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重医附二院采取多种形式助力脱贫攻坚

原标题:重医附二院采取多种形式助力脱贫攻坚

重医附二院采取多种形式助力脱贫攻坚

金溪被服生产助力当地脱贫

给病人喂饭、翻身、按摩,王华胜的动作很熟练,不时还说上几句鼓励的话,身着统一工装、胸带工牌的她在重医附二院江南院区病房很是抢手,每个月有4000多元收入。

“做梦都没想到有这么高的收入,心里很踏实,也很幸福。”王华胜说。

王华胜来自我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的黔江区金溪镇,她能走出大山,很大程度上是依托市卫健委扶贫集团的行业优势,其中,重医附二院派驻金溪镇山坳村第一书记刘昶功不可没。在“娘家”重医附二院的大力支持下,金溪镇扶贫“三金”品牌中的“金溪护工”、“金溪被服”已逐渐在黔江及我市行业扶贫领域崭露头角。

这背后都凝聚着重医附二院健康扶贫的心血,该院把脱贫攻坚视为公立医院的使命和担当,作为重庆市卫健委扶贫集团第六小组牵头单位,先后派出4名副高级职称专业技术骨干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同时,该院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精准发力,建成“1+7医联体”,并持续开展专家下基层巡回医疗活动,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

结合实际创出“金溪护工”品牌

金溪镇山高坡陡、土地瘠薄,贫困发生率高,当地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的多为老人、儿童和妇女。

根据全市统一部署,金溪镇由市卫健委扶贫集团对口实施脱贫攻坚。2017年9月,扶贫工作队正式入驻,其中,就有第一书记刘昶。

通过走村入户、摸底排查,扶贫工作队形成一个观念上的共识:攻坚需要持之以恒,对贫困户更要“扶上马再送一程”,还要依托行业扶贫优势,帮助金溪镇谋划若干持久性的产业。其中,培训留守的家庭妇女做护工,力争“一人务工、全家脱贫”的建议,被大多数人赞同。

可计划付之实施却并不顺利,护工虽然门槛较低,但需要良好的服务意识,以及专业的技能。动员群众去参加培训时,不少人张口怼了回来:“不就是去伺候人嘛,我不去!”

为破除村民传统观念,用收益带动更多人参与,刘昶向“娘家”重医附二院汇报了这一扶贫计划。当天,医院领导就拍板:接收第一批试岗护工。

2017年10月,刘昶带着首批3名护工来到重医附二院试岗。经医院专业的培训和几个月的试岗,3名护工人均月收入近4000元。局面就此打开,但是单打独斗形成不了战斗力,必须让金溪镇的留守妇女们团结起来抱团发展,科学有序地进行培训上岗,实现稳当持续增收。于是在重庆市卫健委扶贫集团、黔江区委区政府、黔江区卫健委、金溪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坚强领导下,“黔江山之坳康复护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并逐渐形成“金溪护工”特色品牌。目前,“金溪护工”已培训6期292人,稳当就业120多名,人均月收入4000多元,最高的甚至达到8000元。

单单金溪护工一个产业还不够,去年底,刘昶动员山坳村退役军人刘廷荣创办了重庆卫之情服饰有限公司,采取“公司+扶贫车间+贫困户”的模式,吸引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今年2月,卫之情公司扶贫车间正式开业,目前已有120名上岗员工,员工收入不低于2500元/月。开工仅一个月,厂里就接到近1000套校服的订单。现又成功签订重医附二院、市医高专、市中医院的采购协议,订单金额已超过150多万元,这些利润的5%纳入金溪镇八个村(社)进行分红,用以壮大各村的集体经济。刘昶说,当金溪被服饱和生产时,将解决当地300多人的就近务工,实现产值5000万元。

