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康得新财务疑云:客户供应商集中注销上下游存关联关系
2010年上市,2012年后不再公开前五大客户和供应商名单,曾经的多家客户和供应商如今已被注销或成空壳。有接近康得新人士透露,康得新曾向员工收集身份证注册一批公司;去年发生大额销售退回,应收账款和存货被计提巨额坏账准备或跌价准备。
5月22日下午下班时间,晨港路康得新总部门前,大批员工正好下班出来等待公交车。紧邻康得新总部北面的是光学膜二期的工地,几栋未完工的大楼在夕阳映照下静静地矗立在400多亩的工地上。
122亿资金消失,其与北京银行扯皮仍在继续,同时康得新资金链紧张已进一步传导至公司经营层面,某接近康得新人士表示:“康得新子公司康得菲尔近期曾出现没交电费停工停电的情况,现在恢复了。年后开工率降到差不多40%了,没钱进原材料了。前期我们还有比较充裕的回款,所以也能按时支付员工工资,但后面回款就越来越少了。今年一季度开工率严重不足,回款也就越来越少了。”
同时财务造假的疑云重重。2010年上市,2012年后不再公开前五大客户和供应商名单,当时的多家客户和供应商如今已被注销或成空壳。在某客户曾经的办公地址附近,有人对记者表示,“两三年前已经跑路,欠了别人很多钱。”
有接近康得新人士透露,公司疑向老板信得过的员工收集身份证注册多家空壳公司。记者走访了其中数家公司的注册地址,均非实际办公场所;有多家企业注册地址均在天津自贸试验区(空港经济区)空港国际物流区第二大街1号103室。记者拨通门上标示的电话,对方表示,公司做的是商业托管,下面有400多家企业,这四家企业都注册在这里。而当记者致电工商信息中的电话时,对方无一例外表示“打错了”。
8家客户和供应商被注销或成空壳公司,上下游存关联关系
强峰国际贸易注册地址现场。
从2012年年报起,康得新不再公开前五大客户和供应商名单,当时给出的原因是“属于重要的商业机密”。记者发现,如今,2010年、2011年及2012年1-9月公开的多家客户和供应商已经注销,且注销集中在去年和今年年初。
而那时,康得新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有接近康得新人士向新京报记者透露,今年上半年证监会和经侦已经入场康得新审计,拿走一批材料调查。
新京报记者走访发现,在2010年、2011年及2012年1-9月披露的客户和供应商中,多达8家已经注销或成空壳公司。
张家港保税区强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下称“强峰国际贸易”)分别是康得新2010年的第三大客户和2011年的第二大客户。企查查显示,强峰国际贸易成立于2006年3月29日,实缴注册资本1500万元,法定代表人许峰持股100%,目前涉及十余起金融借款及房屋买卖纠纷的诉讼。
记者5月23日走访强峰国际贸易注册地址张家港保税区汇达大厦817A室发现,汇达大厦8层并没有装修,仍处于毛坯房的状态,楼下打印店老板表示:“这栋大楼大部分都是注册公司,办公地址不在这里。”随后记者多次拨打强峰国际国际贸易的工商联系方式,无人接听。
随后,记者根据网上信息来到强峰国际贸易位于张家港河西路243号的办公地址发现是一家五金店,店主表示对强峰国际贸易并不知情。随后,记者向附近的店铺询问,对方表示:“两三年前已经跑路,欠了别人很多钱。”
强峰国际贸易曾经的“办公地址”,附近人士表示“:两三年前已经跑路,欠了别人很多钱。”
除此以外,企查查显示,康得新多家客户和供应商注销营业。其中,2010年第四大客户北京盛世隆安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盛世隆安”)、2010年第二大供应商北京富煜佳通商贸有限公司(后更名:北京煜富华商贸有限公司)、2010年第五大供应商嘉豪创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嘉豪创业”)、2011年第四大客户北京盛世中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盛世中光”)集中在去年及今年年初进行注销,注销日期分别为今年1月8日、去年6月8日、去年12月10日及今年1月25日。
除出现集中注销的情况外,上述客户和供应商企业还出现不少复杂的关联关系。企查查显示,康得新2010年第四大客户盛世隆安成立于2003年,法定代表人为郭凤梅,而郭凤梅也曾任康得新同年第五大供应商嘉豪创业的老股东中基万业的法定代表人,至今其仍担任该公司监事;2011年第四大客户盛世中光的老股东孔春梅,是2012年1-9月第一大供应商维盛流域的法定代表人和第一大股东。
此外,康得新2010年第三大供应商北京中海天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后更名:北京熙弘和泰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0月6日,注册资本50万元(在业),记者走访其注册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六街17号1幢5层6519号房间发现,此处为康得新控股股东康得投资集团总部“康得大楼”,而5层6519号房间门外并无任何公司标识,敲门无人应答,五层及大堂的企业名单均无该供应商名字。随后,记者与该供应商留下的工商电话联系,对方表示“您打错电话了”。
