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调查显示,公众支持更简单的垃圾分类方式

原标题:调查显示,公众支持更简单的垃圾分类方式

超过七成的受访居民认为生活垃圾应当分为三类及三类以下,易于操作。

新京报讯(记者李玉坤)2019年4月起,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为配合“大力促进源头减量,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议案督办,委托专业调查公司,对在北京市16区内连续居住半年及以上的普通公众进行生活垃圾管理情况调查分析。调查显示,公众支持更简单的垃圾分类方式。

调查:超七成受访居民认为生活垃圾应分三类及三类以下

调查发现,北京市公众对生活垃圾分类有一定认知,但实际上对生活垃圾的分类行为习惯尚未形成。他们普遍支持“更简单”和“更容易”的垃圾分类方式,相比较而言对于有直观经济价值的“可回收垃圾”有较高的准确投放率,而对于“厨余垃圾”因其主观原因存在较多行动障碍,较少比例的居民能做到有效分类。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将生活垃圾分为“餐厨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建筑垃圾、废旧家具等大型废旧物品、农村灰土、有害垃圾”等多种类型。调查数据显示,本市居民普遍支持更简单和更容易的生活垃圾分类方式,有超过七成的受访居民认为生活垃圾应当分为三类及三类以下,易于操作。

数据显示,有四分之三的受访居民可以比较接受和认同“垃圾分为三类或更少类”。其中,有45.1%的受访者认为生活垃圾可以分为三类,29.7%的受访者认为可以分为两类。另有17.5%的受访者认为可分为四类。

建议:坚持干湿分开,准确投放厨余垃圾

调研发现,北京市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义和价值有高度认同,但对分类概念和方法缺乏成熟的认知,解决居民垃圾分类中的实际操作问题,可有效改善垃圾生活管理现状。

记者了解到,除了对可回收垃圾通过再生资源利用外,当前北京市的垃圾末端处理设施都是按照干(其他垃圾)、湿(餐厨)垃圾分类的处理模式而建设,前端无论如何细分垃圾,到了末端处理也只能通过二分法进行处理。

5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委员和代表,开展了议案督办调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伟在调研中也表示,垃圾分类方法要简明可行,并与末端的处理方式相对应。

研究认为,考虑到干、湿垃圾“二分法”,可引进和推广“三桶一袋”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居民家庭户中设置三个垃圾桶和一个回收袋,即“湿垃圾桶”“厕垃圾桶”“干垃圾桶”和一个临时存放可回收垃圾的“回收袋”。

前端的不可回收垃圾只要通过“干、湿垃圾二分法”分类,即把所有的干垃圾和易腐烂湿垃圾分类投放即可实现垃圾有效分类。在进入末端处理时,干垃圾可进行工业化再分选,分选出有价值部分再回收资源化利用,剩余残渣部分进行焚烧处理;而湿垃圾主要用于生化或堆肥处理,转化为沼气等可再生能源。

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办相关负责人解释,目前,北京市垃圾分类方法为“四分法”——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是符合国家要求,也是目前最简单的分类方法。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必须将有害垃圾作为强制分类的类别之一,同时参照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再选择确定易腐垃圾、可回收物等强制分类的类别。”“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简便易行的分类方法。引导居民将‘湿垃圾’(滤出水分后的厨余垃圾)与‘干垃圾’分类收集、分类投放。”“干湿分开”是政府一直在倡导的垃圾分类技术路径。

新京报记者李玉坤编辑刘丹校对危卓

茅台狂人袁仁国多面人生:回乡没官威 抽一般的烟 “一美”首次来华!《黑凤凰》“X教授”麦卡沃伊登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