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昆明17座调蓄池收储雨污水既能规避雨水洪峰又能避免初期雨水污染河道和滇池还有两座将投入使用
近年来,“雨污调蓄池”这个名词已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广大市民的视线中,那么,雨污调蓄池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到目前为止昆明有多少雨污调蓄池?这些雨污调蓄池发挥了哪些功效?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昆明排水设施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昆明排水公司)相关负责人。
昆明建成17座调蓄池
“简单来说,雨污调蓄池是一种空间较大的雨水、污水收集设施,一般可建造于城市广场、绿地、停车场等公共区域的下方,主要作用是把雨水、污水径流的高峰流量暂存其内,待最大流量下降后,再从调蓄池中将水慢慢地排出。既能规避雨水洪峰,实现雨水循环利用,又能避免初期雨水对承受水体的污染,还能对排水区域间的排水调度起到积极作用。”昆明排水公司副总经理赵思东解释说。
为有效地拦截、收储、转输合流制区域的雨污混合水,发挥错峰处理的功能和作用,“十一五”期间,昆明市一次性开展了17座市政雨污调蓄池建设,其中6座位于五华区、3座位于盘龙区、2座位于官渡区、6座位于西山区。这也使昆明成了继上海之后,全国第二个大规模建设调蓄池的城市。
2014年5月,昆明市第一座调蓄池——海明河调蓄池建成投运;2016年6月,17座调蓄池全部建成投运,总容积达21.24万立方米,交由昆明排水公司完全接管运行。“海明河调蓄池设计容积2.8万立方米,是目前我市最大的调蓄池,在雨季来临时,可以收集周边5平方公里的全部雨污合流水。其他调蓄池的容积多在7000立方米至1.2万立方米之间。”赵思东介绍说,这些调蓄池都是地下式结构,为了确保运行安全,并保障管理值守人员的安全,将管理值班室设为地上式,用于日常运行管理及放置配电柜等。调蓄池上部结合周边环境进行绿化景观布置,除值班室和检修通道外,其他区域均为绿化景观。
“在下大雨、污水处理厂满负荷或超负荷运行时,我们就会将雨污混合水或者污水收集进调蓄池,当污水处理厂有多余的处理能力后,再将调蓄池中的水接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大大降低了河道、滇池的污染负荷。”赵思东介绍,截至2018年底,这17座调蓄池已累计蓄水4173次,蓄水总量约6199.1万立方米,其中2018年全年累计蓄水988次,蓄水量约3432.62万立方米。
关键的每年“第一场大雨”
经过数月的干旱季节,地表都会累积大量的污染物,每年第一场甚至第二、第三场大范围降雨袭来时,就会将这些污染物冲刷至雨水中,如果此时不将雨污合流区内具有高浓度污染负荷的雨水收集后进行处理,那么,这些污染负荷势必将进入河道,最终进入滇池造成污染。而往往此时主城区各座污水处理厂会处于高负荷或超负荷运行中,因此,将雨污合流区内超量的“第一场大雨”雨水收集、储存起来,也就成了调蓄池承担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为了尽量将雨污合流区内的初期雨水收集起来,每年旱季时我们都会对所有调蓄池进行清淤,开展设备检修,确保各座调蓄池都能正常运行。”赵思东表示。
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电脑操控开闸、闭闸,实时显示各台设备运行情况,何时进水出水、进出水量多少系统全程自动记录……这是13日记者在乌龙河调蓄池见到的一幕。“拿6月12日晚间到13日凌晨昆明主城区降下的今年‘第一场大雨’来说,12日下午2点40分左右,我们就收到了主城区即将迎来强对流天气的预警,我们就准备好降雨发生后随时启动调蓄池。”赵思东介绍说。
12日晚上7点开始,昆明主城区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主城3小时累计雨量超20mm以上(暴雨级别)的雨量站有9个,超50mm以上(大暴雨级别)的雨量站有1个,而这场大雨也使得多个雨污混流区内的初期雨水量激增。
“在这场大雨中,我们根据各地降雨量,在晚上7点至9点期间先后启动了16个调蓄池,至13日上午8点,共收集、储存雨污混合水16.5万立方米,既控制了初期雨水对受纳水体的污染,又发挥了很好的错峰调蓄作用,大大降低了初期雨水带来的污染负荷。”赵思东表示。
不断丰富调蓄池新功能
除了规避雨水洪峰,避免初期雨水污染河道和滇池,对排水区域间的排水调度起到积极作用外,近年来,我市还“先行先试”,不断丰富调蓄池的新功能,使其在旱季也发挥功效,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发展。
“旱季时,由于用水量的波动,比如说早、晚用水高峰期,部分污水处理厂也会出现满负荷或超负荷运行情况,这时我们就会将超量污水收储进调蓄池,待夜间或其他污水处理厂有多余处理能力时将污水接入污水处理厂。”赵思东告诉记者,金色大道调蓄池、麻线沟调蓄池和白云路调蓄池就是3个常年24小时开闸运行的调蓄池。
此外,我市还实施了调蓄池挖潜增效应急试验项目,在昆一中调蓄池还建设了污水处理设备,在日常收集雨污混流水或生活污水后就地进行处理,经处理后的中水直接用于绿化灌溉。目前,正在学府路调蓄池、采莲河调蓄池、明通河调蓄池建设就地处理设施,以增加雨水利用率。
“除了市政雨污调蓄池,近年来我市还逐年在入滇池主要河道及支次沟渠、滇池面山区域修建调蓄池,除了防洪、削减进入城市的雨水总量外,还能大大降低面山雨水泥沙量,提高雨水利用率,为滇池治理和防洪防涝贡献力量。”赵思东介绍说。
赵思东向记者透露,位于昆明市第三水质净化厂附近和郑和路沟附近,设计容积分别为2.4万立方米和1.4万立方米的两座新建市政雨污调蓄池即将完工,预计再过1至2个月就可投入使用,届时,我市的市政雨污调蓄池数量将达19座,总容积也将增加至25.04万立方米。(昆明日报记者孙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