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怎样寻找“中国味”写好“中国味” 2019上海高考作文题延续多年命题方向

原标题:怎样寻找“中国味”写好“中国味” 2019上海高考作文题延续多年命题方向

怎样寻找“中国味”写好“中国味” 2019上海高考作文题延续多年命题方向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昨天是高考首日。2019年高考上海卷的作文题命题理性大气,给予考生非常大的应考空间,以及充分回溯个体经验的可能性,延续了多年的命题方向,具有贴近生活、注重思辨的特征,体现海派风范、标杆作用。

考察综合思辨能力

今年高考上海卷作文命题注重引导考生对材料整体性的把握和分析,注重引导考生对世界观、认识观的体察和理解。这一命题对大多数考生来讲,都能写一写,然而对此认识的深浅将决定作文的优劣高下。在这点上,命题依然充分体现了海派作文的思辨性特征。

“中国的音乐是怎样的,世界的音乐是怎样的?在思考中、文字中,把学识、见识、知识比较好地融合在一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杨俊蕾认为,作文题考查的是学生综合思辨能力,以及对于既有材料的逻辑性加工,也考查了独立思考能力。在对中国味的梳理中,可以表达中华的文化自信,写出跨越边界的形式美文,在文字中携手周游,从中也能看出当下不断推进将美感教育和学识教育、学业教育相融合的导向。

在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长黄荣华看来,今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的大主题是——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时代,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具体到题目而言,音乐如此,其他更是如此;由音乐“中国味”到其他中国味,最终是“文字”的中国味,“语言”的中国味。汉字、汉语是我们的“身家性命”,是我们存在的家,这是当下语文教育、母语教育的重要议题。这个题目呼唤我们对自己拥有的几千年民族文化进行深情地回顾、体认、欣赏。

启发如何去认识事物

“题干简洁明了,考生能轻松读懂题目,在审题上不给考生设置阅读障碍。”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高中语文教研员胡根林注意到,今年作文题和往年略有不同。往年的作文题的主干都是反映普遍和概括的社会现象的材料,如2018年“被需要”,2017年“预测”,2016年“评价他人生活”等,都是人们生活中普遍会遇到的情况,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谈感悟谈思考。本次作文题主干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从音乐的范畴,谈接触外部不同的、差异性的音乐帮助加深对自我的、民族性音乐的理解;第二句话提醒考生,并非就音乐谈音乐,而是从音乐范畴拓宽开去,谈谈人如何去认识事物,具有材料作文的典型特点。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黄玉峰表示,这是一道由感性而深入到理性的作文题。从题目要求写出感悟而言,还可以写如何对待民族精华、如何向他人学习、如何在对比中正确认识自我等。

相关阅读:
泉州一高考生突然失联 老师交警上演10分钟紧急寻人 河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达11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