确保脱贫措施精准有效

在刘昶看来,这些成绩都离不开“娘家”的支持,医院是他们的坚强后盾,为他们干出脱贫攻坚实绩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就在5月6日,重医附二院党委书记王大刚再次带队到往黔江金溪镇开展精准扶贫深度调研,摸底排查未脱贫家庭、座谈研讨脱贫工作、实地考察金溪被服……

精准扶贫重在“实”。此次调研一是落实了医院全资捐赠爱心桥梁建设工程;二是对剩余未脱贫4户人家重点施策;三是落实健康扶贫措施,年内安排两次义诊,通过专家下乡会诊和村民来院治疗的方式切实实施健康帮扶;四是在同质同价原则下加大消费扶贫力度,包括采购金溪被服产品和山坳村农副产品。

作为牵头单位,重医附二院始终牢记肩上职责,主动召集开会、通报情况、商量扶贫措施,充分发挥牵头、联系、协调的作用,助推扶贫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并不断给成员单位灌输扶贫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思想政治站位,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落实。

今年3月,医院又从全院3000多人中选拔出3名副高级职称专业技术骨干,赴合川区3个贫困村任驻村第一书记,继续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时间紧、任务重,接到扶贫任务后一周就下乡了。”合川区天佑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勇说,抵达天佑村后,他们立即开展了摸底排查。

天佑村13组村民杨勇志患有胆囊穿孔和肠梗阻,长期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祸不单行的是,他儿子杨令奇被查出患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绝不能让杨志勇这样的村民看不起病!”黄勇为其多方争取健康扶贫帮扶政策,还经常咨询重庆大医院的血液病专家,让杨勇志父子俩感动不已。

提升偏远区县医院医疗水平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扶贫“硬骨头”的主攻方向,而大多数因病致贫者、因病返贫者集中在偏远地区,如何解决偏远地区的“看病难”问题?

2013年,重医附二院在全市率先开展医联体建设,探索医疗体制改革的新路子。其先后与奉节、巫山、石柱、巫溪、秀山、彭水6家县人民医院和1家民营医院(黔江民族医院),签订了医联体合作协议。

王大刚认为,这正是公立医院公益性的体现与担当,从医联体发展的医院选择,到开展医联体建设实践,都必须严格遵循一个宗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最需要的痛点难点。

按照协议,重医附二院通过帮扶,全面提升医联体成员医院的管理水平、人才培训、学科建设、医疗技术水平及科研教学等,进一步落实分级诊疗,方便群众就医。

“在所有的因素里,人才的作用至关重要,一个骨干往往可以带动一个科室的成长。”王大刚说。为此,医院有针对性地派遣高级职称专家和中层干部,下沉到医联体的各个医院担任业务副院长,在一年时间里工作生活在当地。同时,派遣常驻型专家3-5名,连续工作3个月至半年,实行与院本部同步的作息制度并考勤。另外,不定期派出医疗及管理团队开展专家巡诊、查房指导、专科培训、手术操作指导、专题讲座等。

经过近6年的帮扶指导,各成员单位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均创建为“二甲”医院或通过市卫健委“二甲”医院复评,并全力以赴为创建三级医院做准备。近年来,重医附二院派驻专家蹲点指导共389人次,开展和指导住院手术6100余台次,参与会诊7000余人次,教学查房3800余次,疑难、死亡病例讨论4900余次,举办学术讲座1800余场,专家门诊坐诊5900余天,免费接收固定期限进修人员346人,短期参观学习1800余人;帮助各成员单位新建临床专科18个,获批市级重点专科19个,获批市级特色专科17个,新开展适宜技术213个,帮助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80个,新增科研课题121项,发表科研论文571篇,承办或协办区域性学术会议或培训280余次。医联体各成员单位门诊总诊疗人次数、住院患者人次数、总手术量及可确保收治的病种数逐年稳步上升,床位使用率近3年持续增长并达到70%以上。

王凤邓嘉桂图片由重医附二院提供

相关阅读:
厄瓜多尔东南部发生7.7级地震 莫迪连任印度总理