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时隔8年中国防长再亮相 今年的香会中美如何交锋

原标题:时隔8年中国防长将再度亮相,今年“香会”中美如何交锋?

5月31日,亚太地区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防务安全论坛——香格里拉对话会将正式拉开帷幕。为期三天的“香会”,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也将赴会,并于6月2日发表主题演讲,这将是中国防长时隔8年再度亮相“香会”。

由于“香会”长年由西方主导,免不了拿中国说事,南海等敏感议题更是“年度大戏”中的“必点曲目”,因此论坛也被戏称为“围攻大会”。即便如此,中国不但10多年来从未缺席,诚意满满,还凭借这一平台“广交友”“谈政策”“捍主权”。此次防长亲临会议,将如何缓解外界对中美之争的担忧、寻求维护亚太安全稳定的最大公约数,值得期待。

“麦霸”美利坚

根据官网发布的会议议程,“香会”首日将同以往一样,邀请一位本地区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发表开幕晚宴演讲。去年主办方邀请的是印度总理莫迪。为了让更多人在晚宴上相互结识,主办方还会特意打乱国籍安排座位,给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军装的代表开启一场“会友局”。尽管当天会议不会正式开始,但各国防长可以自行安排双边或多边会见。

据外媒消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将在31日发表主题演讲,内容包括美国和中国之间稳定和建设性关系的重要性。鉴于他2015年在“香会”的主题演讲中也谈到了权力平衡的变化,以及他最近评论过东南亚国家如何选择盟友,他的言论将十分具有吸引力。

在第一天的热络“社交”结束后,会议于第二天进入“严肃”的正题。当地时间6月1日上午8时半,美国代理防长沙纳汉将在首个大会专场中就“美国对印太安全的愿景”发表演讲。当天还安排其他2场专场大会和6场平行分论坛。6月2日上午8时半,中国防长将在首个大会专场中就“中国和全球安全合作”陈述己见。

“香会”的正式名称是“亚洲安全峰会”,首创于2002年,是由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主办、新加坡国防部提供支持的地区安全多边论坛,因每年五月底或六月初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大酒店召开而得名。

创办17年来,“香会”通常邀请亚太地区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作主旨演讲,参会主体是亚太国家的国防部长、武装部队司令等防务和军队高官,以及部分智库专家学者等,具有“一轨半”的显著特点。

同另一享有盛名的全球安全对话平台“慕尼黑安全会议”相比,“香会”更加侧重讨论亚太地区安全架构和热点问题。由于中美大国博弈牵扯其中,“香会”的火药味也比“慕安会”更加浓重。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香会”是中美关系的晴雨表、西方对华态度的温度计、亚太安全形势的风向标。

参加过数届“香会”的中国军事科学学会高级顾问、退役少将姚云竹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在前几届“香会”中,美国利用自己的话语优势和事先设计好的语言,以“扣帽子”的方式强行建立起一个指责中国“破坏地区既有秩序”的语境。2016年,美国时任国防部长卡特竟然在25分钟的演讲中38次提及“基于规则的秩序”。那次会上,法国、英国防长出于他们所谓“共同的世界观、同盟合作的整体性和在亚太的共同利益”,积极呼应美国大谈维护“基于规则的地区秩序”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他们在暗指谁。

可见,西方搭台的“香会”,为美国霸占“麦克风”提供了便利。而且,美国政府也十分重视利用这个平台彰显其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存在和同盟体系的“牢固性”,每次都派出庞大代表团与会,成为其亚太防务政策一项传统的“行为艺术”。长此以往,就形成了“美国当麦霸、其他西方国家伴唱”的潜规则。

中国“抢麦”

为了破解西方的话语霸权,中国一直在香会上采取积极进取的行动,从维护国家主权、维护地区和平的大局出发,发出掷地有声的声音。

2007年,中国一改过去仅由军事专家学者或较低级别官员以个人身份参会的做法,首派高级别代表团参加“香格里拉对话会”,带队的是时任副总参谋长章沁生上将,姚云竹就在团中,那也是她本人第一次直击“香格里拉对话会”。

