了北京近年来双创工作的整体情况。近年来,北京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连续五年在全国位居第一,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10倍;北京每日新设科技型企业从2015年的110家增加到2018年的223家,实现翻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2.5万家,同样实现翻番;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正全面助力北京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2018年全市新经济总量达到万亿元水平,对GDP贡献达到三成。
研发投入方面,北京地区2018年研发经费总量超过1600亿元,较2015年增长22%,占GDP比重保持在6%左右,稳居全国之首。
值得关注的是,天津也正用政策推动双创进一步提质。不久前,天津市正式出台《天津市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以下简称《领军计划》),将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加速创新型企业能级提升,加速高成长企业梯度培育,开展“雏鹰-瞪羚-领军”企业评价认定,培育一批“航母级”创新型领军企业。
《领军计划》提出,到2020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000家。开发重点新产品1000项、“杀手锏”产品500项,高技术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推动一批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到2020年,创新型企业梯队基本形成,“雏鹰”企业达到3000家,“瞪羚”企业达到300家,科技领军企业和领军培育企业达到150家,技术领先型企业超过50家。
河北则正在发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2019全国双创周河北分会场上,中科院在冀合作项目展上,来自中科院自动化所、过程所、理化所等10余个研究所的30多个项目进行集中展示。
据了解,2002年,中科院与河北省政府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目前,唐山与中科院共建“中国科学院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先后引进25个研究所入驻唐山;秦皇岛与中科院共建“秦皇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先后引进14个项目团队及2个所企合作平台入驻。近五年来,中科院在河北省转移转化的科技项目超过500个。
有区域经济分析人士指出,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在冀转移转化,不仅促进了河北省经济创新发展,也对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转化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协同创新的新课题
依托于中关村耕耘多年造就的创新生态,京津冀成为了我国创新资源最密集、科技创新成果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北京的创新要素正在向津冀加速流动。
在2019全国双创周北京分会场上,北京市发改委还发布了一组数据:北京的双创敞开了大门,正向央地协同、区域协同创新转变,不仅推动了一批央企重大项目率先在京产业化,还加快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五年累计780.2亿元,年均增速达28.6%;截至今年4月,北京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达75119家。
“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协同创新发展模式已初步形成。河北省与京津共建科技园区、创新基地、技术市场、创新联盟等创新载体超过210家,2018年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近2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5%。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赵燕霞此前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称,近年以双创为重要引擎之一,京津冀在协同创新方面卓有成效,加速了创新要素在京津冀之间的科学合理流动。
此外,京津冀协同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据天津市发改委副主任孙虎军介绍,目前,已建立京津冀科技创新券合作机制,遴选三地753家实验室支持企业跨区域开展创新活动,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运营中心网上服务平台启动运行。
硕果累累的背后也有课题需要攻克。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张智龙认为,借助自身的先发优势,北京对周边的优质资源产生了“虹吸效应”,而河北省科技创新总体水平滞后,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最“短板”。他建议,加速落实推动京津冀地区省部级研发机构的开放共享与协同创新,加快形成一体化、有机衔接、深度融合的工作协调机制。
河北大学校长康乐也谈到了创新要素过于集中的问题:“河北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要加速追赶京津,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为此,康乐建议,应加快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促进三地共建创新要素与资源共享平台,进一步开放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优势资源,促进区域内实验室、科学装置、科技成果等资源共享。
北京商报记者方彬楠白杨/文
贾丛丛/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