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网红在切尔诺贝利打卡,这种无脑行径可休矣

原标题:网红在切尔诺贝利打卡,这种无脑行径可休矣

描绘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的HBO迷你剧《切尔诺贝利》近来成为全球爆款,不但超越《地球脉动》成为了史上评分最高的电视节目,还让HBO在与奈飞、亚马逊的市场大战中扳回一局。

剧的热播,带来了大众对灾难的讨论,也拉升了灾区的旅游产业。据报道,近期前往切尔诺贝利地区旅游的人数上升了30%到40%。但硬币总有两面,这带来一个非常尴尬的事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遗址景点成了网红景点,全世界的大批游客前去打卡,其中不乏社交媒体上的网红。

为搏眼球,他们在污染区不穿防护服拍照,甚至有人半裸拍照。要知道,灾难距离今天不过短短三十余年,切尔诺贝利灾区的核辐射依然存在,还有很多地区的核污染没有清除,进入现场,需要按规定穿戴好防护服。但是最近这些网红们为了搏出位,在现场进行花样百出的“行为艺术”,着实让人惊诧于为了吸引眼球而不惜生命的荒诞,愤怒于消费苦难而对逝者不敬的无知。

网红在切尔诺贝利打卡,这种无脑行径可休矣

国外“网红”们在社交媒体发出的切尔诺贝利“打卡”照。

此前,我们不断地批评国内网民为了流量而无下限炒作,比如一些人入戏太深而把演员当成角色本人骚扰的情况,更有像《都挺好》播出后成批涌向取景地半夜敲门要一窥究竟而扰民的主儿。《切尔诺贝利》热播带来的这一话题,让我们发现这是一个世界级的现象,互联网催生了大批的“草履虫网民”——为了一时的快感,而不惜生命、无视法则或他人正当权益,做出各种无脑行径。

但也并非事出无因。6月12日,“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发布了2019年互联网趋势报告,披露今年全球互联网用户达到了38亿人,渗透率超过了 50%。互联网是人类的一大发明,在消除信息不对称,降低传播成本上面居功甚伟,却也孕育了无数怪现象。网络在某种意义上隐匿了参与者的身份地位、财富等差异,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取一份虚拟世界的认知,从而为网红创造了生存土壤。38亿网民的巨大市场空间,意味着更多的不同于现实世界的机会,群体极化、网络暴力也都有了温床。此次,网红打卡切尔诺贝利灾区即是群体极化的一个表现。

关于切尔诺贝利事故,早已有无数的影视节目、书籍进行了详尽的记述、演绎,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代表作之一即是《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出生于乌克兰的她以口述史的角度来还原这场史无前例的大灾难。

网红在切尔诺贝利打卡,这种无脑行径可休矣

《切尔诺贝利》剧中,身先士卒的小人物。

但是在大众层面往往最关心的是灾区有哪些变异的物种,比如网络上最受欢迎的话题之一就是谣传灾区生活着个头比人大的老鼠。真正理性、冷静的反思,往往行之不远。即便有了一个足够引起重视的话题,最后也会成为八卦的阵地。诚然,人人都有表达的自由,但是在灾难面前,有些“表达”似乎可以休矣。

□何殊我(评论人)

新京报编辑吴龙珍校对吴兴发

相关阅读:
民进党公布台当局领导人初选民调:蔡英文战胜赖清德 两岸快评:无论谁参选 两岸关系都是必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