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留住“北京雨燕”京津冀签署《雨燕计划》
新京报讯 6月8日是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正阳门管理处联合京津冀30余家博物馆、旅游景区、大中小学校以及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举办“正阳之夜——留住北京雨燕”活动。活动围绕“北京雨燕生态研究与文化保护”系列主题展开,同名展览从北京雨燕的生物介绍、文化传承以及社会保护的角度,介绍了社会各界对“北京雨燕”的关注与保护。同时,2018年“雨燕栖息与古建保护”系列课题汇报中指出,雨燕粪便为中性,对木质古建不构成腐蚀作用。活动现场,来自京津冀三地博物馆与文化企业还联合签署了《雨燕计划——京津冀博物馆研学合作协议》,计划将“北京雨燕”的故事融入博物馆研学与社教工作中。
大量雨燕在正阳门城楼周围飞翔。“北京雨燕”是北京的生态符号之一。
1870年,英国博物学家在北京第一次采集到雨燕的标本,并将其命名为“北京雨燕”。
作为一种夏候鸟,每年四月初,雨燕从遥远的南非飞抵北京。众燕齐飞,与古建相映成趣。
被称为“北京雨燕妈妈”的正阳门管理处的袁学军,就2018年开展的“雨燕栖息与古建保护”系列课题进行了专题汇报。
游客观看“留住北京雨燕”展览。
“北京雨燕”专题片向观众介绍了正阳门管理处在2018-2019年间为留住北京雨燕所做的大量观测与保护工作,以及来自社会各界人士对雨燕的救助与关爱。
海淀实验小学的学生表演《北京雨燕》校园科普剧。
新京报记者浦峰摄影报道
编辑殷楠校对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