姚云竹至今仍记得会议开幕那天早晨,戎装严整的解放军代表团一走进大厅,就被记者们团团围住,眼前镁光灯闪成一片,握着话筒和录音笔的手臂挡住了前行的道路,大家费了好大劲才挤进会场。“显然,外界意识到这是一个转变,中国军队开始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同世界进行对话了。”

2011年,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参会,这是中国防长首次出席“香会”,也是最高级别的代表团。其后中国代表团多保持在总参副总长级别。2017年和2018年,中国派出“学院派”人物——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何雷中将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参会。

与中方阵仗“升级”相伴的,是中美立场的激烈交锋、碰撞。从2013年姚云竹向时任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连发四问,到2018年何雷中将旗帜鲜明地重申台湾问题四大观点,再到赵小卓大校对美军所谓“自由航行”的“硬怼”……中国代表既讲礼,也讲理;对美国的无理取闹既奉劝,更奉陪。

谈及此次中国时隔8年再派防长参会,姚云竹认为,可能有三方面考虑。

其一,各方认为“香会”是一个重要的国际交流和国际博弈平台,防长参会有助于西方国家和地区国家更深入了解中国的防务政策、军事战略,以及中国对地区事务的看法。“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应该充分加以利用。”

其二,一国的防长能够享受到会议的特殊待遇——大会专场发言(为时45分钟左右,另有15分钟提问)。相比之下,较低级别官员参会,往往在平行分会场发言。这就让中方有比较多的时间系统阐述政策主张,获得更多关注度。外界也能听到更权威的声音。

其三,美国代理防长沙纳汉预计在6月1日阐述美国“印太战略”的细节。而在后一天的首节大会专场发言中,中国防长可以对美方的政策主张予以适当回应。在国际格局剧烈变化的当下,这样的安排有助印太国家了解中美两个大国在该地区的安全和军事防务理念。

“我们是到那边抢‘麦克风’,”从首届“香会”起已多次参会的复旦大学教授、上海美国学会副会长沈丁立说。他表示,过去级别低一些的中方参会官员往往不具备在大会第一天发言的资格,被安排到其他平行分会场或最后一天。等到中方发言时,美方可能已经讲完走人了,没有留给中方反击美方批评的机会,但这次状况可能大不一样。

“我们是要去积极发言而不是回避发言,化被动为主动,化客场为主场。这有利于消除南海周边国家对中国发展意图和发展能力的疑惑,通过这种更自信的做法让其他国家对中国和平发展意图有更深切的认同。”

“稀粥”到“干饭”?

在谈论此次对话会的核心议题时,不少外媒不约而同地指向趋于紧张的中美关系。“考虑到不断加剧的美中竞争近几周受到的地区和国际关注,这个话题预计将占据这次对话会的头条,”美国外交学者网站说。

文章指出,香会上反复出现的焦点之一往往是美中关系的状态。今年尤其如此——无论是美国政府对华为公司采取的行动,还是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在日本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上可能举行的会晤。但更大的背景是,过去一年里,不断加剧的美中关系紧张已经逐渐具体化,它现在越来越像是一场更长期的美中竞争。

外媒透露,沙纳汉将在“香会”上公布美国“印太战略”细节,为特朗普政府的亚太政策骨架上“添点肉”。自特朗普在2017年的APEC会议上谈及“印太梦”以来,具体的政策细节一直相当缺乏。最近,有学者在美国媒体上发文称,特朗普的印太战略有“三大支柱”——安全、经济和治理,特别是尊重“民主、人权、良治和公民社会”。但总体来说,这个战略仍然是“一碗稀粥”,沙纳汉的演讲将受到密切关注和剖析。

“即便把‘稀粥’煮成‘干饭’,美国的印太战略还是在玩虚的,空到不能再空,”沈丁立说。“归纳起来两条,第一,要求这个地区实现所谓‘民主自由’;第二,确保印太地区的‘自由航行通道’。”人们不禁质问:只有美国的民主才是真民主吗?还有,谁阻塞了印太航道?中国可没有阻塞,中国一半货物海上出口,最怕阻塞。事实上,这些都是美国的借口,它害怕中国在领海形成军事能力、对美国进入该区域的战略资产形成威慑,因此提醒中国自己有遏制的能力。中国最好的应对就是,坚守诺言,和平发展。

