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重拾信心再出发

原标题:重拾信心再出发

据新华社电(记者赵晓辉、李延霞、刘慧、许晟)去年以来,面对一些民营企业遭遇的困难,从中央到地方,从监管部门到金融机构,纾困民企、激发活力的各项政策密集出台。

暖风频吹,企业感受到了吗?近日,新华社记者深入北京、江苏、浙江、广东等地,调研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民营企业数十家,倾听他们的思考和心声。

稳:“确实缓了一口气”

“确实缓了一口气。”谈起去年的股权质押危机,贵州百灵董事长姜伟沉默良久才开口。

“公司股价下跌,股权质押比例不断逼近平仓线,每天都在想撑不过去怎么办,心情可以用绝望来形容。”回忆当时,姜伟仍然心有余悸。2018年,贵州百灵股价年内最大跌幅超40%。

转机来自华创证券一笔18亿元的纾困基金。“第一期6.5亿元资金到位后,通过部分股份解质押,股权质押比例有所下降,算是从悬崖边回来了。”

2018年以来,在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增强、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去杠杆等因素“几碰头”的背景下,民营企业遭遇融资“大考”,不少民营企业甚至一些大型上市民企出现流动性困难。

民企经营和融资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去年下半年以来,从中央到各部门、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扶持政策,吹响支持民营企业的集结号:多地政府成立或联合推动相关机构成立民企纾困发展基金,央行定向降准释放流动性、设立定向中期借贷便利工具和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银保监会推进民企贷款尽职免责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

去年11月1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让支持民企获得一锤定音的明确。之后,增加贷款、减税降费、清理账款、产权保护等更大力度、更广范围的措施陆续出台。

在全国层面,在银保监会的部署下,旨在协调银行一致行动,不盲目抽贷、压贷的债权人委员会,已经建立了1.8万家。

今年前4个月,我国新增贷款6.82万亿元,银行业作为融资主渠道“真金白银”配置了规模可观的金融资源。一季度末,沪深两市股票质押回购融资余额较2018年底下降5.6%,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得到一定释放。

变:“一年交一个亿利息的发展模式不能再走!”

这一轮民企融资难带给人们的,更多是思考和转变。

调研中,记者发现,面对诸多难题,从一开始的恐慌、抱怨,不少民营企业家开始转变为谈自身的问题、谈调整的方向。

——“资产太重拖住了企业!11年来公司付息10多亿元,每年大约一个亿!不能再被重资产耗下去,必须走轻资产道路。”

——“这次融资危机给我上了一堂深刻的风险课,要重视现金流,不能短贷长投,不能靠借钱过日子。”

……

事非经过不知难。此轮融资难给民营企业家的一个深刻共识就是:不能盲目扩张、过度负债,而要聚焦专业、专注本业。

痛定思痛,一些企业已经开始“瘦身”行动。

一位投资了房地产、金融等行业的制造业企业家表示,已经处理掉不少非主业资产,目前负债额度降低了一半。

实体是肌体,金融是血脉。此轮民企融资难,同样折射出金融体系变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调研中可以看到,在政策推动和自身发展诉求的双重因素下,金融机构正在做出改变。

晴天送伞、雨天收伞,“一窝蜂”放贷、“一刀切”惜贷,是企业对银行抱怨最多的地方。监管部门正在从制度层面着手解决这一难题。银保监会推出的联合授信制度,旨在通过控制授信总量,从前端防控过度授信;债权人委员会制度,旨在通过银行集体决议、一致行动,避免争相收贷引发“踩踏”风险。

“要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通过联合授信机制和其他政策工具把资源从过度授信的企业、低效无效的领域挤压出来,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肖远企表示。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让稀缺的金融资源发挥最大效能,精准流向实体经济最有效率的领域是个重要课题。可以看到,银行和企业正在相向而行,共同做出改变和努力。

谋:“时不我待,转型迈向行业高端!”

站在百年未有之变局的历史关口,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民营企业面临转型之痛,亦面临新的历史机遇。

——动力,来自转型升级迈向行业高端的紧迫感。

“时不我待,我们要抓住关键的发展机遇期,在战略新兴产业链中更进一步,拥有更核心、更高端、更有影响力的技术,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要具备比肩世界一流的能力。”在行业摸爬滚打30年的得润电子董事长邱建民表示,自己进军行业高端的追求丝毫没有改变。

——动力,来自对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机遇的看好和把握。

位于福建南安的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的智慧家居展厅里,智能厨具、智能阳台、智能马桶等产品琳琅满目。

“中国的内需潜力巨大,公司智能产品销售增长在50%以上的民营企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围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围绕消费者生活的痛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行业发展。”九牧厨卫副董事长林四南说。

——动力,来自不惧困难和挑战的企业家精神。

受外部环境影响,一季度出口份额下降三成的某电子科技公司,正在开拓国内市场和“一带一路”市场。“东方不亮西方亮,丢掉的订单我们有信心补回来!”该公司负责人说。

感叹“6000元招不到一个普通工人,劳动力成本上升太快”的某制造业企业家,正在忙着智能化转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老路走不通了,那就开辟新路!不缺订单的话,三年半所有投资就回来了。”该公司负责人说。

历经千帆,不坠青云。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我们要做的是积极备冬,迎接春天。”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饶陆华说。

相关阅读:
的哥做好事 政府给奖励 国五车跨市互迁新政即将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