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百名红通人员”收网过半彰显惩腐震慑力

原标题:“百名红通人员”收网过半彰显惩腐震慑力

2019年5月29日,在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统筹协调下,经云南省纪委监委不懈努力,“百名红通人员”、外逃职务犯罪嫌疑人肖建明主动回国投案并积极退赃。这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第10名归案的“百名红通人员”,也是开展“天网行动”以来第58名归案的“百名红通人员”。(据5月3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报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惩腐发出的“百名红通人员”“通缉令”威力巨大——目前,我们已经看到“天网行动”以来,“百名红通人员”收网过半。这样的成效取得,显然与我们当前坚持的铁腕反腐密不可分,也与我们当前惩腐的高压态势所产生的震慑力密不可分。

保持惩腐震慑力,是让纪律和法律“带电”与“长牙”的关键。纪律和法律如何发挥“带电”与“长牙”的威力?显然,要保持惩腐的震慑力。没有这样的震慑力,违法乱纪者心中的那份对纪律和法律的“敬畏”就会荡然无存,他们的侥幸心理就会依然占据上风。既然无所“畏”,就不会主动“归网”。唯有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信号,持续释放不主动投案就必然是“死胡同”一条的声音,让高压反腐的震慑力如利剑高悬,纪律和法律的“带电”“长牙”效应才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保持惩腐震慑力,是建设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坚强保障。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建设,就是要建设一个没有腐败污染源的“山清水秀”环境。要通过让“红通人员”归网,受到法纪的公正制裁,体现法纪的刚性和威严,表明涉腐必受惩的强大决心。那些逍遥法外的“红通人员”无疑是对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建设的恶劣破坏者,虽然他们脚底“抹油”,逃之夭夭,但是,他们造成的恶劣社会影响和腐败余味,就如洒向大地的“酸雨”般,对生态的破坏力极强。唯有让这些政治生态的“破坏者”最终“归网”,才有助于树立惩腐威信,促使政治生态的向好。

保持惩腐震慑力,是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的重要体现。海外不是惩腐的死角,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就表明对腐败分子的斗争是不存在休止符的,是要必须一打到底,除之务尽的,腐败分子没有“特殊”的安身、藏身之处。反腐败斗争具有持续性,郑重地宣告:只要腐败分子一日不受到惩治,只要腐败分子还占有生存的空间,只要腐败分子还在“路上”,就要坚持穷追猛打,就要打好反腐败的攻坚战和持久战,就要让惩腐的震慑力不减,让腐败分子始终“又恨又怕”,让腐败分子无论身处何方,躲于哪一处,都“心惊胆战”,惶惶不可终日,最终迫使腐败分子“无路可走”,唯剩“摧网”是唯一出路。

惩腐不可不用铁腕,唯有铁腕才形成震慑。猛药方可去疴,重典方可治乱。“百名红通人员”收网过半彰显惩腐震慑力,那些陆陆续续落入“天网”的“红通人员”,他们的“归网”表明:惩腐没有国界,远逃亦是徒劳,违法乱纪攥取好处,躲不到天堂去,终要付出代价。(桂平市纪委监委陈谊军)

相关阅读:
专家:美方支持蔡英文态势极为明显 但不足以胜选 英国用上华为5G 特朗普的人赶去了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