某资深审计师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一般操作手法有注册多家空壳公司,一部分扮演供应商,一部分扮演客户,钱从虚假的供应商那里出,然后再从虚假的客户那里回到公司体内。”
公司疑向老板信得过的员工收集身份证注册多家空壳公司
有的客户、供应商被注销,也有的空壳公司被批量制造。
一位接近康得新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大概每隔一年,康得新就会用一些身份证注册一批公司,这里面有部分身份证是一些员工的家属,我记得最近一次是2017年下半年。”该人士继续表示:“这样的事情2015年、2016年、2017年均有做过,依自己对公司的熟悉程度来看,这些身份证部分与老板身边自己信得过的员工有关联,其他则是一些自己不认识的‘陌生人’”。随后,该人士向记者展示了多张身份证信息资料,通过企查查发现,这些自然人分别是多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股东或董监事。
记者走访了其中数家公司的注册地址,均非实际办公场所,而当致电工商信息中的电话时,对方无一例外表示“打错了”。
以身份证姓名“解茹松”和“孙秋霞”为例,解茹松分别为天津合惠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天津合惠”)、天津阶览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天津阶览”)和上海新悦视联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新悦”)的监事,同时也是张家港哥赛特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下称“张家港哥赛特”)的法定代表人,解茹松和孙秋霞分别持有张家港哥赛特90%和10%股权,而孙秋霞则是天津盈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天津盈源”)的法定代表人。
其中,上海新悦大股东为天津隆合科技中心(有限合伙)(下称“天津隆合”),后者持有上海新悦45%股权,而天津隆合曾与康得投资集团和东方视界科技一同持有北京新视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股权,持股比例分别为40%、40%和20%,康得新持有东方视界科技25%股份。企查查显示,北京新视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已在2019年3月7日注销,法定代表人为康得新员工王海涛,成立日期为2016年5月25日。
企查查显示,天津合惠、天津阶览、天津盈源和天津隆合的注册地址均在天津自贸试验区(空港经济区)空港国际物流区第二大街1号103室。新京报记者工作日走访发现,该处为天津空港国际物流区企业服务中心,103室当时并没有开门营业。记者拨通门上标示的电话,对方表示,公司做的是商业托管,下面有400多家企业,这四家企业都注册在这里。
天津空港国际物流区企业服务中心与103室。
记者随后拨通上述四家企业留下的工商联系方式,当询问是否为上述企业时,对方均表示“你打错了”。
新京报记者就上述事项联系康得新,截至发稿,未取得回应。
某银行风控资深人士向新京报记者表示:“虽然企业注册地址与办公场所不一致的问题普遍存在,但银行对这块管控要更加严格,如果企业不在注册地址办公将被认为是注册地址虚假,银行将会打电话联系企业,如果联系上会要求企业给予合理解释,联系不上可能会冻结企业的账户。”
前述资深审计师表示:“注册空壳公司可以用来虚构供应商和客户,从而达到虚增收入和挪用资金的目的,但只要审计认真核查,是很容易发现的,特别是大额的虚构,因为要把整个产品生产过程的文件全部都虚构一遍,这么做成本是很高的。”
“这些文件有很多,首先,生产要采购原材料,采购包括采购申请、合同、发票等;存货包括虚构、入库单、每月资产盘点记录等;生产过程的系统记录也要虚构,包括取件、生产、半成品入库、半成品出库、成本入库等;销售包括销售合同、生产排期、出货单等。”该审计师表示,“而且,如果虚构太多的话,还要虚构固定资产,因为产能需要匹配,要做到没有造假痕迹,除非将刚才说的流程都走一遍。”
目前,康得新原独立董事陈东、杨光裕和张述华已分别于4月28日、5月13日和5月23日提出离职,而董秘杜文静和证券事务代表王山也分别于5月5日和5月17日提出离职,前四人均在2018年年报中表示不保证年报的真实性。
去年发生大额销售退回等“挤水分”
在上述背景下,记者发现,其去年光学膜货物存在大额销售退回等财务数字异动。
2018年,康得新业绩“变脸”,营收下滑22.38%,归母净利润下滑88.66%。而同时,其光学膜库存量同比增加400.96%。康得新解释称,是因为下半年下游市场不景气,部分经销商货物退回导致库存量增加。
据2018年年报,光学膜占其营收的超8成,大额退回后果让财报变脸。据披露,康得新去年四季度大额销售退回致康得新营业收入为-16.84亿元、归母净利润巨亏19.21亿元。
