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领跑通讯业“光之速度”——来自西宁(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蹲点报告(三)

原标题:领跑通讯业“光之速度”——来自西宁(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蹲点报告(三)

196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高锟曾提出:“只要解决好玻璃纯度和成分等问题,就能够利用玻璃制作光学纤维,从而高效传输信息。”这一设想提出之后,有人称之为匪夷所思。但在随后日新月异的发展中,这一“神话”成为了现实:承载了信息的光在石英玻璃制成的光纤中运行。

今天,不论你打开电脑网络或者连接手机Wi—Fi,不论你是网上办公或者休闲娱乐,背后提供支撑的正是光纤网络,这个多年前让人们觉得“不可思议”的信息传输方式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

然而,许多人并不知晓,为全国光纤网络供应支撑之一的就是青海中利光纤技术有限公司。截至目前,企业用细达245微米的光纤网络输送讯息上千万万芯公里,连接起来可以绕地球好几千圈。

也许,此时此刻你正在从事的通讯活动,就是中利光纤为你做着支撑。也正是这家地处青藏高原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全国乃至世界通讯行业做着积极贡献。

“125微米”的技术升华

曾有人提出,地球的沙子和宇宙中的恒星,谁才最多?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各种各样的太空望远镜和研究都在缩小这个数字的范围,但它仍然不完全为人所知。而干旱地区占地球陆地面积的20%以上。70%的地球被水覆盖,这意味着剩下30%可以近似为“沙质”。

虽然星星和沙子的问题我们无法准确回答,但我们可以得到另一个答案——地球上的沙子多到无法计数,而沙子的主要成分就是硅。也正是这个遍布世界各地的元素,成为了我们今天拉近世界各地距离的“光纤”的主要成分。

光纤只有245微米细,但这如同发丝般纤细的玻璃体中所蕴含的人类智慧和科技成分难以计量,并且依托它支撑起了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青海中利光纤就是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一分子。

2013年8月,西部地区第一家集光纤预制棒和光纤研发、生产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利光纤正式入驻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川工业园区,至此开启了高原光通讯的新“征程”。

“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通讯,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到商务往来,到3G、4G、5G的运用,再到村村通工程,大数据运行以及海量数据的运输都离不开光纤。”青海中利光纤总经理谢康说。

责任有多大,能力就要有多大。由于光纤拉丝所需的光纤预制棒生产需要极高的技术含量,截至目前全国光纤预制棒的生产企业也不到10家,而中利光纤不仅有能力生产光纤预制棒和光纤,并且光纤产品性能得到了三大通信运营商的高度认可,广泛应用于国内光纤通信网络建设。

借助国内通信事业的高速发展,企业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光之速度”。据统计,自企业投产以来,已连续四年盈利能力成倍增长。随着2019年三期项目的投产,企业即将形成年产1000吨光纤预制棒的生产规模,企业也即将跃居行业前五强。

“洁净之地”的绿色发展之路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虽然环境无比纯净,但生态也极其脆弱。为此,能落户青海的企业务必经过严格的筛选。

“能落户青海是政府对我们企业的信任,同时,我们对自己企业绿色发展也是要求严格,我们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也正在积极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节支降耗的发展之路。”谢康表示。

——在光纤制造行业领域首次实现上下游产业结合的循环模式。

其实企业在建厂时就选择毗邻生产多晶硅的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由亚洲硅业提供生产光纤预制棒用的主要原材料“四氯化硅”,也是多晶硅生产过程中的附属产品,至此,在光纤制造行业领域首次实现了上下游产业结合的循环经济模式,公司三期项目达产后,每年将消耗四氯化硅8000吨左右,为企业节省大量原材料成本。

——干式废气处理,99%以上的二氧化硅粉去除率及粉尘收集再创收。

一期项目采用行业内广泛使用的湿式废气处理设施除尘,为此,企业产生的工业废水不外排,采用三效蒸发再循环使用。因废水不外排,废水中的二氧化硅粉尘在三效蒸发系统中结垢,导致三效蒸发系统处理盐水的效率低下。为了更好地处理尾气,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将湿式废气处理设施改造为干式废气处理设施。2018年4月运行以来,彻底改变了除尘系统的脏、乱现象,有效减少了运行设备的检修频次。并且,废气中二氧化硅粉的去除效率更是达到99%以上。另外,干式处理设施除尘过程中无污泥产生,节约了污泥处置费用;除尘过程中收集的副产品二氧化硅实现了创收,提高了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氦气回收技术,提高稀缺资源80%循环再利用率。

氦气是一种稀有资源,工业中所有的氦气基本都以高昂的价格从国外进口,但在传统的光纤生产工艺中该气体不可或缺。为了提高稀缺资源的循环再利用率,减少生产成本,企业突破了工业废气氦气的回收纯化循环利用技术,使得生产过程中的氦气利用率从原来的20%提高到80%,大大减少了废气排放量。