观察人士注意到,美国海军日前加强了在中国南海的所谓“航行自由行动”。仅在本月,美国就2次对中国的海上主权发起挑战。鉴于此类行动历来都是每月一次或每两月一次,美国咄咄逼人的姿态显得格外不寻常。

此外,尽管特朗普奉行“美国优先”,但华盛顿与印太盟友的安全合作并没有“松劲”。美国军方扩大了与泰国的年度“金色眼镜蛇”演习,参与演习的美军人数几乎增加了一倍。去年8月,美国宣布将在印太地区投资1.13亿美元,聚焦新科技、能源和基础设施项目,也被视为迈出了“印太战略”的“经济步子”。而上任伊始就把中国“念叨”了三回的沙纳汉,也在造访新加坡的同时开启亚洲行,到访印尼、日本、韩国等地,一方面修复同盟友的关系,另一方面加大施压力度,让盟友和防务伙伴配合美国在印太地区的行动。

姚云竹认为,眼下整个亚太地区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一些热点问题持续发酵。中美经贸摩擦产生溢出效应,在科技、人文、安全军事领域均有波及。中美在台海、东海、南海的博弈呈现新变化——台湾问题上,斗争趋于尖锐,从去年开始中美在台湾问题上达成的默契受到冲击。南海方面,美国继续以所谓“航行自由”采取挑衅行动,插手中国和周边国家的领土纷争。在上述两个老问题上,美国比以往更加高调,发生军事摩擦可能性升高。东海问题则由于中日关系改善趋于稳定。中美交恶也让地区国家希望保持地区稳定的愿望难以实现。大多数国家被迫面临“选边站”的痛苦选择,破坏了经济发展态势。

防止亚洲全面冷战

“在中美关系紧张升级之际,印太领导人需要在维护地区和平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著有《亚洲新战场:美国、中国,以及对西太平洋的争夺》一书的菲律宾学者理查德·加瓦德·海德林指出。

文章认为,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近来对美国的批评越来越多,认为特朗普异常咄咄逼人、前后矛盾,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不确定性和好战,构成了美国外交政策的特征,这是一种有害的组合,尤其是因为特朗普“有时可能一天改变三次主意”。对于不少像马哈蒂尔那样的印太地区国家领导人来说,他们设想的是一个和平的太平洋秩序。在这个秩序中,并非单一力量主导一个高度复杂和多样化的地区。文章建议,印太地区的各个参与方应当开展积极的外交和对话,与中美两个大国接触,并在必要时拒绝被拉拢到某一阵营。最至关重要的是,要防止亚洲爆发全面冷战。

在姚云竹看来,现有的亚太多边安全架构属于热战、冷战遗留性质,仍是分散的、碎片化的、叠层架屋式的,甚至是局部对立的。在这样一个架构里,美国顽固地要求继续保持主导甚至主宰地位,对块头越来越大的中国排挤而不是包容,这难免产生更多的相互疑虑和摩擦,影响本地区国家合作处理矛盾与热点的意愿和效能。

未来的亚太地区安全架构必须是包容的,能够容纳各方利益——既容纳美国的持续存在,也容纳中国、俄罗斯在东亚、中亚、南亚的安全利益与合作。未来的亚太地区安全架构应能在整合各方关切的基础上解决地区安全问题,有效避免战争和冲突,而不是建立在对抗思维之上。

专家认为,虽然中美的明争暗斗可能成为此次“香会”的主旋律,但当中也可能出现合作之声。五角大楼已经表示,在危急时期,尤其要将“保持公开”和“清晰沟通”视作重中之重;中美关系既包含竞争因素,也包含合作因素。两国防长在“香会”期间会面,能否求同存异、增信释疑,将成为一大看点。“事实上,中美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以及地区热点问题上,拥有共同的想法主张,也在共同采取措施,这些观点往往在分会场上得到集中反映。”姚云竹说,“媒体不仅要关心‘互怼’,合作同样值得关注。”

责任编辑:王亚南

相关阅读:
夜读 5月29日,这些消费新闻别错过 外卖小哥送餐上门惨遭小狗猛追 吓得跑松裤子还丢了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