而其年报审计机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则称,康得新公司在对2018年度经营活动进行自查的过程中,对公司账面原已确认的部分营业收入进行了销售退回账务处理,对此我们无法实施充分适当的审计程序,也未能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所以无法判断该事项的真实性和公司账务处理的准确性。
某四大会计所资深审计师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销售退回的账务处理会减少收入,但一般很少,退货率一般是比较稳定,如果突然出现了大额的退回,就很有问题了。要不就是某批产品出了重大问题,要不就是故意虚假销售、虚构收入,存在借销售退回把收入造假水分一次性挤出来的可能性。”
光学膜库存量同比增加4倍,同时,根据2018年年报,康得新公司2018年末对存货计提了4.95亿元的存货跌价准备,其中本期增加4.715亿元。
负责年报审计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称,康得新公司未能对其中4.57亿元的存货跌价准备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包括对管理层计算的可变现净值所涉及的重要假设如销售价格、预计的销售费用等,导致我们无法执行重新计算的验证程序,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我们无法确认该部分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准确性。
记者还发现,康得新营收规模从2011年的15.3亿元增至2017年的118亿元,不过其应收账款净额也由2011年的1.72亿元增至2017年的44.09亿元,应收账款增幅远超营收增幅,而且2016年至2018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较之前显著延长。
截至去年末,应收账款净额为48.65亿元,相对于91.5亿元的营收来说,一半以上都是应收账款,而且去年进行了大额的坏账准备计提。
负责年报审计的审计机构认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康得新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人民币60.93亿元,相应计提坏账准备人民币12.28亿元,其中公司对预计无法偿还的除关联方以外的部分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账款进行单项计提8.136亿元;在确定应收账款预计可收回金额时需要评估相关客户的信用情况,包括了解客户资信以及实际还款情况等因素,需要运用重大会计估计和判断;公司管理层未能提供对单项金额重大并单独计提的坏账准备所依据的资料,亦未能提供上述剩余应收款项可回收性评估的充分证据。
大额销售退回,应收账款计提巨额坏账准备,存货计提巨额跌价准备,这发生在被立案调查之际。
回应:“是否财务造假,证监会正在立案调查”
今年1月16日深交所中小板公司管理部向康得新下发问询函,要求其就是否存在财务造假等问题做出书面说明,截至4个月后的5月26日,康得新仍未做出答复;5月17日,康得新在全景网举行年报网上说明会,当被投资者问及“2017年和2018年的收入是否有假”时,康得新董事长肖鹏表示,“证监会正在立案调查,请关注公司进一步公告”。
此外,新京报记者就财务造假问题致电康得新财务部总经理赵军,其表示:“(是否财务造假)证监会正在立案调查,还是需要他们来认定,不能我们自己认定。”
■“存贷双高”122亿存款消失背后
大股东高比例质押,烧钱裸眼3D、碳纤维“讲故事”
“存贷双高”122亿存款消失,康得新的货币资金也被疑造假。康得新及其子公司在北京银行西单支行的122亿元存款去向仍未有答案,康得新与北京银行仍处于相互“扯皮”的状态。
某接近康得新人士表示:“2015年前后开始大力发展的裸眼3D和碳纤维等大投入、低产出的产业,让康得新和康得投资集团的资金流开始紧张。”
记者梳理发现,自上市第一年2010年起,康得新控股股东康得投资集团即开始进行股权质押,除2010年末股权质押比例占其所持有的康得新股份比例不足90%以外,此后每一年,康得投资集团质押的比例均在90%以上。截至2019年1月2日,康得投资集团持有康得新8.5141亿股,占总股本的24.05%,其中质押股份为8.4669亿股,占其持有康得新股份的99.45%。
与高比例股权质押对应,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库显示,康得新2010年至2018年每年年末总市值分别是51.55亿元、73.43亿元、151.04亿元、229.32亿元、275.91亿元、612.93亿元、674.34亿元、785.56亿元、270.52亿元。