——真空烧结,实现氯气“0”的使用。

为了节能降耗提高生产效率,企业投入1000万元对脱气、烧结工艺进行技术改进,将原有脱气、烧结工艺中使用的氯气减少为零,同时减少电的用量,生产工期也随之缩短,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

——一般固废按类处置,原辅材料循环利用。

公司在废气处理设施技改前,处理下来的二氧化硅粉和结晶盐混合在一起,只能按污泥处置。技改后,在处理过程中将二氧化硅粉和结晶盐进行了隔离,由于保证了其品质,二氧化硅粉和结晶盐可以得到再利用,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公司的生产废水经过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再经三效蒸发系统蒸发,冷凝水回用于废气处理过程,生产废水“0”外排,通过此举措,提高了能源的循环利用率。

由于地处青藏高原,客观环境对企业的生产行为产生着“倒逼”效果,企业从创建起就立足寻找绿色发展之路,几年来企业不断开创出降本增效,循环发展的路子,今天,青海中利光纤在行业内已成为标杆,更多地与行业内其他企业分享绿色发展的实战经验。

“光之速度”需要不断突破

光通讯行业正如其内在“光”一样,行业发展迅速,技术革新迅捷。青海中利光纤在光纤通讯市场激烈竞争的洪流中,激流勇进,不断突围前行。

特别是企业建厂之初,就承担了一系列革新任务,“企业最初建厂时不单要面临光纤技术壁垒,更要面临在青海这样一个高海拔地区所独有的困难,气压低致使动力设备功效下降,以及青藏高原气候干燥,易产生静电,影响产品的强度等问题,设备因为‘高原反应’,导致芯棒沉积和光纤拉丝效率不高,影响产品质量,更影响生产效益。”谢康说起企业革新感慨万千。但是为了发展,谢康带领团队对光棒生产进行了大量技术改进和技术创新,并且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设备虽然均来自国外进口,但通过消化吸收,不仅为我所用,更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创新。

近年来,公司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通过自身努力发展,于2016年先后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17年建立青海省首个光通信材料研究工程技术中心,近几年先后被评为“青海省优秀非公有制企业”、“青海省科技小巨人”、“全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优秀企业”、“青海省科技型企业”等诸多省市级荣誉。

“不进则退”在光通讯行业被誉为座右铭,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近几年,企业科技研发投入逐年增加,2018年研发费用支出1942万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6.37%。到目前,青海中利光纤已申请专利32项,其中3项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获得授权,其中发明专利“光纤冷却装置”获得2018年青海省首届专利奖银奖。公司取得多项技术秘密,如OVD+OVD制作低水峰光纤预制棒芯棒技术、光纤预制棒组织与成分分析等,为了防止技术外泄,全部以技术秘密进行保护。

立足青藏高原的这家光通讯企业,正在以“光之速度”前进,今天,青海中利光纤可以自豪地说,通讯发展有我们来为其做支撑。(芈峤)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013年青海中利光纤技术有限公司落户青海,至2019年整整6年,记者有幸见证了一个高新技术企业的起步与发展。从第一根光纤的拉丝成功,到企业二期的扩建,再到三期的备建。总的来说,企业发展一路阔步向前。

如果究其前进的“秘诀”,我想定是“稳扎稳打”四个字。正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所言,企业的每一次迈步都是依托深扎土地里的支撑。

记得由于进口设备来到高原有了“高原反应”,工程师们夜以继日研究设备改进;记得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技术员一遍又一遍改进设计图纸;记得为了实现循环绿色发展,相关人员在上下游对接中多次与商家洽谈……

每一次的成功,除了青海中利人为之付出的巨大努力,也离不开每一步创新,每一次前进所打下的基础。

正如总经理谢康所说:“企业发展正是积累:技术积累、人才积累、市场积累。”

在青海中利光纤你可以看到一群80、90后的中坚力量,他们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成长,从建厂初期的新手到目前的企业发展之支柱,他们就是积蓄的人才。

在青海中利光纤你能发现有一定规律性的技术跨越,每一次都是以上一次的创新为基础,每一次的技术创新都是为下一次发展做准备。

在青海中利光纤你能看到最初的单个企业订单到三大通讯运营商的通力协作,再到与华为等大企业的牵手。

企业发展就是这么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充满自信。

当然,成长必定脱胎换骨,成长必定伴随阵痛,迎难而上积累克服困难的经验,勇敢面对下一次挑战的到来。

青海中利光纤是一个每一次采访都感觉有新意的企业;是一个让你信心倍增的企业;是一个在积累中不断质变的企业。(芈峤)

相关阅读:
韩国瑜痛斥对手:不要老是搞小动作 把政治搞恶心 重庆副市长李殿勋调任湖南 出任省政法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