2017年11月22日,康得新股价触及历史最高位26.71元/股(前复权),总市值为946亿元,康得投资集团持股市值高达228亿元。不过,康得新股价随后一路下跌。截至5月24日收盘,康得新报3.02元/股,下跌5.03%,总市值106.9亿元,已缩水839亿元,累计跌幅达88.69%。康得集团持股市值也跌至26亿元,蒸发约200亿元。
据财新网今年2月2日报道,在债券持有人大会上,康得新及康得投资集团实控人、前董事长钟玉表示股东挪用部分在100亿元以下,上市公司和大股东的钱放在一个资金池混用。康得投资集团挪用资金用途有二,一是投资碳纤维项目,二是股权质押贷款补仓,贷款的钱也主要用于碳纤维项目。
这并非康得投资集团唯一一次承认挪用资金。
裸眼3D被称为“为了项目而项目,讲故事”,工程现已停滞
1998年,下海经商的钟玉开始启动预涂膜项目,2001年成立康得新,2002年建立国内第一条预涂膜生产线,2010年7月,康得新登陆深交所中小板。
继IPO融资5.7368亿元后,康得新分别于2011年9月9日、2014年11月7日和2015年12月17日披露定增预案,并分别对应于2012年6月5日、2015年12月14日和2016年10月24日完成定增融资16.25亿元、30亿元和48亿元,合计达94.25亿元。
2011年,康得新从预涂膜进军光学膜领域,拟利用募投资金完成光学薄膜产业化集群项目(注:康得新光学膜一期项目),当时预计,项目投资总计29.8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和铺底流动资金分别为25.18亿元和4.62亿元。
该项目于2013年建成投产。2014年11月,康得新披露第二次定增预案显示,投入募集资金30亿元,开展“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2亿平方米先进高分子膜材料项目”(注:光学膜二期项目),项目投资总额达51.78亿元,项目新增纳米多层层叠膜、多层特种隔热膜、多层高档装饰膜、水汽阻隔膜等高档高分子膜产品。
一年后的2015年12月,康得新披露第三次定增预案显示,拟继续投入15亿元募集资金到上述项目,并投资23亿元募集资金开展“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亿片裸眼3D模组产品项目”,最终48亿募集资金全部由康得新控股股东康得投资集团认购。
某接近康得新人士表示:“上述项目均是光学膜二期项目,虽然内部叫光学膜二期,但基本都是做裸眼3D的。”
新京报记者走访康得新光学膜二期项目发现,现场基建已初具规模,但大楼外饰和内饰均未完成,但并不见有施工队入驻的踪迹。
光学膜二期工地。
根据康得新2018年年报披露,公司的光学膜生产基地在江苏张家港,总占地面积超过1000亩,其中康得新光学膜一期项目总投资约45亿元,项目年产2亿平方米光学薄膜,已经建成达产。光学膜二期项目于2016年4月正式开工奠基,目前项目建设尚未全部完成。
某接近康得新人士表示:“光学膜二期占地面积与一期差不多一样大,基建部分已经差不多完成了,设备有些已经订货了,但今年3月工程停了,施工队也撤走了。”
前述人士表示:“光学膜二期是打算上裸眼3DK6生产线的,原有的是K3,K6能够一次性做出更大面积的屏,但实际上,裸眼3D的市场还不成熟,根本没有什么需求,很多都是试验单,量提不上来,那为何还要建一个与一期几乎一样大的二期基地,来专门做这个?”
另有接近康得新的裸眼3D专业人士表示:“当初上裸眼3D项目时,公司搞技术的同事基本都是反对的,我觉得就是为了项目而项目,讲故事。裸眼3D这块实际没有盈利,主要是整个摊子铺得太大了,铺了很多高薪的人员,高峰期在2017年年底到2018年年初,大概有600-700人,其中400人是研发,产品跟市场脱节,产品没有被市场接受。”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康得新光电”)是康得新最重要的子公司,2017年年报显示,康得新光电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69.04亿元和24.77亿元,而2017年,康得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17.89亿元和24.76亿元。
某接近康得新光电人士表示:“康得新光电在2011年成立之初,成立的事业部如显示、涂布、窗膜、溅射、树脂、模具等都比较靠谱,但在2015年后成立的如柔性、大屏显示、大屏触控、裸眼3D等,均没有贡献很大的盈利,但都相当烧钱。”
烧钱碳纤维,有公司因资金问题经营困难
除裸眼3D外,碳纤维也被认为是一块“只烧钱,不赚钱”的业务,而碳纤维这块业务,并非全部都在上市公司体系内。而康得新最新年报营收结构中也未见碳纤维身影。
成立于2011年7月、实缴注册资本6.5亿元的中安信科技有限公司,由康得投资集团控制,法定代表人为钟玉,其也被认为是钟玉开展碳纤维业务的标志性公司之一。随后在2014年至2015年间,上市公司康得新也开始频繁地开展与碳纤维相关的布局。
2014年11月,康得新披露称拟在张家港设立名为江苏康得新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全资子公司,拟定注册资本10亿元,企查查显示,该公司于2016年3月3日成立,实缴注册资本达10亿元,由康得新100%控股。
此外,2017年8月8日,康得投资集团、康得新与荣成市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康得碳谷有限公司(下称“康得碳谷”),法定代表人为钟玉。康得新公告显示,康得新拟向康得碳谷增资20亿元,占增资后注册资本总额的14.29%;康得投资集团增资90亿元,占增资后注册资本总额的71.42%;荣成市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增资20亿元,占增资后注册资本总额的14.29%。
荣成市人民政府官网显示,康得碳谷科技项目总投资500亿元,分五期建设,2023年全部建成达产后,年产高性能碳纤维6.6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3万吨,预计年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
2017年、2018年,钟玉频频接受人民网等多家媒体的专访,并在多次采访中表示看好碳纤维的发展前景。然而,其碳纤维项目的发展并不顺利。
2019年4月,荣成市人民政府在回复《康得碳谷拖欠实习工资》时表示,康得碳谷因资金问题经营困难,所有员工工资均未按时发放,政府一直在协调康得集团筹措资金,目前资金已基本到位,近日公司将会安排陆续发放;5月20日,康得新全资子公司KDX Europe Composites R&D Center GmbH(下称:KDX Europe R&D)因无法支付到期债务,依据德国当地法律规定,于当地时间2019年5月8日向当地法院递交了破产申请,法院已受理。该公司主要经营应用于量产汽车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发。
员工指康得新挪用员工持股计划投资资金
这并非康得投资集团唯一一次承认挪用资金,某康得新员工向新京报记者表示:“2014年员工持股计划最后一次收益被康得集团在2018年5月底私自挪用。在我们发现后才承认,后面给我们打了欠条。”
借款合同显示,2014年期员工持股计划已在2018年5月24日清算完毕,收到资管计划分配的投资收益款和投资本金合计6404万元,康得集团在借款合同中表示:“鉴于康得集团流动性较为紧张,康得集团于2018年5月31日将上述投资收益款和本金划转并用于康得集团日常经营”。
此外,对于“去年预付逾21亿设备款却不见一个包装盒”的问题,在康得新对深交所关注函的答复中显示,收款一方中国化学赛鼎表示,设备供应商收到货款后已直接或间接将该批货款汇入大股东康得投资集团账户,后者表示将该笔款项暂借回给康得新,但康得新表示并未收到该笔借款。
资金链紧张已影响经营,员工称开工不足
截至4月16日,康得新及全资子公司涉及诉讼案件共122起,其中被诉金额5000万以上的35件、劳动纠纷59件、其他小额诉讼18件,累计涉及影响金额逾55亿元。
资金链紧张也进一步传导至公司经营层面,康得新表示,2019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了30.13亿元,主要是报告期银行账户冻结、营运资金持续紧张致使客户与市场份额流失,造成营业收入大幅下降。
某接近康得新人士表示:“康得新子公司康得菲尔近日曾出现没交电费停工停电的情况,现在恢复了。年后开工率降到差不多40%了,没钱进原材料了。前期我们还有比较充裕的回款,所以也能按时支付员工工资,但后面回款就越来越少了。今年一季度开工率严重不足,回款也就越来越少了。”
其进一步表示:“康得菲尔有5条预涂膜生产线,按预算计划,我们最多会开4条,还有1条3D图像生产线,以及一条涂布生产线。涂布生产线今年本来要开起来的,但实际是完全没有。预涂膜生产线今年开始也基本就是2条线,偶尔还会只开1条线。”
今年3月初,康得新完成董事会换届,原董事长钟玉、原总裁徐曙等“老董事”全部离任,取而代之的是康得新“旧臣”肖鹏、“中植系”余瑶以及“宝能系”侯向京等人。
资料显示,今年43岁的肖鹏,曾在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间,任康得新光电事业群副总裁兼营销总监;在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29日间,任苏州锦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某接近康得新人士表示:“肖鹏平时称呼钟玉为老师,虽然资金紧张,但钟玉对员工算比较好的,而肖鹏则采取了一些让员工不太满意的举动。”
上述人士表示:“在5月份发4月份工资的时候,康得菲尔人力按时发工资给员工,随后却遭到了公司的无理解雇,此外,不少员工参加了公司2016年和2017年的员工持股计划,公司至今没有兑付本金和利息。”
上述人士继续表示:“肖鹏来了以后,对公司进行了架构调整,将权力从各个事业部收归,安排了不少他带来的人担任要职,其中,研发中心让一个销售出身的人来担任,让许多人不解。”
新京报记者就此联系康得新,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应。
新京报记者肖玮编辑岳彩周校对刘越付春愔
联系邮箱:xiaowei@xjb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